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河南省周口市重點高中四校高一歷史下冊第一次聯(lián)考測試卷(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高中學習網



河南省周口市重點高中四校2011-2012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聯(lián)考試題(歷史)
一、(本大題共24小題,共48分)
1.西周時“一人跖(踏)耒而耕,不過十畝”; 戰(zhàn)國時“一夫挾五口,治田百畝”。引
起這一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公田變?yōu)樗教?B.鐵器牛耕的推廣
C.國家走向統(tǒng)一 D.封建制度的確立
2.下列圖片中的工具反映了商周時期農業(yè)生產力水平的是( )。
A. B. C. D.
3.史學家認為,公元前645 年晉國“作爰田”是一次重大變革,根據當時社會歷史發(fā)展
的特點,我們可以推測出,其實質是( )
A.承認了私田的合法 B.擴大了作戰(zhàn)的兵
C.爭取了民眾的支持 D.提高了各個階層的地位
4.班固《漢書》:“(張)安世尊為公侯,食邑萬戶,然身衣弋綈(黑色),夫人自紡績,家
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內治產業(yè),累織纖微,是以能殖其貨,富于大將軍(霍)光!
該材料反映出西漢
A.私人紡織作坊頗具規(guī)模 B.民營手工業(yè)超過官營手工業(yè)
C.官營紡織作坊非常發(fā)達 D.政府鼓勵民間手工業(yè)的發(fā)展
5.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為30多位春秋以的著名大商人立傳。他肯定追求富
裕是人的本性,贊揚商人的智慧和經營藝術;提出“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誨
之,其 次整齊之,最下者與之爭”,要將主張鹽鐵官營、剝奪商人利益的桑弘羊油烹以
謝天下。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司馬遷肯定工商業(yè)發(fā)展的積極作用 B.體現了當時的主流思想
C.工商業(yè)官營與私營之爭日趨減弱 D.司馬遷代表商人階級利益
6. “代田法”是西漢農學家趙過在總結勞動人民保苗抗旱的生產經驗基礎上推廣的。
它是先把田地開成一條條壟和溝,第一年把莊稼種在溝里,出苗后,逐漸把壟上的草和
土培到苗根上;第二年在原的壟上,再如法開溝栽種。這種農業(yè)生產技術所表現的特
點是
A.刀耕火種 B.精耕細作C.依賴灌溉 D.男耕女織
7.八卦(見右圖)是我國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義的符號,“卦”
字的右邊“卜”字,是象形,表示在地上豎桿子,右邊那一
點是太陽的影子。“卦”字左邊的“圭”字是尺子,用測量
影子的長度位置。通過長期測量,勞動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
的各種季節(jié)規(guī)律。這主要說明:
A.中國古代重視科技研究
B.八卦起于象形字
C.八卦是我國古代農耕明下的智慧結晶
D.八卦是我國古代計算季節(jié)和時間的唯一方法
8.(唐)元稹詩云:“求珠駕滄海,采玉上荊衡;北買黨項馬,西擒吐蕃鸚;炎州布火浣,
蜀地錦織成;越婢脂肉滑,奚童眉眼明;通算衣食費,不計遠近程,經游天下遍,卻到
