1.細胞增殖是個體生長的重要因素,下列關于細胞增殖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只有真核細胞增殖才會有DNA的復制
B.細胞增殖過程中都可以形成紡錘體
C.細胞增殖過程中能發(fā)生的遺傳信息流動過程是∶DNA分子的復制、轉錄和翻譯
D.細胞增殖過程不可能發(fā)生變異
解析 C 細胞增殖都進行DNA復制;無絲分裂沒有紡錘體形成;DNA復制過程會發(fā)生基因突變。
2.下表是四種植物分生組織的細胞周期,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植物細胞周期的時間(h)
a時期(分裂間期)b時期(分裂期)
物種110.60.4
物種2180.5
物種316.52
物種410.42.3
A.四種分生組織都能產生吲哚乙酸,促進其細胞進行有絲分裂
B.秋水仙素作用于b時期中的細胞,能使其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
C.最好選用物種1觀察有絲分裂過程,因其細胞周期最短
D.a時期觀察不到染色體,此時細胞核中進行著轉錄和翻譯過程
解析 B 能促進細胞有絲分裂的是細胞分裂素;在細胞周期中,分裂間期比分裂期時間長,a是分裂間期,b是分裂期,秋水仙素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使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作用于分裂前期;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時最好選擇分裂期所占時間的比例相對較長的細胞,即物種4;在間期(a)發(fā)生轉錄和翻譯,轉錄在細胞核中進行,翻譯在細胞質中的核糖體進行(不考慮線粒體、葉綠體內的轉錄和翻譯)。
3.(2011東煙臺模擬)甲圖為典型的細胞核及其周圍部分結構示意圖;乙圖為有絲分裂過程中一個細胞核內DNA含量的變化曲線,則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假設甲圖代表的細胞處在細胞周期中,則甲圖代表的細胞相當于乙圖的c~d區(qū)間
B.在細胞分裂周期中,甲圖中的4、5既可消失又可重建,其消失時間是乙圖的d~e區(qū)間
C.在細胞分裂周期中,結構3可重建與消失,其重建時間為O~b或f~h,其余時間消失
D.甲圖所示結構不可能代表細菌,但細菌分裂過程中也會出現(xiàn)DNA復制
解析 D 乙圖包含兩個細胞周期,其中O~b和f~g表示分裂間期,b~f和g~k表示分裂期。甲圖細胞核里有核仁,可能處于細胞分裂的間期,對應乙圖的O~b和f~g,也可能處于細胞分裂末期,對應乙圖e~f和j~k。核膜、核仁和染色質在分裂的前期(對應乙圖b~c和g~h)消失,在分裂的末期(對應乙圖e~f和j~k)重新出現(xiàn)。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也沒有染色體,但具有裸露的DNA分子,且該分子也能復制。
4.一對色盲夫婦,生育了一個XXY的色盲男孩,下列哪項不可能是致病( )
A.精子形成過程中,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同染色體未分離
B.精子形成過程中,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相同染色體未分開
C.卵細胞形成過程中,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同染色體未分離
D.卵細胞形成過程中,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相同染色體未分開
解析 B 色盲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此男孩為色盲,且性染色體組成為XXY,說明其兩條X染色體都攜帶色盲基因,其母親的基因型可能為XbXb,所以這個男孩的兩條X染色體有可能都自他的母親(由卵細胞形成過程中減數(shù)分裂異常造成)。另外,在精子形成過程中,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同染色體未分離,產生的基因型為XbY的異常精子與基因型為Xb的卵細胞結合,也會生育出基因型為XbXbY的色盲男孩。
5.(2011福州質檢)右圖是某動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的某一分裂時期示意圖。據(jù)圖推斷,正確的是( )
A.該時期細胞核糖體功能最為活躍
B.此時細胞中存在四個中心粒
C.該圖反映細胞進行基因重組
D.只要不發(fā)生基因突變,就可判斷4上相應位置的基因是B
解析 B 正確解答本題的基礎是判斷細胞分裂所處的時期,細胞分裂時期的判斷主要依據(jù)細胞中染色體的行為。圖中細胞有同染色體(1和3,2和4),但無同染色體的聯(lián)會,每個染色體的著絲點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可判斷為有絲分裂中期。核糖體功能在間期最為活躍;有絲分裂的中期在細胞的兩極各有一個中心體,每個中心體有兩個中心粒;4上與B基因相對應位置的基因可能是B,也可能是b;基因重組僅發(fā)生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
6.(2011深圳模擬)科學家曾將正常中樞神經細胞移植到受傷的中樞神經區(qū)域內以治療截癱患者,但無效果。又曾將周圍神經細胞中的施旺細胞移植到受傷的中樞神經區(qū)域內以治療截癱患者,效果不理想。西班牙科學家邱也特用周圍神經細胞——嗅鞘細胞代替了施旺細胞,使癱瘓的實驗鼠站了起。這表明( )
A.中樞神經細胞比周圍神經細胞的再生能力差
B.嗅鞘細胞的分化程度比施旺細胞高
C.高度分化的神經細胞不能再進行分裂分化
D.嗅鞘細胞與中樞神經細胞的遺傳物質的差異比施旺細胞小
解析 A 從材料中可以看出,中樞神經細胞本身難以修復,而用周圍神經細胞(嗅鞘細胞等)可以修復中樞神經細胞的損傷,說明中樞神經細胞的分化程度高,再生能力差;嗅鞘細胞比施旺細胞治療效果更好,說明前者比后者的分化程度低,這也說明高度分化的神經細胞在一定條件下,也可進行分裂分化;只要是結構完整的體細胞,都有本物種全套的遺傳物質,嗅鞘細胞、中樞神經細胞、施旺細胞產生差異是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
7.下列數(shù)據(jù)是人體部分器官中所表達基因的估計數(shù)目,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器官或細胞眼唾液腺皮膚甲狀腺血細胞心臟
