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二中2015-2016學年高一下學期2月開學考語文試題1Word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高一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試卷說明:

松江二中2015學年第二學期開學考試高一年級 語文第1卷試題一 閱讀 (70分)(一)閱讀下文,完成1—5題。(14分)①春秋戰(zhàn)國的時候,魯國的季文子是宣公與成公的國相,但他的婢女不穿綢緞,他不給馭馬喂糧食。惹得仲孫它勸告文子:“您身為魯國上卿,給兩位君主當過國相,而婢女沒有綢緞,馭馬不吃糧食,別人不僅會認為你為人小氣,也會使國家臉上無光!蔽淖硬灰詾槿唬骸拔液螄L不想讓婢女穿得好,讓馬吃得好,但是我看見國都的人民,有不少父兄吃得粗糙穿得破舊,怎么敢隨心所欲?做國相要知榮辱懂羞恥,我只聽說道德高尚才可以為國爭光,沒有聽說因婢女穿得華貴,馭馬吃得精細,能給國家?guī)砉獠。”②季文子這番話不僅僅說明他關(guān)心人民疾苦,不攀比,不羨慕奢侈,還反映出他心目中清楚何為榮譽,何為羞恥。 真正懂得廉恥的人,一般不會有意去做越軌的事情。③恥感文化缺失,幾乎成為當下社會的萬惡之源,危害多多,且滲透到社會的各個層面之中。南方一家媒體指出:企業(yè)為了利潤最大化,可以聽任污染泛濫,可以生產(chǎn)危害人體健康的問題產(chǎn)品;官員為了創(chuàng)造政績,可以不顧老百姓的死活,大搞強制拆遷;法官為了迎合權(quán)力或資本的需要,可以違背法律精神,做出枉法裁決;作家為了得到更多的版稅,可以炮制連自己兒子都不敢給看的下三濫作品;學校為了創(chuàng)收,可以販賣文憑;運動員為了金牌,可以服用興奮劑;裁判為了金錢,可以吹出黑哨。我以為比這些事實本身更可怕的是,他們雖然做出了很可恥的事情,卻毫無恥感,甚至當作一種本領(lǐng),當作一種“業(yè)績”,向人們炫耀,記在功勞簿上。這真叫 (tián)不知恥。④如今官場腐敗屢反不絕,屢抓不盡,也是因為貪官都持一種“實惠意識”,而沒有“羞恥意識”。有的腐敗分子為自己辯護,說他在受賄賂時有“三不”,即: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不主動是說他從不主動索賄;不拒絕是表白他對社會環(huán)境無奈的一種順應(yīng);不負責意味他并沒有被行賄人“綁架”,找不出明顯的犯罪色彩。吃魚則說沒有腥味。這種人的心中哪里還有羞恥二字,否則能講出這樣不要臉的“辯護詞”嗎?⑤我國古人說:“力行近乎仁, !惫畔ED人說:“對可恥的行為的追悔是對生命的拯救!爆F(xiàn)代西方人說:“羞恥心是所有品德的源泉。”明末清初我國有位大師級人物顧炎武,他寫過一篇文章《廉恥》,該文有兩句話令人沒齒難忘:一句說“蓋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另一句說“士大夫無恥,是謂國恥”。為什么今人對羞恥事不但不以為恥,甚至反以為榮呢?其中原因不一,也非三言兩語講得清楚。我只想講一個原因,就是當代人中有那么一部分人不知自愛,不要自尊,專講實惠,只要利己,再什么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了。⑥國人本來是很講自尊和要面子的,甚至講自尊已講到很虛榮的程度。說實話,所以有了至今“不知恥”的變化,一多半原因要追究到“以階級斗爭為綱”時的歷次政治運動。