長安城!贝嗽娭饕从沉
A. 唐都長安的主要地位 B.唐朝民族融合的趨勢加強
C.唐代各地經濟聯(lián)系加強 D.唐朝百姓生活富裕安康
9.(宋)陳元靚在《歲時廣記》中記載:“同州以二月二日與八日為市,四方村民畢集,應
蠶桑所用,以至車檐、椽木、果樹、器用雜物皆至,其值千緡至萬緡者。對此材料理解
不正確的是
A.集市商品交易種類比較多 B.定期的集市在鄉(xiāng)村已經出現
C.商品貿易以服務耕織為主 D.市的時間和空間限制被打破
10.宋人朱?的《萍洲可談》記載,張乖崖任崇陽縣令時,“嘗逢村氓(éng,鄉(xiāng)民)市
菜一束出郭門。問之,則近郊農家。乖崖笞之四十,曰:‘爾有地而市菜,惰農也。崇陽
民聞之相尚力田!辈牧现袕埞匝碌淖龇▽嵸|上是
A.避免農村勞動力的流失 B.引導農民搞好農業(yè)生產
C.杜絕農民從事商業(yè)活動 D.維護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
11. “御街一直南去,過州橋,兩邊皆居民。街東車家炭,張家酒店,次則王樓洞梅
花包子、李家香鋪、曹婆婆肉餅、李四分茶!辈牧现杏涗浀膬热葑钤缈赡艹霈F于哪一朝
代的城市
A.隋朝長安城 B.唐朝長安城 C.北宋汴京 D. 明朝蘇州
12.明朝的商人可以捐官,其子弟可以參加科舉考試,這反映了( )
A.政府放棄了重農抑商政策
B.商人的社會地位有所提高
C.政府放松了思想化的控制
D.科舉考試的內容發(fā)生了變化
13.明清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始終處于“萌芽"狀態(tài)。下列說法不恰當的是
A 始終未能出現勞動力和貨幣商品化 B力量遠不足以瓦解封建生產方式
C總體上沒有進入工場手工業(yè)階段 D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仍占主導地位
14.有學者認為,18世紀中后期的西方“選擇了海洋”,中國“選擇了陸地”。“選擇了
陸地”是指中國
A.重視塞防忽視海防 B.積極培育國內市場
C.奉行“閉關鎖國”政策 D.加強發(fā)展陸路交通
15.明代中后期,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尤其是在富庶的江浙商業(yè)城鎮(zhèn),出現了許多會館,它們或者與按地域結成的商幫有關,或者是各種手工業(yè)行會的組織機構。對這一經濟現象理解錯誤的是( )
A. 工商業(yè)勢力顯著增強 B.區(qū)域間商品流通活躍
C. 手工業(yè)生產的專業(yè)化程度提高 D.工商業(yè)脫離了政府的控制
16.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說:“皇帝卻下詔禁止進一步海外遠征……在世界
歷史的這一重要轉折關頭,正是制度結構上和向外推動力方面的根本差別,使中國的力
量轉向內部,將全世界的海洋留給了西方的冒險事業(yè)!毕铝姓f法不正確的是
A.強化專制統(tǒng)治是明朝從制度結構上把力量轉向內部的原因
B.禁止海外遠征的原因是國力匱乏
C.經濟形態(tài)的差異導致東西方對外推動力的出現根本差別
D.中西交流被阻斷導致中西實力易位
17.明清之際,中國人逐漸沖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織布”的傳統(tǒng)觀念,形成“家有良田萬頃,不如日進分”、“街頭一席地,強似百畝田”的意識,這主要是由于
A.商品經濟的發(fā)展 B.專制制度的衰落
C.西方明的影響 D.抑商政策的松動
18.下圖反映的是中國近代經濟結構的變化,它對中國近代化進程所產生的影響有