所表達基因
的估計數(shù)目1 9321863 0432 38123 5059 400
A.人體各器官表達的基因數(shù)目有差異是細胞內基因選擇性表達形成的
B.血細胞所表達的基因數(shù)目最多說明其遺傳物質相對含量較高
C.人體各器官表達的基因數(shù)目有差異說明細胞中所含蛋白質有差異
D.不同功能的細胞表達的基因不相同,這與細胞具有不同功能相適應
解析 B 人體不同器官因其功能不同,所需的蛋白質有差異,這也體現(xiàn)了不同細胞中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特點。由于同一個體的所有細胞都是由同一個受精卵分裂、分化而的,所以每個細胞中的遺傳物質是相同的。
8.細胞凋亡是由基因所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也稱為細胞編程性死亡,其大致過程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與凋亡相關的基因是機體固有的,在個體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B.圖示該過程只發(fā)生在胚胎發(fā)育過程中
C.巨噬細胞吞噬凋亡小體與溶酶體有關
D.細胞凋亡過程與基因的選擇性表達有關
解析 B 細胞凋亡在個體的一生中都會發(fā)生,在個體發(fā)育中具有重要作用。細胞凋亡是凋亡基因表達的結果。巨噬細胞吞噬凋亡小體后,由溶酶體釋放水解酶,使其裂解。
9.研究表明,在化療(主要利用抗癌劑殺死癌細胞)的同時給實驗鼠服用二甲雙胍,可抑制實驗鼠體內的乳腺癌細胞擴散,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正常鼠長期接觸患癌鼠,其細胞癌變幾率增加
B.二甲雙胍不可能導致實驗鼠體內細胞表面的糖蛋白減少
C.原癌基因突變促使細胞癌變,抑癌基因突變抑制細胞癌變
D.一只切除胸腺的鼠與一只正常鼠患乳腺癌的幾率相同
解析 B 癌癥不屬于傳染病,故正常鼠長期接觸患癌鼠,細胞癌變幾率不會增加;癌細胞容易擴散轉移的原因是細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減少,而二甲雙胍能抑制乳腺癌細胞的擴散,故不可能導致實驗鼠體內細胞表面的糖蛋白減少;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變是細胞癌變的根本原因;切除胸腺的鼠不能產生T細胞,因而不能通過細胞免疫將癌細胞清除,故比正常鼠患癌癥的幾率高。
10.下圖中甲是細胞分裂各階段的細胞核DNA和細胞質中RNA含量的變化曲線,乙是某生物有絲分裂過程中的某一分裂時期圖像。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jù)誘變育種原理,誘變劑發(fā)揮作用的時期是圖甲的________階段(填圖中字母)。
(2)圖甲曲線表明,細胞分裂過程中核糖體功能活躍的時期是________(填圖中字母)。d~e段細胞質中RNA明顯減少,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且原的RNA不斷被分解。
(3)在圖甲a~e階段中,能觀察到圖乙所示圖像的是________,該階段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為________條,該生物的基因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將此生物的細胞培養(yǎng)在含3H標記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的培養(yǎng)液中,則當細胞分裂至圖乙所示時期時,細胞核中含放射性DNA占總DNA的________%。
解析 (1)誘變育種的原理是基因突變,發(fā)生在細胞分裂的間期DNA復制時,所以誘變劑發(fā)揮作用的時期是b階段。(2)核糖體的作用是完成基因表達的第二個階段——翻譯,所以RNA含量較多的時期就是核糖體活躍的時期。(3)圖乙為有絲分裂中期的細胞分裂圖像,包含于圖甲中的d段,d段為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染色體數(shù)目可能為4(前期和中期),也可能為8(后期)。由于圖乙中只標出了三條染色體上的基因,染色體4上的基因可能是B或b,因此該生物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4)由于DNA的復制屬于半保留復制,所以復制后的DNA中都含有3H(一條鏈含而另一條鏈不含)。
答案 (1)b (2)a、c 分裂期細胞核DNA存在于高度螺旋化的染色體中,不能解旋,無法轉錄成RNA (3)d 4或8 aaBB或aaBb (4)100
11. (2011寧波測試)人類各種癌癥中的關鍵基因之一是原癌基因,其突變后表達的產物是G蛋白。如下圖所示,當細胞膜表面的酪氨酸激酶受體與生長因子結合后,G蛋白將信號經圖中的過程①形成轉錄激活劑,激活劑激活、啟動過程②③,形成大量物質D,導致細胞周期啟動并過度分裂(圖中字母表示物質,數(shù)字表示生理過程)。請回答下列問題。
(1)癌細胞的兩個最重要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
(2)過程②③合稱為________。
(3)圖中②過程中,主要需要________酶,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據(jù)圖中的信息,從信息交流的角度提出一種抑制癌細胞產生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癌細胞的特征包括形態(tài)結構改變,細胞膜上的糖蛋白減少、細胞間黏著性降低,易轉移,能無限增殖等。圖中的A是DNA,②過程是轉錄,需RNA聚合酶催化,生成的C是RNA,③過程是翻譯,轉錄與翻譯合稱基因的表達。若細胞膜表面的酪氨酸激酶受體與生長因子不能結合,可抑制癌細胞產生。
答案 (1)易分散和轉移(細胞膜上的糖蛋白減少,細胞間黏著性降低,易轉移) 無限增殖 (2)基因的表達 (3)RNA聚合 催化RNA的合成 (4)破壞細胞膜表面的酪氨酸激酶受體(或服用結構與生長因子類似的物質)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yi/35528.html
相關閱讀:高一生物必修二第6章從雜交育種到基因工程訓練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