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現(xiàn)代文閱讀(9分) 談?wù)劕F(xiàn)代散文 中國現(xiàn)代散文 ,發(fā)端于偉大的五四新文化運動。郁達夫曾說:“五四運動的最大成功,第一要算‘個人’的發(fā)現(xiàn)!闭沁@種“發(fā)現(xiàn)”,溝通了我國新文學(xué)和世界現(xiàn)代文學(xué)的精神聯(lián)系,奠定了“自我”在現(xiàn)代散文中的主體地位,激活了“散文的‘心’”,具有劃時代意義。散文的寫作從此變得面貌一新:不僅由“白話”替代了“文言”,在“文字媒體”的使用上完成了一次全新的轉(zhuǎn)換;而且,由“代圣賢立言”變?yōu)椤氨憩F(xiàn)自己”,從內(nèi)容記寫上實現(xiàn)了和世界文學(xué)的同步對接;同時,“文章”上升為“文學(xué)”,則又極大地提升了散文的“審美品位”,F(xiàn)代散文石破天驚般的輝煌發(fā)展與巨大業(yè)績,是繼先秦諸子“百家爭鳴”之后散文史上又一次思想、文體的大解放,大突破! 在散文里,真實而獨特的寫作“主體”居于極其重要的地位。郁達夫所說的“‘個人’的發(fā)現(xiàn)”云云,其實指的正是走進散文之中的那個活生生的“自我”。在郁氏看來,文學(xué)作品都是變化了的作家之“自敘傳”,散文當然更不例外。據(jù)此他指出:“現(xiàn)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個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現(xiàn)的個性,比從前的任何散文都來得強”。他這里所說的“個性”,還有林語堂此前所說的“性靈”,指的也都是這種“自我”。 散文是一種“實”“虛”結(jié)合,因“實”出“虛”的藝術(shù)。所謂“實”,指的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事、物、景等真實的客觀外物。寫作“主體”生活在社會現(xiàn)實里,處身于這些人、事、物、景的現(xiàn)實生活環(huán)繞 之中,他自然會有所觀照、感應(yīng),并產(chǎn)生出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反映。因此,在散文中寫出這些激活“主體”精神映射的“實生活”來就顯得很有必要;它實在是營造作品精神家園不可或缺的“基石”,是構(gòu)筑整座情感大廈必不可少的“鋪墊”。 在散文的“實生活”層面上,作者所做的是“生活運動”。在這里,“真實”是絕對的要求。其記寫應(yīng)準確無誤,取信后世,力戒虛構(gòu)編織,矯情偽飾。散文的這種“紀實性”,是“文體”和讀者之間千百年來所達成的一種信任“默契”,是不可率性改動的。 散文需要寫“實”,但寫“實”并非終極目的。散文的真正用意或精神是在鋪墊好這些“基石”后,向情感、精神等“形而上”的領(lǐng)域大膽進發(fā),構(gòu)建出一個精神或心靈的大廈!而這即是寫“虛”。寫“虛”,又可向兩方面發(fā)展:一是在“人與社會”的關(guān)系上著力,走客觀、向外的路,主“理”,重哲理感悟,求思想深邃,以理智的深刻、明澈取勝——雜文、隨筆等走的即是此路;二是在“人類自身”的觀照上著力,走主觀、向內(nèi)的路,主“情”,重人性開掘,求心靈凈化,以情感的明凈、深沉動人——藝術(shù)散文走的即是此路。(有刪改)1.下列對“現(xiàn)代散文”的有關(guān)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郁達夫認為現(xiàn)代散文是作家心靈的真實流露,它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更能體現(xiàn)作家的個性。B.現(xiàn)代散文以白話代替了文言,在文字形式上實現(xiàn)了大的變革,從而和世界文學(xué)同步對接。C.現(xiàn)代散文大大提升了散文的審美品位,使散文這種文體獲得了思想的大解放而走向輝煌。D.五四新文化運動促進了個體對“自我”的發(fā)現(xiàn),使現(xiàn)代散文不再只是“代圣賢立言”的文章。?2.