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是文理兼并的一門大科學~地理網為大家推薦了高一地理上學期寒假作業(yè)本,請大家仔細閱讀,希望你喜歡。
2016學年高一地理上學期寒假作業(yè)本精編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1.與銀河系級別等同的天體系統是
A.地月系 B.太陽系 C.河外星系 D.總星系
2.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它的特殊性主要表現在
A.既有自轉運動,又有公轉運動 B.有固體表面
C.有自然衛(wèi)星 D.有生命物質
希臘首都雅典當地時間(東二區(qū))2008年3月24日11時44分24秒,陽光(太陽爐)點燃了女祭司手中的火炬。回答3~4題。
3.陽光點燃女祭司手中的火炬時,北京時間為
A.23日5時44分24秒
B.23日17時44分24秒
C.24日5時44分24秒
D.24日17時44分24秒
4.點燃火炬的時間選擇在雅典當地時間12點左右的主要原因是
A.太陽高度角大 B.天氣晴朗
C.氣溫最高 D.風力很小
5.下列四幅圖中,表示北半球反氣旋的是
讀圖分析回答6~7題。
6.以A海域為中心的大洋環(huán)流稱為 ,按 時針方向流動。
A.副熱帶環(huán)流,呈逆時針方向流動
B.副極地環(huán)流,呈逆時針方向流動
C.西風漂流,繞南極流動
D.副熱帶環(huán)流,呈順時針方向流動
7.B漁場形成的主要條件是
A.寒、暖流交匯 B.暖流的增溫增濕
C沿岸特殊的上升流 D.寒流的降溫減濕
8.右圖所示范圍從東到西自然景觀的變化,屬于
A.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
B.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
C.垂直地域分異
D.非地帶性地域分異
讀北半球氣壓帶風帶圖,回答9~10題
9.圖中B氣壓帶是
A.赤道低氣壓帶
B.副熱帶高氣壓帶
C.副極地低氣壓帶
D.極地高氣壓帶
10.A風帶的風向是
A.東北風 B.西北風
C.西南方 D.東南方
11.一江春水向東流反映的水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是
A下滲 B蒸發(fā) C地下徑流 D地表徑流
地質時期廣東丹霞山區(qū)是一個大型內陸盆地,沉積了巨厚的紅色巖層。后來由于地殼運動和外力作用形成了一片紅色山群(丹霞地貌)。讀圖1回答12~13題。
12.該地區(qū)的紅色巖層屬于
A砂巖 B花崗巖
C板巖 D玄武巖
13.形成紅色山群陡峭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地殼上升運動 B流水侵蝕作用
C流水沉積作用 D風力侵蝕作用
圖3為中心地服務范圍示意圖;卮14~15題。
14.與乙相比,甲中心地
A級別高
B同等級中心地數量多
C服務范圍小
D提供商品貨物種類少
15.近年來,甲城市工業(yè)企業(yè)不斷向城市外緣遷移的主要原因是
A降低運輸成本 B減輕城市中心區(qū)環(huán)境壓力
C提高生產效率 D拓展城市的地域空間范圍
圖8為2005年一2008年我國石油生產和消費統計圖;卮16~17題。
16.2005年一2008年我國石油
A生產量大幅上升
B消費量基本不變
C進口量呈增長趨勢
D生產量增長快于消費量
17.目前,緩解我國石油緊缺狀況的措施有
①限制汽車工業(yè)發(fā)展
②拓寬石油進口渠道
③以新能源全面取代石油
④提高石油資源利用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下列措施中屬于防治洪災的工程措施的是
A.嚴格控制濫砍亂伐,逐步提高森林覆蓋率,減少水土流失
B.加強關于減災的科研投入,變被動救災為主動防災和抗災
C.修筑堤壩,防止洪水漫溢
D.增強人們對災害問題的認識,提高人們防災減災的意識
圖5中寧波到福州的沿海鐵路于2009年9月27日建成通車;卮19~20題。
19.影響該鐵路線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氣候 B城市分布
C河流 D資源狀況
20.為了提高該鐵路運輸效率和運行安全,沿線車站都設有列車運行
監(jiān)控系統,該系統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是
(A)GIS和RS (B)GPS和RS
(C)GPS和VR (D)GIS和GPS
21.為緩解杭州市區(qū)交通擁堵問題,最值得提倡的出行方式是
A乘火車 B開私家車
C坐公交車 D騎摩托車
22.下列屬于氣象災害的是
A海地地震 B莫拉克臺風 C印尼海嘯 D希臘森林火災
圖7為某城市功能分區(qū)示意圖;卮23~24題。
23.若數字①一④表示城市各功能區(qū),則①最有可能是
A住宅區(qū) B商業(yè)區(qū)
C綠化帶 D工業(yè)區(qū)
24.若該城市工業(yè)布局合理,則該地主導風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是
A西北風 向北流
B東北風 向南流
C東南風 向南流
D西南風 向北流
25.城市化的主要動力是
A人口數量增多
B生態(tài)環(huán)境改善
C社會經濟發(fā)展 D用地規(guī)模擴大
26.我國大量農民進城務工、經商的意義在于
A促進人口的有序流動 B改善城市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C加速區(qū)域城市化進程 D提升農業(yè)的產業(yè)地位
圖9為我國某地部分出口工業(yè)品比重變化示意圖(內環(huán)表示1998年,外環(huán)表示2006年);卮27~28題。
27.與1998年相比,2006年該地出口工業(yè)品
A原料指向型比重上升 B勞動密集型比重下降
C市場指向型比重上升 D技術密集型比重下降點擊進入》》》2016高中生寒假專題
28.工業(yè)品出口比重的變化,有利于該地
A礦產資源開發(fā) B緩解人口老齡化
C產業(yè)結構升級 D緩解就業(yè)壓力
將一盞電燈放在桌子中央代表太陽,在離電燈大約1米遠的桌邊放一個地球儀代表地球,撥動地球儀模擬地球自轉運動。讀圖10回答31~32題。
29.該實驗能夠演示的地理現象是 ①晝夜的更替 ②四季的更替 ③運動物體偏向 ④地方時差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0.圖示季節(jié)內,P地
A盛行東北信風 B正太陽高度達全年最小值
C當地時間6時日出 D此日過后黑夜逐日變長
二、是非判斷題(請將答案涂在答題卡上,正確的涂A,錯誤的涂B,每小題1分,共10分)
31.經度相同而緯度不同的兩地,它們的地方時刻可能不同
32.資源有限性與人類需求無限性之間的矛盾是造成資源短缺的重要原因。
33.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構成了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性。
34.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出現的伏旱天氣是由于上升氣流的影響
35.強降水、冰雪融化、冰凌堵塞河道等都可以形成洪水。
36.據科學觀測,全球冰川面積在逐漸減少,這是全球氣候變暖的一種表現。
37.全球臺風發(fā)生頻率最高、強度最大的海域是西北太平洋
38.全球變暖是從地質時期就開始了
39.桂林山水由流水的沉積作用形成的
40.在采獵文明時期,土地資源的數量和質量都是影響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因素。
小編為大家提供的高一地理上學期寒假作業(yè)本,大家仔細閱讀了嗎?最后祝同學們學習進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yi/557052.html
相關閱讀:寒假高一地理地球上的大氣作業(yè)題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