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教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高中學習網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教案

【目標】
  1、了解演講詞的特點,把握結構。
 。、從整體上感知內容,明了蔡元培先生演講的中心,進而了解先生的性格特點。
 。场⒏惺芟壬鎿吹那楦,領略本的歷史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引導學生明確讀書的意義所在。
【重點】
  重點:結合本的結構,了解演講辭中心突出、層次分明的特點。
  難點:結合注解,疏通字句,通過關鍵語句的分析,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的內涵,體會本的思想化意義。

   【學法引導】

  從演講詞的要求導入學習內容,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強調字詞的理解,進而把握內容和結構;重點分析三點要求在當時的意義,并讓學生探討一下對我們今日的教育的意義。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學會針對現(xiàn)實的演講詞寫法。
【教學安排】一時。
【教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提起北京大學這所無數(shù)學子夢寐以求的百年名校,我們的心中就會生出無限的向往與仰慕之情。可又有多少人知道辦學之初的北京大學是怎樣的情形呢?北京大學為什么能成為世界一流的大學呢?90年前,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學的一番講話:《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為我們提供了最好的答案。這節(jié),我們就一起探討學習這篇把北京大學帶進新紀元的。

二、走近作者

  蔡元培:蔡元培(1868~1940),字鶴卿,先號民友,后改孑民。他是一個清末的進士,他又是一個真誠的民主主義者。他舊學深沉,深刻理解中國傳統(tǒng)化,卻又有著明確的開放思想。1912年他曾擔任南京臨時政府第一任教育總長,擔任過北京政府的教育總長。偉大的愛國主義教育家,中國近代學術與教育的奠基者。教育論著有《蔡元培教育選》、《蔡元培教育論著選》等。
  學界泰斗,人世楷模。──毛澤東
  從排滿到抗日戰(zhàn)爭,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從五四到人權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周恩
  “三不主義”──一不做官,二不納妾,三不打麻將。
 。保梗保赌暝诜▏螌W,接教育部電,讓他就任北京大學的校長。
 。保梗保纺觊_始擔任北大校長。

在聯(lián)合國教科組織評出的“影響世界歷史百人名單”中,排在孔子、孟子、孫中、毛澤東之后,是中國第五人。

演說是蔡先生認為最好的教育方式之一,他的一生演說極多,據(jù)馬燕編的《蔡元培講演集》就收集他的演講詞90篇。而單從他法回國至此短短2個月,就在杭州、紹興、南京、上海、北京五地講演了10場之多,其對象泛及大中專師生及各學會同仁,其內容從歐洲戰(zhàn)爭之性質、鄉(xiāng)土建設之重要、路礦發(fā)展之必須,講到教育事業(yè)之對策、男女同校之好處等等,等等。他的演說,不說不要由秘書捉刀代筆,就連稿也不及草就,往往是即興的,全憑作者平時的學識積累和細致的觀察思考能力,用蔡先生的話說是:全靠口講指畫表示,因此 蔡元培和黃仲玉及子女

自己必須有得于心,才能講得清楚,才能使聽者聽得明白,收到良好之結果。再說,這些演說稿完全是靠他人的手工速記,與原意難免有所出入,正如他自己說的“偶在會場演說,事前既無?預備,事后亦不?取速記稿而訂正之!毕壬J為講演能轉移風氣,而欲自強,必先從人心風俗開始,因此,他特別重視演說。早在1901年8月在上海南洋公學時,他就鼓勵學生練習演說,以培養(yǎng)啟發(fā)群眾之能力,以便灌輸愛國思想。他重視演說,還可從他婉絕總統(tǒng)府官禮處的函請,可見一斑。他寧愿不出席大總統(tǒng)宴請,而踐南洋公學同學會之約。這次就任北大校長的演說是回國后的第11場演講。