下列對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散文是虛實結(jié)合的藝術(shù),它既要建立在作家的生活基礎(chǔ)之上,又要寫出作家的情感、精神。B.現(xiàn)實生活是作家營造精神家園的基石,散文應(yīng)該真實地表現(xiàn)這種生活,而不能矯情、虛構(gòu)。C.散文的用意是表現(xiàn)出人的精神感悟和情感世界,并以此打動人,所以寫實并不是散文的真正目的。D.雜文和隨筆著力于表現(xiàn) “人與社會”的關(guān)系,藝術(shù)散文則著力于表現(xiàn)作家自身的情感世界。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文意的一項是( )A.現(xiàn)代散文由于對“自我”的肯定而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而先秦之后的古代散文卻完全淹沒了自我,是沒有“心”的應(yīng)時之作。B.郁達夫認為,文學(xué)作品都是變化了的作家的“自敘傳”,因而他的散文都是其生活的真實再現(xiàn),沒有虛構(gòu)和想象的成分。C.只有以開掘人性、凈化心靈為要務(wù)的散文才會深沉動人,這樣的文章虛實結(jié)合,有著特殊的藝術(shù)魅力。D.現(xiàn)代散文之所以廣受讀者喜愛,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些作家能依據(jù)“紀實性”原則,反映真實的生活,表達真摯的感情。二、古詩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回朕車以復(fù)路兮,及行迷之未遠。步余馬于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fù)修吾初服。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zhì)其猶未虧。忽反顧比游目兮,將往觀乎四荒。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4. 下列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延佇乎吾將反? 反: 通“返”,返回B. 馳椒丘且焉止息? 止: 居住,棲息C. 進不入以離尤兮? 離: 通“罹”,遭受D. 茍余情其信芳? 信: 相信5. 下列括號內(nèi)的詞意義與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A. 步余馬 (于) 蘭皋兮 ? 攝提貞 (于) 孟陬兮B. 長余佩 (之 ) 陸離 ? 豈余心 (之 )可懲C. 余獨好修 (以為) 常? 集芙蓉 (以為) 裳D. 延佇 (乎) 吾將反? 將往觀 (乎) 四荒6.翻譯(10分)(1) 步余馬于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2) 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fù)修吾初服。(3) 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4)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9.默寫(10分)(1)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離騷》)(2)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 。(屈原《離騷》)(3)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 。(曹操《短歌行》) (4) ? ,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5)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 。(《詩經(jīng)?采薇》)(6)女之耽兮, 。 (《詩經(jīng)?氓》)四、現(xiàn)代文閱讀,完成10.11.12題。 溯水而上 陳蔚文 風(fēng),雅,頌。 這幾個漢字御風(fēng)而行,溯水而來,伴著古老而宏大的優(yōu)美鐘聲。