不論是反右派運動,或是反右傾運動,或是拔白旗、四清運動,尤其是文化大革命運動,大字報和批判會是從來沒有隱私一說的,所有的屎盆子尿盆子都往你臉上潑;戴高帽子、游街、群專、抄家……一切都在于揭掉人們“溫情脈脈”的面紗,實際上是一次次一層層揭去人的臉皮,讓你從自尊到自賤,從愛面子到失去恥感,從不好意思到什么都無所謂,一句話,就是不讓你再講什么“做人的尊嚴”。物極必反。有些人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從“小資產(chǎn)階級愛面子好虛榮”,走向了不要面子、沒有羞恥感,結(jié)果敗壞了社會風氣,污染了心靈和環(huán)境。要說過去政治運動留下了后患,“沒有恥感”、“不讓人有自尊心”是最大的后患之一。這種遺患,或許要影響幾代人呢!1.根據(jù)拼音寫出第④段“ ”的漢字;第⑤段中“ ”應(yīng)填入的句子是 。(2分)2.第①段寫季文子的言行有什么作用?(3分)3.把下列句子組織起來,填入第②段空白處,語意連貫的一項是( )(2分)(1)孟子在《盡心上》中說:“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2)當文子心存恥感和不讓國家蒙羞的畏懼,他才做到了嚴格地自律。(3)人與其他動物的區(qū)別之一,就是有羞恥感。(4)因為知恥,其行為有所規(guī)范,做事講究原則。A.(3)(1)(2)(4) B.(3)(1)(4)(2)C.(4)(3)(2)(1) D.(4)(2)(3)(1)4.分析第④段畫線句的表達效果。(3分)5.簡析第⑤段的寫作特點,說說這樣寫的作用。(4分)(二)閱讀下文,完成6—9題。(16分)①我對籠中繼續(xù)撲翼的鳥一直懷有敬意。②幾乎每一只不幸被捕獲的鳥,剛囚入籠中都是拼命撲翼的,它們不能接受突然轉(zhuǎn)換了的現(xiàn)實場景,它們對于天空的記憶太深。它們的撲翼是驚恐的、焦灼不安的,企圖逃離厄運的,拒絕承認現(xiàn)實的。然而一些時日之后,它們大都安靜下來,對伸進籠里來的小碗小碟中的水米,漸漸能取一種怡然的姿態(tài)享用。它們接受了殘酷的現(xiàn)實,并學會把這看成生存的常態(tài)。它們的適應(yīng)能力是很強的。適應(yīng)能力強,這對人,對鳥,對任何生物,都是一個褒獎的詞語。它們無師自通,就懂得了站在主人為他們架在籠中的假樹杈上,站在籠子的中心位置,而不是在籠壁上徒勞地亂撞。就像主人期待的那樣,優(yōu)雅地偏頭梳理它們的羽毛。如果有同伴,就優(yōu)雅地交頸而眠。更重要的是,當太陽升起的時候,或者主人逗弄的時候,就適時適度地婉轉(zhuǎn)地歌唱,讓人感到生活是如此的自由、祥和、閑適。而天空和撲翼這種與生俱來的事情,也就是多余的了。③但有一些鳥的適應(yīng)能力卻很差,這大抵是鳥類中的古典主義者。它們對生命的看法很狹隘,根本不會隨現(xiàn)實場景的轉(zhuǎn)換而改變。在最初的驚恐狂躁之后,它們明白了厄運,它們用最荏弱的姿態(tài)來抗拒厄運。它們是安靜的,眼睛里是極度的冷漠,對小碟小碗里伸過來的水米漠然置之,那種神態(tài),甚至于讓恩賜者感到尷尬,感到有失自尊。鳥兒的眼睛里一旦現(xiàn)出這樣的冷漠,就不可能再期待它們的態(tài)度出現(xiàn)轉(zhuǎn)機,無論從小籠子換到大籠子,還是把粗瓷碗換成金邊瓷碗,甚至于再賞給它一個快樂的伙伴,都沒有用了。這一切與它們對生命的認定全不沾邊兒。事實上,這時候它們連有關(guān)天空的夢也不做了,古典主義者總是悲觀的、絕望的,它們只求速死,命運很快就遂了它們的心愿。④而我一直懷有敬意的,是鳥兒中的理想主義者,這種鳥兒太少,但我僥幸見過一只,因為總是無端想起,次數(shù)多了,竟覺得這鳥兒的數(shù)目似乎在我感覺中也多了。⑤我見到這只鳥兒的時候,它在籠中已關(guān)了很久了,我無從得見它當初的驚恐和焦灼,不知它是不是現(xiàn)出過極度的冷漠,或者徒勞地撞擊籠壁,日夜不停地用喙啄籠壁的鐵枝。