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下冊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變遷單元檢測試題及參考答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高中學習網
2014年高一歷史單元檢測:專題四《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變遷》(人民版必修二)
(時間:90分鐘 滿分100分)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1.1934年《申報》載:“現(xiàn)代中國的摩登姑娘、太太們,哪一個不是成了洋貨商店的好主顧,從頭發(fā)絲尖兒起,至高跟皮鞋底的最末一英寸止,差不多除了她們固有的中華血統(tǒng)的皮肉之外,全都裝飾著舶來的服用品!痹撝饕从沉水敃r( )
A.服飾的西化 B.洋貨傾銷中國
C.社會上的崇洋現(xiàn)象 D.學習西方的迫切愿望
2.民國初年《申報》有一首打油詩寫道:“無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牽羊禮早更。最愛萬人齊著眼,看儂親手挽郎行!币韵聦Φ慕庾x,不正確的是( )
A.民國初年自由婚姻有一定的發(fā)展
B.當時婚姻自由已經很普遍
C.新式的婚姻不像舊式的繁瑣
D.大膽追求婚姻自由得到了新聞傳媒歌頌
3.中國近代史上,上海許多商家曾把招牌中的“滿”字改成了“新”字,如“滿漢首飾”、“滿漢茶食”等改成了“新漢首飾”、“新漢茶食”。這主要是緣于( )
A.維新變法興起 B.辛亥革命爆發(fā)
C.新文化運動開展 D.五四運動推動
4.某中學歷史老師在課堂上要求學生討論20世紀50年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生活方式。下列學生的言論,與歷史事實不符的是( )
A.買糧、棉、油得憑票證
B.人們普遍注重節(jié)約和奉獻
C.政府實行安居工程,城鎮(zhèn)住房寬敞舒適
D.人們生活總體差別不大
5. “送嫁妝”是我國很多地區(qū)的特色民俗,下表的統(tǒng)計能夠說明( )
①保留了傳統(tǒng)特色
②西式婚禮逐漸被人們接受
③改革開放,人們收入增加
④品種越來越豐富,越來越現(xiàn)代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國家統(tǒng)計局銀川調查隊的調查結果顯示,77.8%的市民認為“限塑令”實施后對減輕白色污染有幫助,82.2%的市民認為“限塑令”應繼續(xù)實施。這再次說明( )
A.國民生活水平總體上已經達到小康
B.國家大力扶植商品零售業(yè)
C.注重環(huán)保成為新的社會時尚
D.塑料購物袋不方便人們的生活
7.下列對“火車一響,黃金萬兩”的最準確理解是( )
A.鐵路與火車都以經濟掠奪為目的
B.鐵路與火車都是可以牟利的工具
C.鐵路和火車帶來致富的機會和條件
D.鐵路與火車意味著消耗大量的能源
8. 19世紀60年代,有人寫道:“火輪船自入中國以來,天下商民稱便,以是知火輪船為中國必不能廢之物!边@反映了當時中國( )
A.已有新式交通工具 B.組建了近代海軍
C.商民反對輪船運輸 D.禁絕外來事物
9.修筑大京九鐵路是中華民族的一個“世紀夢”。上世紀90年代,這個“夢”,僅用了3年時間就變成現(xiàn)實,F(xiàn)在京滬高速鐵路正在井然有序地施工……這一系列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國家財政已能提供充裕的資金
B.改革開放后綜合國力的迅速提高
C.國家已具備自主設計施工的能力
D.國家加快經濟發(fā)展的迫切需要
10.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通訊事業(yè)獲得長足發(fā)展,其中,我國固定電話和移動電話的數(shù)量到2003年末已居世界( )
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 D.第六位
11.交通工具的變化和通訊事業(yè)的發(fā)展對社會發(fā)展、人們生活帶來的深遠影響是( )
①推動了各地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fā)展
②促進了信息的傳播
③開闊了人們的視野、加快了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
④引起了人們生活方式的根本性變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下圖是1936年《申報》刊登的一則廣告,從中你能獲取的正確歷史信息有( )
①這是姜曦為她的詩詞集做的廣告
②1936年以前中國已出現(xiàn)電影和影星
③報紙在當時是一種重要的宣傳媒體
④《申報》著重宣傳農民形象和工農革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
13.維新運動期間,資產階級維新派大量辦報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的重視與推動
