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說課搞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第2節(jié)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說搞
一 說教材
“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一節(jié)是人教版《必修1分子與細胞》第四《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之第二節(jié),與第一節(jié)“物質跨膜運輸?shù)膶嵗彼从车纳锬ξ镔|的進出控制具有選擇性等知識有一定的聯(lián)系,并對第三節(jié)學習“物質跨膜運輸?shù)姆绞健弊髁酥R準備。所以,這節(jié)的內容安排很巧妙,對整個節(jié)的知識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本節(jié)主要包括對生物膜結構的探索歷程和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兩大部分。在對物膜結構的探索歷程中,主要以時間為順序介紹了不同國度許多科學家探索細胞膜結構主要過程和方法,通過該內容的,可以加深學生對科學的歷史和本質的認識,特別是這些內容中所體現(xiàn)的結構與功能相統(tǒng)一、技術手段的進步促進科學的發(fā)展等觀點,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領域的發(fā)展有重要價值;在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中,主要介紹了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知識,為學生學習后續(xù)內容如物質的跨膜運輸?shù)於ㄖR基礎。
1目標:
1.1 知識與技能
① 簡述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
② 舉例說明生物膜具有的流動性特點
③ 通過分析科學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過程闡述科學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
1.2 過程與方法
① 分析科學家建立生物膜結構模型過程,嘗試提出問題,大膽作出假設
② 發(fā)揮空間想象能力,構建細胞膜的空間立體結構
1.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① 使學生樹立生物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辨證觀點
② 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耐评砗痛竽懴胂竽芰?br />③ 認識到技術的發(fā)展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尊重科學且用發(fā)展的觀點看待科學,樹立辨證的科學觀
2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 科學家對生物膜結構的探索歷程。
2)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學說的基本內容。
難點:
1)探討建立生物膜模型的過程如何體現(xiàn)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如果直接將生物膜流動鑲嵌模型的內容告訴學生,學生仍會感到枯燥無味,對這個模型也很難理解,這樣又會走上死記硬背的老路。因此,設計問題串,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分析科學家的實驗和結論,宛如親歷科學家探索的歷程,使學生切身感受科學的魅力,始終保持高昂的興趣,自然而然地接受流動鑲嵌模型的理論,逐步理解建立生物膜模型的過程如何體現(xiàn)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并且加深對科學過程和方法的理解。
二 說學生:本節(jié)授對象是高一的學生:
①他們已經(jīng)了解了細胞的基本結構,掌握了細胞膜是系統(tǒng)的邊界和對物質進出細胞具選擇性等相關知識,為本節(jié)知識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②他們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和認知能力,分析思維的目的性、連續(xù)性和邏輯性也已初步建立,但還很不完善,對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對探索科學的過程與方法及結論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三 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jié)采用“引導—觀察分析實驗現(xiàn)象—提出假設—實驗驗證再分析”的教學模式,以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優(yōu)化堂學習與教學,融合運用引導啟發(fā)、觀察分析、對比歸納、聯(lián)系實例等方法,配以多媒體輔助教學。
四時安排:1時
五說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設問引入→“問題探討”→體驗“生物膜結構的探索歷程”→闡述“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
1、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導入新
提出細胞膜為什么具有選擇透過性的功能,思考生物膜的選擇透過性是否與其特定的結構有關?引起學生對生物膜結構探究的興趣。
2、新流程:
(1)閱讀或觀看視頻了解對生物膜的探索歷程:提出假設—實驗觀察—驗證假設
先看看科學家對脂質的探究和提取紅細胞的脂質的實驗,在空氣--水界面上鋪展成單分子層,測得單分子層的面積恰為紅細胞表面積的2倍。認識磷脂的結構,并舉例說明在空氣--水界面上鋪展成單分子層這個現(xiàn)象。當時科學家是從生理功能入手探究的,通過實驗觀察,科學家才有嚴謹?shù)耐评恚岢瞿な怯芍|組成的這一假說。
(2)學習思考互動討論:脂質分子的結構并假設脂質構成膜的方式
讓學生分組討論:根據(jù)脂質分子的結構特點它有一個親水的頭部和一個疏水的尾部,最后得出細胞膜雙層脂質分子的正確排列方式。
(3)再提出新的探究內容:蛋白質在細胞膜上的位置 觀察—提出假設—修正假設—得出結論
科學家可以用電子顯微鏡觀察細胞膜,提出蛋白質——脂質——蛋白質的模型,但這一模型將生物膜描述為靜態(tài)的結構。閱讀教材,思考變形蟲為什么可以運動,這一功能與生物膜的靜態(tài)的結構是否相適應?
(4)學習思考互動修正:用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解釋細胞膜的生理功能,如變形蟲的變形運動,因此這一模型的提出不能完全與功能統(tǒng)一,假設不完全成立,需要進一步的實驗完善,由于技術的不斷進步,科學家發(fā)現(xiàn),膜蛋白并不是全部平鋪在脂質表面,有的蛋白質是鑲嵌在脂質雙分子層中。70年代通過熒光染色法證明了細胞膜具有流動性。
(5)討論科學技術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還是由于技術的進步,對細胞膜提取和分離,并通過化學分析表明膜的成分是脂質和蛋白質,從而證明了前面的假說是正確的
(6)總結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提出問題,提出假設,進一步驗證完善,不斷發(fā)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yi/48878.html

相關閱讀: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