我見到它的時候,它正在籠子里練飛。它站在籠子底部,撲翼,以幾乎垂直的路線,升到籠子的頂部,撞到那里,跌下來,然后仰首,再撲翼……這樣的飛,我從來沒有見過。它在籠中劃滿風暴的線條,雖然這些線條太短,不能延伸,但的確飽漲著風暴的激情。它還繞著籠壁飛,姿態(tài)笨拙地、屈曲著,很不灑脫,很不悅目,但畢竟它是在飛。它知道怎樣利用籠內(nèi)有限的氣流,怎樣訓練自己的翅膀,讓它們盡可能地張開,盡可能地保持飛翔的能力。⑥在這樣一只鳥的面前,我感覺慚愧。⑦一般我們很難看見鳥是怎樣學飛的,那些幼鳥,那些被風暴擊傷了的鳥,那些在巖隙里熬過隆冬的鳥,還有那些被囚的鳥。這是一件隱秘的事。我們只看見過它們在天空中劃過,自由地撲翼,桀驁地滑翔,我們只羨慕上帝為它們造就了遼闊的天空。⑧但在看到那只在籠中以殘酷的方式練飛的鳥之后,我明白,天空的遼闊與否,是由你自己造就的,這種事情上帝根本無能為力。上帝只是說,天空和飛翔是鳥類的生命形式,而災(zāi)難和厄運也是世界存在的另一種形式。至于在災(zāi)難和厄運中你是否放棄,那完全是你自己的事情。6.作者寫前兩類鳥的目的是 (3分)7.下列對這篇文章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4分)A.作者對三種鳥的態(tài)度是不一樣的。對第一種鳥,作者是帶著諷刺口吻來描述它們的表現(xiàn)的。對第二種鳥,作者不同意它們的抗爭方式。B.第4段先說“這種鳥兒太少”,接著又說“這鳥兒的數(shù)目似乎在我感覺中也多了”,言外之意是這種鳥其實是很多的,只是“我”沒機會見到。C.“那些幼鳥,那些被風暴擊傷了的鳥,那些在巖隙里熬過隆冬的鳥,還有那些被囚的鳥”這一排比,緊承上文,進一步渲染了鳥的生存困境。D.作者在“理想主義”的鳥面前“感到慚愧”,是因為看見過它們在天空中劃過,自由地撲翼,桀驁地滑翔,而自己現(xiàn)在卻不能幫助它們。E.全文過渡巧妙,銜接自然。作者在第3段開頭和第4段開頭,分別用“但”和“而”兩個轉(zhuǎn)折連詞,將對三種鳥的描述連接起來,使全文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8.文中最后一段中“天空的遼闊與否,是由你自己造就的,這種事情上帝根本無能為力”這句話的含義是 (4分)9.文中第三類鳥象征的是哪類人,請舉一例分析這類人的特點。(5分)(三)默寫(6分) 【任選6空,超過6空,按前6空評分】10.(1)攜來百侶曾游, 。(毛澤東《沁園春?長沙》)(2) ,不知轉(zhuǎn)入此中來。(白居易《大林寺桃花》)(3)蒹葭萋萋, 。(《蒹葭》)(4) ,依依墟里煙。(陶淵明《歸園田居》)(5) ,蔭此百尺條。(左思《詠史》)(6)但我不能放歌, 。(徐志摩《再別康橋》)(7)無邊落木蕭蕭下, 。(杜甫《登高》)(8)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論語》)(四)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1—12題。(5分)初見嵩山 (宋)張耒 年來鞍馬困塵埃,賴有青山豁我懷。日暮北風吹雨去,數(shù)峰清瘦出云來。11.從體裁看,這屬于近體詩中的□□(1分)12上海市松江二中2015-2016學年高一下學期2月開學考語文試題1Word版含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yi/447444.html

相關(guān)閱讀:高一語文羅曼羅蘭同步訓練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