那些在孟春之月,振木鐸于阡陌田間采擷來的詩句是撞鐘的器械,一下,一下,先帝的大殿,嬪妃的后宮,田野上空,鳥兒四散驚飛,紙頁被鐘聲掀起。 那些神秘如卦文般的詩名,“豐年”“泮水”“良耠”“湛露”“魚麗”“玄鳥”……多么美的詞語!它的美因為失傳更加凄麗。里面有廟宇的香火,有潺潺河水,有麥垛,有卑微的適足,有燭火般稍縱即逝的歡樂,還有哀傷。民歌一般的哀傷。 民歌一旦歡樂起來,是縱情天地的熱烈。嗩吶鑼鼓響遍天地,天是大晴,地是大美,花是大紅;而民歌一旦悲傷起來,也是徹骨的悲傷。是黑暗里你的手沾到了三更的寒露,整個人從肺腑哆嗦起來,冷的不止是你的身體,還有歷史的骨頭,你們都患著風(fēng)濕。風(fēng)濕,是斷不了根的,尤其怕冷,怕綿延的寒氣。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戰(zhàn)亂與繁重的徭役中,一個征兵與一個國家淌血的傷口都在《采薇》“小雅”最后一章中裸露著。而他的思婦也正在家鄉(xiāng)的柴牖邊嘆著,“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 許多憤怒豪壯的勸戰(zhàn)長篇也許抵不過這幾句女人的幽幽嘆息。《詩經(jīng)》,它是野地里生長的植物,是春天遺失的白袍,隸篆的詩句像蹄印一直鋪到西周與春秋的柴扉前。柴扉推開是無限廣袤:暮色蒼茫,流水淙淙。劍聲與古琴聲飛旋,勞作聲與低吟聲交融,天地間充滿大慟與大悟。 那些布衣烏鬢的女子,那些河水渙渙的情感……哀怨是《氓》與《邶風(fēng)?古風(fēng)》中的棄婦,堅貞是《柏舟》中女子,明麗是《溱洧》中在春天河旁嬉戲的男女,傷痛是《唐風(fēng)?葛生》中亡人之婦。相思是《王風(fēng)?采葛》還有《蒹葭》中望愛人不見的悵惘,“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銀子般的月光打濕了花朵與等候者的衣襟,遠遠的地方傳來瑟瑟古琴——現(xiàn)代人除了約在嘈雜的電影院,虛擬的網(wǎng)絡(luò),喧囂的車站或是“肯德基”“麥 當勞”,又能到哪去守望愛情? 多情的《詩經(jīng)》,哀傷的《詩經(jīng)》,焰心一般冷與熱的《詩經(jīng)》! 在這個冬天的夜晚讀《詩經(jīng)》,讀到一些沒有膨脹的喜悅,一些沒有矯飾的哀傷,一些沒有虛浮的忠貞。 染著風(fēng)霜的馬車與木鐸聲趁夜色把這些詩句運送到我們跟前,我們在遙遠先人的感情里又幽幽地活過一次,他們布衣上濃重的汗堿味讓我們一下刺酸了鼻子。 不要說物質(zhì)已多么奢侈,當時間沉淀了一切,我們終究渴望回到的不過是個水草豐美的地方,說一些樸素的話,獲得一些樸素的感情。所有都像麥秸一般真摯。 一冊《詩經(jīng)》,一種血脈相連的痛,使這個普通的冬夜從近百個冬夜里脫穎而出。 不必洗手焚香,不必沐浴齋戒,《詩經(jīng)》,它本來是鋪陳的香火,是清靜的素食。沿著《詩經(jīng)》的水路溯流而上,如同被沿岸廟宇中繚繞的香煙之氣深深地撫摸。10. 作者渴望回到《詩經(jīng)》那個年代,“獲得一些樸素的感情”,結(jié)合全文,“樸素的感情”指哪些感情?11.文章在描述《詩經(jīng)》所表達的不同感情后,說“現(xiàn)代人除了約在嘈雜的電影院,虛擬的網(wǎng)絡(luò),喧囂的車站或是‘肯德基’‘麥當勞’,又能到哪去守望愛情?”這樣說有什么作用?12. 這篇散文在行文上主要采用了描述性的語言,運用這種表達方式有什么好處?(4分)五.語言表達與應(yīng)用.13. 下列各句中劃橫線的成語用正確的一項是( )A. 為了治理水流污染,該地區(qū)依法取締了十幾家污染嚴重的造紙廠,一時間,洛陽紙貴,用紙大戶紛紛搶購。B. 夜晚,她茫然地走在街頭,深秋的冷雨打透了單薄的衣服,她渾身發(fā)抖,噤若寒蟬,真想回陜西省寶雞園丁中學(xué)2015-2016學(xué)年高一上學(xué)期第二次月考語文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yi/480171.html
相關(guān)閱讀: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市育才中學(xué)2015-2016學(xué)年高二下學(xué)期期中考試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