①使中國的社會矛盾復雜化②使中國社會的性質特殊化③使中國革命斗爭長期化④使中國社會的政治力量多元化⑤使民族資產階級始終成為近代史近代化的主導力量⑥使中國近代化舉步維艱
A.①②③⑤⑥ B. ①②③④⑥ C. ②③④⑤⑥ D. ②③④⑥
19.李鴻章在1876年強調“籌辦海防,欲與洋人爭衡,非治土寇可比,必須時加戒備。方今強鄰環(huán)逼,合反傾危,豈可稍存僥幸無事之心。頓忘厝火積薪之誡!边@表明( )。
A.洋務派籌劃海防的主要目標是西方列強
B.李鴻章籌辦洋務的重心在于對內鎮(zhèn)壓
C.建立強大海防,借之與列強妥協(xié)談條件
D.洋務運動不可能使中國走上富強道路
20.下表中中國對外貿易最為惡化時期出現的原因不包括
類別
年份貨物數量交易指數 物價指數
進口出口出入差進口出口入差
190596.662.5—34.181.290.49.2
191673.7102.328.681.290.49.2
192075.9119.343.4175.7112.8—62.8
1926130.5141.110.6150.8152.92.1

A.一戰(zhàn)結束后,列強卷土重 B.中國出口產品多為原材料
C.袁世凱統(tǒng)治時期壓制民族經濟發(fā)展 D.工業(yè)產品價格高于原材料價格
21.圖示(國營招商局圖)為中國近代第一家股份公司上海輪船招商局的經營廣告,其上面的字為:“宗旨:發(fā)展中國航運,促進對外貿易。業(yè)務:預定客貨倉位,代客報關裝貨,代理水火保險,辦理倉儲堆棧。歡迎監(jiān)督,接受批評”等。從 該“廣告”中能夠獲取的準確信息有
① 企業(yè)注重擴大經營范圍和提高服務質量
② 企業(yè)性質屬于民族資本主義企業(yè)
③ 有利于我國水上交通運輸業(yè)的近代化
④ 中國近代航運業(yè)受西方影響較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2.民國初期,創(chuàng)辦南洋兄弟煙草公司著名實業(yè)家是
A.“榮氏兄弟” B.“簡氏兄弟”
C.“南張北周” D.陳啟
23.用“春天”形容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是十分恰當的:枯木可見,但萬物復蘇,各行各業(yè)充滿生機。下列情景與那個年代無關的是( )
A.浦東新區(qū),高樓四起,跨國公司的招牌特別引入注目
B.日新月異的深圳:“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標語振奮人心
C.春播的田野上,父子兄妹聚在一塊小田里精耕細作
D.充滿幻想與希望的海南省,有各地客商、民工去匆匆
24.2009年8月30日胡錦濤總書記前往安徽農村考察時說:“我明確告訴鄉(xiāng)親們,不僅
現在的土地承包關系要保持穩(wěn)定不變,而且還要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
權!苯Y合所學知識和材料,分析下面說法不正確的是
A.總書記考察安徽是對該地區(qū)1978年一些農民自發(fā)改革嘗試的肯定
B.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采取了土地公有和自主經營相結合的原則
C.現有的土地承包關系必須保證農民的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
D.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土地承包權必須以公有制為前提
二、非(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
25.( 20分)不同時期的商業(yè)和商人組織反映了我國商業(yè)、經濟、社會的變遷。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牙行是我國古代從事貿易中介的商業(yè)組織。明朝規(guī)定“選有資產的人戶充任,官府頒發(fā)‘牙帖’”。領帖者需交“帖費”和稅銀,統(tǒng)稱牙稅。明《長沙府志》記載“湘潭牙行獲利逾千金”。明末清初,長沙城外的市鎮(zhèn)成為商品集中收購的市場,牙人開始充當收購的中介人,牙行數量劇增,如糧食行、鹽行、鐵行等。牙行興盛又帶動了店鋪的增加,1772年,城外各市鎮(zhèn)共有門攤189家。
A.材料一中牙行的興盛反映了什么現象?牙行的興盛對我國古代經濟發(fā)展有怎樣的推動作用?(8分)


材料二中國近代“數千年未有之變局”,迫使國人“開眼見世界”。紳商們提出‘‘決勝于商戰(zhàn)”的口號,指出“握四民之綱者,商也”,應“以商立國”!1904年元月,商部頒布《商會簡明章程》,商會在全國各地迅速發(fā)展,商人以激奮昂揚之勢擔當起歷史賦予的新使命。
——《徽州旅滬同鄉(xiāng)會與社會變遷》(《歷史研究》2011年03期)
(2)據材料二概括“決勝于商戰(zhàn)”提出的時代背景!皻v史賦予的新使命”的具體表現有哪些?(6分)


