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實驗中學分校2015-2016學年高一上期中考試試題(語文)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試卷說明:

遼寧省實驗中學分校2015-2016學年度上學期期中測試語文試題第I卷 閱讀題甲 必考題一、現(xiàn)代文閱讀。(9分 每題3分)藝術是情感的返照,它也有群性和個性的分別,它在變化之中也有不變化者存在。比如單拿詩來說,四言、五言、七言、古、律、絕、詞的交替是變化,而格律則為變化中的不變化者。變化就是創(chuàng)造,不變化就是因襲。把不變化者歸納成為原則,就是自然律。這種自然律可以用為規(guī)范律,因為它本來是人類共同的情感需要。但是只有群性而無個性,只有整齊而無變化,只有因襲而無創(chuàng)造,也就不能產生藝術。末流者忘記這個道理,所以往往把格律變成死板的形式。古今大藝術家大半后來都做到脫化格律的境界。他們都從束縛中掙扎得自由,從整齊、中醞釀出變化。格律是死方法,全賴人能活用。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網球,打到嫻熟時雖無心于球規(guī)而自合于球規(guī)。在不識球規(guī)者看,球手好像縱橫如意,略無牽就規(guī)范的痕跡;在識球規(guī)者看,他卻處處循規(guī)蹈矩。姜白石說得好:“文以文而工,不以文而妙!惫ぴ诟衤啥顒t在神髓風骨。孔夫子自道修養(yǎng)經驗說:“七十而隨心所欲,不逾矩!边@是道德家的極境,也是藝術家的極境。“從心所欲,不逾矩”,藝術的創(chuàng)造活動盡于這七個字了!皬男乃闭咄坝饩亍保安挥饩亍闭哂滞荒堋皬男乃。凡是藝術家都要能打破這個矛盾?追蜃拥娇煲赖臅r候才做到這種境界,可見循規(guī)律而能脫化格律,大非易事。 (摘編自朱光潛《談美書簡》)D.古今大藝術家的創(chuàng)造活動都從格律入手,但后來都達到了脫化格律的境界;是創(chuàng)造的本能和特別情境的需要使他們在整齊之中求變化,避免了單調!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情感是心理中極原始的一種要素,它先于理智而產生,但在理智發(fā)達之后,情感又會受到理智的驅遣。B.藝術是情感的流露,它也有群性和個性之別,講究寓整齊于變化,但由整齊到變化易,由變化到整齊難。C.詩歌從四言、五言到七言,從古、律、絕到詞,體現(xiàn)的是形式的變化,但它們在音節(jié)上都講究格律,體現(xiàn)的又是詩歌的共同特點。D.“從心所欲”和“不逾矩”是一對矛盾,藝術家要打破這個矛盾,做到循格律而能脫化格律,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小題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內容的一項是 ( )A.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動,它一方面有群性,一方面也有個性。群性由遺傳得來,不易變化;個性則成于環(huán)境,會隨著環(huán)境而變化。B.作者認為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網球,旨在說明將格律用到出神人化的境界時,就可以超越格律的束縛而達到自由的創(chuàng)作境界。C.作者認為一味變化也還是單調,所以他不主張從變化人手,認為變化之上不能再有變化,本來是求新奇而結果卻仍還于單調。D.“從心所欲,不逾矩”是道德家和藝術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這也說明道德與藝術常常是相關聯(lián)的,道德境界高的人往往也能在藝術上達到較高的境界。二、古詩文閱讀(36分)(一)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問題。于謙,字廷益,錢塘人。生七歲,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時宰相也!迸e永樂十九年進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對,音吐鴻暢,帝為傾聽。扈蹕①樂安,高煦出降,帝命謙口數(shù)其罪。謙正詞嶄嶄,聲色震厲。高煦伏地戰(zhàn)栗,稱萬死。出按江西,雪冤囚數(shù)百。疏奏陜西諸處官校為民害,詔遣御史捕之。帝知謙可大任,會增設各部右侍郎為直省巡撫,乃手書謙名授吏部,超遷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正統(tǒng)六年疏言:“今河南、山西積谷各數(shù)百萬。請以每歲三月,令府州縣報缺食下戶,隨分支給。俟秋成償官,而免其老疾及貧不能償者。州縣吏秩滿當遷,預備糧有未足,不聽離任。仍令風憲官以時稽察。”詔行之。河南近河處,時有沖決。謙令厚筑堤障,計里置亭,亭有長,責以督率修繕。并令種樹鑿井,榆柳夾路,道無渴者。威惠流行,太行伏盜皆避匿。初,三楊在政府,雅重謙。謙所奏,朝上夕報可,皆三楊主持。而謙每議事京師,空橐以入,諸權貴人不能無望。及是,三楊已卒,太監(jiān)王振方用事。適有御史姓名類謙者,嘗忤振。謙入朝,薦參政王來、孫原貞自代。通政使李錫阿振,劾謙以久不遷怨望,擅舉人自代。(節(jié)選自《明史?于謙傳》)【注】①扈蹕:護從皇帝出行。蹕:指帝王出行的車駕。②土木:土木堡,地名,明英宗在此被瓦剌軍俘虜!拘☆}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出按江西,雪冤囚數(shù)百 按:巡查B.責以督率修繕 責:責備C.諸權貴人不能無望 望:怨恨D.擅舉人自代 擅:擅自【小題2】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于謙正直的一組是 ( )①奏對,音吐鴻暢,帝為傾聽 ②疏奏陜西諸處官校為民害,詔遣御史捕之。③出按江西,雪冤囚數(shù)百 ④太行伏盜皆避匿⑤而謙每議事京師,空橐以入 ⑥劾謙以久不遷怨望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⑥ D.