  這場演說是在1917年初,蔡先生已步入知命之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尚在酣戰(zhàn)之中,國內正處軍閥混戰(zhàn)階段,正像國父孫先生說的需要蔡先生“去那歷代帝王和官僚氣氛籠罩下的北京,主持全國性的教育”。于是就有這場演說的發(fā)生。
三、朗讀、把握意。
四、分析思路
  在演講中,他開門見,在簡單地回顧了自己與北大的淵之后,就以校長的身份直截了當?shù)貙η嗄陮W子提出了三點要求:抱定宗旨、砥礪德行、敬愛師友。這幾點要求絕非泛泛而談,而是直接針對當時的社會風氣和北大的沉疴而提出的,可以說每一點都極富有針對性,都事關北大的前途和命運。
  首先,他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大學的性質,明確求學的目的。他指出,大學不是做官發(fā)財?shù)奶,而是研究高深學問的地方,這一觀點在當時可以說振聾發(fā)聵,直指北大多年弊端。他尖銳地指出,以前的北大學生多抱做官發(fā)財?shù)哪康拇俗x書,專業(yè)多以實惠取巧的法科為主,對于教師不以學問的深淺衡量,而是只問官階之大小等等。而這些現(xiàn)象之所以產生,深層原因恰恰在于學校辦學宗旨不明,大學日漸急功近利和庸俗化。因此,在批判種種腐敗現(xiàn)象的基礎上,蔡元培明確提出,北大求學的青年學子,一定要有正大的宗旨。對此,從正反兩方面進行了深入的論述:為求學而到北大者,會倍加珍惜這幾年的大好光陰,孜孜苦讀,為今后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底子。而如果只為做官發(fā)財而,則往往容易敷衍塞責,誤己誤國。清朝的覆滅和目前人們對于當局的不滿,就是最好的例子,在當時的社會條下,蔡元培對青年學子提出這樣的要求,可謂切中肯綮。
  第二點則著眼于品行,這一點也是有的放矢的。五四運動之前的中國社會,極端無序和混亂。辛亥革命的不徹底,致使袁世凱篡奪了革命果實,以后又經過歷次軍閥割據(jù),連年混戰(zhàn),北洋軍閥統(tǒng)治了當時的北京。蔡元培上任之時,正是皖、直、奉三大軍閥派系混戰(zhàn)時期,社會動蕩不安。在思想領域,人們失去了舊有的道德規(guī)范,而新的又未曾確立,在道德失范的狀況下,許多人喪失了起碼的道德底線。作為北洋政府所在地的北京,更是腐敗成風,“敗德毀行之事,觸目皆是”,風氣使然,一般人鮮有能出污泥而不染者。蔡元培痛心地指出,在這樣的社會中,即使青年學子潔身自好,又能有什么前途!因此,他希望北大的學子能以天下為己任,以身作則,擔當起匡正流俗的職責,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即使娛樂,也要力求正當之娛樂。這些教誨既嚴肅認真又體貼入微,可謂語重心長。
  為改變學生中間的不良風氣,蔡元培積極提倡在學生中間成立進德會,人會的人都要遵守不賭博、不飲酒、不娶妾等基本戒條。另外,他還積極促成體育會、音樂會、繪畫研究會、書法研究會等業(yè)余研究機構,目的就是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消遣方式,培養(yǎng)他們的正當趣味。
  第三條,是從 蔡元培書法

個人修養(yǎng)方面說的。他希望北大學子能尊敬師長,團結友愛。特別是同學之間要相互勉勵,共同維護北大的榮譽。他還以自己在德國的親身經歷,論述良好的社會風氣之必要,勉勵青年學子相互友愛,共同進步。
  這三點看起并不復雜;但在當時卻有著振聾發(fā)聵、匡正時弊的重要意義。正是因為有了蔡元培,有了這樣的辦學方針和求學準則、做人標準,北大才從多年陳腐封建的泥潭中拔了出,走上正軌,逐步成為一個現(xiàn)代意義上的大學,為成就今后的百年輝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演講辭的最后,作者告訴在座的青年學子,自己近期要做兩事,一是改良講義,二是添購書籍。這兩事情雖小,卻是建構一個優(yōu)秀大學的基本條,也正是北大學子們最迫切需要的。作為一個校長,蔡元培為學校、為學生考慮得不可謂不深,不可謂不細。
  五、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朗讀并積累詞語
  干祿 終南捷徑 弭 肄業(yè) 容有底止 當軸 日偷
  鮮 相勖 訾詈
  2.作為一篇就職演說,本富有針對性和現(xiàn)實意義。
  明確:就職演說,大都會闡釋自己的施政綱領或對聽眾提出要求,本二者融合而又側重于后者。作為北大的新一任校長,蔡元培對青年學子寄予了厚望。他深知當時社會的污濁與北大的沉疴,因此,在演講中,他開門見,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三點要求。這三點可以說每一點都事關北大的前途和命運,也是青年學子們普遍關心的。這樣,在內容上首先就抓住了聽眾的心理和興奮點,引起聽眾的興趣。
  3.本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
  明確:在結構上,這篇演講辭思路非常清晰。演講,由于是一聽而過,時間有限,一篇演講只能安排一個中心思想,而且要求中心突出,本就是圍繞著如何做一個優(yōu)秀的北大學子而展開的,而且通篇都圍繞著這一中心選擇材料和組織結構。簡短的開場白引出話題,正展開話題,結尾總結話題,層次分明,脈絡清楚,給人一氣呵成之感。
  4.本在語言上有何特點?
  明確:在語言上,本用淺易的言寫成,在簡潔凝練中透出言特有的古樸典雅。這篇演講辭寫作的年代,正是言向白話過渡、新舊兩種體并行的時期,當時的許多都帶有白混雜的特點。以本為例,基本的框架還是言,有大量的言字詞和言句式,多用單音詞、語氣詞等,但另一方面又比較淺顯,有許多口語成分,比起古好理解。因此,本讀起既有言的言簡意賅、意味深長,又有口語的明快易懂,學習時要注意體味。
  六、總結
  理清本的總體思路和局部思路,理解這篇演說辭的思路是怎樣一步步變化發(fā)展的。理清了思路,既可以幫助理解內容,又可以提高思維能力,對寫作也有幫助。
  布置作業(yè)
  完成“研討與練習”一、二、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yi/39670.html

相關閱讀:《許三觀賣血記》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