材料三棗莊市工商業(yè)聯(lián)合會又稱棗莊商會。(右圖為工商業(yè)聯(lián)合會圖標)它作為政府管理非公有刺經濟的助手,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目前,棗莊市各類商會多達70家,如06年成立的棗莊市浙江商會包含法人企業(yè)一百多家,有市政工程、房地產開發(fā)、高科技、餐飲娛樂等行業(yè)。商會始終堅持“橋梁、紐帶、助手、服務”的宗旨,積極協(xié)助棗莊市政府部門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慈善捐助,取得了顯著成績。
(3)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棗莊市浙江商會的成立產生了哪些積極影響?(4分)


(4)如果以“我國商業(yè)組織的變遷”為題目進行研究,你準備通過怎樣的途徑搜集哪些史料?(2分)。

26. (10分)材料,回答問題:
1759年,兩廣總督李侍堯在一份奏折中說:“外洋各國夷船到粵,販運出口貨物,均以絲貨為重,每年販運湖絲并綢緞等貨,自二十余萬至三十二三萬斤不等。統(tǒng)計所買絲貨,一歲之中,價值(白銀)七八十萬兩,或百余萬兩。至少之年,亦買價至(白銀)三十余萬兩之多。其貨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販運粵,轉售外夷,載運回國!
——樊樹志《國史十六講》
根據材料,概括18世紀中期中國對外貿易的特點;結合所學,分析其歷史背景。


27.(13分)經濟結構是否合理,是推動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關鍵。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美國學者斯塔夫里阿諾斯說:明清政府極力控制、壓迫商人階層,這是中國社會同西方社會根本的、最有意義的差別。
(1)材料一中。中西方“根本的、最有意義的差別”具體表現是什么?對本國經濟的發(fā)展分別產生了什么影響?(6分)


材料二 茅盾在小說《春蠶》中寫道:“洋鬼子怎樣就騙了錢去,老通寶不很明白……河里更有了小火輪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的東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錢,而鎮(zhèn)上的東西卻一天一天貴起!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現象?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是什么?(4分)


材料三 民國初年工業(yè)資本分布狀況統(tǒng)計表(單位:千元)

(3)材料三反映了民國初年工業(yè)發(fā)展有何突出特點?導致這一特點的主要因素是什么?(3分)

28.從1978年到2011年,中國改革開放歷經33年。這30多年的輝煌改革成就奏響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序曲。識讀“中國近代重要城市分布示意圖”,并回答問題:


(1)有研究者指出,中國近代重要城市的分布成弓箭狀。觀察上圖,指出圖中“弓”上的城市哪些是改革開放時的經濟特區(qū),哪些是1984年國家決定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寫出3—4個即可得5分)


(2)重慶是弓箭的“箭尾”,20世紀末,黨中央為促進重慶發(fā)展采取了哪一重大舉措?30多年我國城市發(fā)展如離弦之箭,異常迅速,其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2011----2012(下期)周口市重點高中四校第一次聯(lián)考高一歷史試卷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二,非選擇題:
25.【答案】(1)反映了商品貿易的興盛,商人群體的壯大。(2分)作用:推動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增加了政府的稅收;帶動了工商業(yè)市鎮(zhèn)的發(fā)展。(6分)
(2)時代背景: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自然經濟逐步解體,中國逐步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開眼看世界”思潮的影響;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3分)
具體表現:興起了“實業(yè)救國”的熱潮;涌現出一批實業(yè)家,民族工業(yè)有了較快的發(fā)展;民族資產階級隊伍壯大。(3分)
(3)促進了棗浙兩地的經濟合作和化交流;有助于兩地政府對民營企業(yè)的管理;有利于政府的招商引資。(4分,任答兩點即可)
(4)途徑:通過查閱檔案記錄、回憶錄、照片、物古跡、其他實物、網絡資料等途徑。內容:關于我國商業(yè)發(fā)展的資料,關于商業(yè)組織、商人會館、商部等有關資料。(2分,本問屬開放設問,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得分。
(2)現象:自然經濟受到沖擊。原因:列強向中國傾銷商品,掠奪原料。(4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yi/41390.html

相關閱讀:河南省鄭州市智林學校2014-2014學年高一歷史上冊10月月考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