②③⑤【小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于謙小時候,有個和尚認為他奇異不凡,將來長大后可以做救世的宰相。B.于謙做事有魄力,能為百姓著想,從而得到皇帝賞識,越級提升他為兵部右侍郎。C.由于于謙不向當時把持朝政的“三楊”行賄,而受到打擊陷害,被捕入獄三個月。D.也先入侵,皇帝被俘,有人主張遷都,于謙果斷地阻止了這一行動,安定了民心!拘☆}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奏對,音吐鴻暢,帝為傾聽。(3分)(2)州縣吏秩滿當遷,預備糧有未足,不聽離任。(4分)(3)已而振知其誤,得釋,左遷大理寺少卿。(3分)【答案】【小題1】B【小題2】D【小題3】C考點: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緟⒖甲g文】于謙,字廷益,錢塘人。七歲的時候,有個和尚認為他奇異不凡,說:“這是將來救世的宰相呀!庇罉肥拍,于謙考中了進士。宣德初年,任命于謙為御史。奏對的時候,他聲音洪亮,語言流暢,使皇帝很用心聽。護從皇帝駐扎在樂安時,高煦出來投降,皇帝讓于謙口頭數(shù)說他的罪行。于謙義正詞嚴,聲色俱厲。高煦伏在地上顫栗,自稱罪該萬死。正統(tǒng)十三年,于謙被召回京,任兵部左侍郎。第二年秋天,也先大舉進犯,王振挾持皇帝親征。于謙和兵部尚書鄺野極力勸諫,不聽。鄺野跟隨皇帝管理軍隊,留于謙主持兵部的工作。待到英宗在土木堡被俘,京師大為震驚,大家都不知道該怎么辦。?王監(jiān)國,命令群臣討論作戰(zhàn)和防守的方略。侍講徐?說星象有變化,應當遷都南京。于謙厲聲說:“主張南遷的,該殺。京師是天下的根本,一搖動那么國家大計就完了,難道沒有看見宋朝南渡的情況嗎!”?王肯定了他的說法,防守的決策就這樣定下來了。當時京師最有戰(zhàn)斗力的部隊、精銳的騎兵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疲憊的士卒不到十萬,人心震驚惶恐,朝廷上下都沒有堅定的信心。于謙請?王調南北兩京、河南的備操軍,山東和南京沿海的備倭軍,江北和北京所屬各府的運糧軍,馬上開赴京師,依次策劃部署,人心稍為安定。于謙立即被升為兵部尚書。(二)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問題。(11分)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杜 牧日暖泥融雪半消, 行人芳草馬聲驕。九華山①路云遮寺, 清弋江②村柳拂橋。君意如鴻高的的③, 我心懸旆④正搖搖。同來不得同歸去, 故國逢春一寂寥!【注】①九華山:為宣州去往舒州的必經之處。 ②清弋江:在宣州城西。 ③的的:鮮明的樣子。 ④旆:旗子。此詩作于開成四年(839),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將離任,回京任職。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進士不久,要前往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潛山)!拘☆}1】這首詩的頷聯(lián)展示了兩幅形象而鮮明的畫面,請分析這兩句詩的藝術表達技巧。(5分)【小題2】這首詩后兩聯(lián)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與前兩聯(lián)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請簡要分析。(6分)考點: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10.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小題1】懷舊空吟聞笛賦, 。沉舟側畔千帆過, 。 (劉禹錫《酬樂天楊州初逢席上見贈》)【小題2】安得廣廈千萬間, , 。ǘ鸥Α睹┪轂榍镲L所破歌》)【小題3】入則無法家拂士, ,國恒亡。 。(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解析】試題分析:要答好此類題,平時就要注意積累。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記住字形,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寫錯的字,要加倍注意。本題的重點字如:翻、爛柯、俱、敵國等?键c: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能力層級為識記A。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25分)1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問題。偷 父 劉心武那晚我到家已臨近午夜,進門后按亮廳里的燈,立刻感覺到不對勁兒,難道……我快步走到各處,一一按亮燈盞,各屋的窗戶都好好地關閉著啊,再回過頭去觀察大門,沒有問題呀!但是,當我到衛(wèi)生間再仔細檢查時,一仰頭,心就猛地往下一沉——浴盆上面那扇透氣窗被撬開了!再一低頭,浴盆里有明顯的鞋印,呀!我忙從衣兜掏出手機,準備撥110報警,這時又忽然聽見????的聲響,循聲過去,便發(fā)現(xiàn)臥室床下有異動,我把手機倒換到左手,右手操起窗簾叉子,朝床下喊:“出來!放下手里東西!只要你不傷人,出來咱們好商量!”一個人從床底下爬出來了,那是一個瘦小的少年,剃著光頭,身上穿一件黑底子的T恤,我看他手里空著,就允許他站立起來,用那窗簾叉指向他,作為防備,問他:“你偷了些什么?把藏在身上的掏出來!”但他那副“久經沙場”、處變不驚的模樣,倒弄遼寧實驗中學分校2015-2016學年高一上期中考試試題(語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yi/469076.html

相關閱讀:高一語文升學練習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