B.國人消遣娛樂的需求
C.宣傳維新思想的需要
D.廣播電影發(fā)展的推動
14.清末一首名為《報館》的竹枝詞寫道:“是非曲直報中分,一紙風行四海聞。振聵發(fā)聾權力大,萬般提創(chuàng)總由君!睂υ撛~的恰當解讀是( )
A.當時報刊言論不受限制
B.民眾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C.報紙已成為黨的宣傳工具
D.報紙的社會功能已被認知
15.右圖是電影《歌女紅牡丹》的劇照。
這部電影是( )
A.中國人拍攝的第一部電影
B.中國人拍攝的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
C.該片公映時創(chuàng)下了連映84天的紀錄
D.中國人拍攝的第一部有聲電影
16.2010年是中國電影業(yè)起步105周年。1905年,中國自行攝制了第一部京劇藝術紀錄片《定軍山》。它的出現(xiàn)不能說明( )
A.中國電影制作事業(yè)的序幕被揭開
B.國粹藝術被用新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
C.一種新的傳媒形式在中國出現(xiàn)
D.中國的電影業(yè)已經有了很大發(fā)展
17.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的電影事業(yè)出現(xiàn)一些新特點,最主要體現(xiàn)在( )
A.反映工農生活和革命戰(zhàn)爭的題材紛紛搬上銀幕
B.以左翼電影為主流
C.《義勇軍進行曲》唱遍大江南北
D.結束了中國電影無聲的歷史
18.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電視迅速普及的重要原因是( )
A.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衛(wèi)星傳送技術的進步
C.電視節(jié)目的豐富多彩
D.電視價格的優(yōu)惠
19.順口溜是民生訴求的重要反映,往往凸顯出重要事件的影響、老百姓的期盼。順口溜??“百貨商店頻打折,超市購物有贈品;不如網上淘淘寶,鼠標一點廉價美!”突出反映出“第四媒介”具有( )
A.傳播信息的功能
B.學習、辦公的功能
C.娛樂的功能
D.高度互動,雙向傳受的功能
20.一項對西方七大工業(yè)國就業(yè)結構演變的研究發(fā)現(xiàn),這些國家近幾十年來出現(xiàn)了一些共同的變化:農業(yè)就業(yè)人數(shù)大幅度下降;傳統(tǒng)制造業(yè)就業(yè)人數(shù)持續(xù)下降;生產服務和社會服務業(yè)興起……管理、專業(yè)和技術性的工作快速增加。上述變化產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互聯(lián)網的誕生 B.城市化進程加快
C.政府對經濟的干預 D.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
21.最早促使中國近代社會生活習俗變化的因素是( )
A.西方列強的入侵
B.清政府支持發(fā)展工商業(yè)
C.西方民主革命的思想
D.康有為、孫中山等個人的作用
22.以下飲食現(xiàn)象在鴉片戰(zhàn)爭后傳入我國的是( )
23.下列屬于中西合璧的近代建筑的是 ( )
24.“女學士周XX,現(xiàn)年28歲……畢業(yè)于美國女子大學,F(xiàn)執(zhí)教于北京某女子學!詰遗浦掌,至民國8年1月止,某男士如有與周XX有同等能力及資產者,每日午后至6時,為會談期!睂ι鲜鰪V告評論正確的有( )
①其背景為辛亥革命后,臨時政府主張婚姻自由
②反映當時一些女青年思想解放
③這一現(xiàn)象多出現(xiàn)于中國的大中城市
④體現(xiàn)了西方近代進步思想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5.建國后,隨著大規(guī)模經濟建設的開始,國家實行統(tǒng)購統(tǒng)銷的糧食政策,下列描述不正確的是( )
A.城鎮(zhèn)人口猛增,商品糧需求大幅度增加
B.一些投機商哄抬物價,糧食的購銷矛盾尖銳
C.穩(wěn)定了物價,保障人民基本物質生活的需要
D.解決了中國人尤其是農民的溫飽問題
二、非選擇題(共50分)
26.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欲伸民權,必廣民智,欲啟民智,必先革除惡風陋習
對人民的禁錮!缭诎偃站S新期間康有為上書《請禁
婦女裹足折》和《請斷發(fā)易服改元折》,認為女子裹足,不能
勞動;辮發(fā)長垂,不利于機器生產;寬衣博帶,長裙雅步,不
便于萬國競爭的時代,請求放足、斷發(fā)、易服以便“與歐美同俗”,又說:“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風俗,新政亦不能行。”這就把變衣冠作為學習西方文明和推行新政的一項重
要內容,具有啟發(fā)民智的意義。
材料二 下列兩幅圖分別是清朝(圖一)和民國時期(圖二)的婦女繡花鞋
圖一 圖二
材料三 20多年前,“毛式中山裝”一統(tǒng)中國服裝市場。如今,我們的服裝不拘泥于一種風格一種潮流,而能在令人眼花繚亂的服飾上,演繹出許多文化的味道來。
請回答:
(1)依據(jù)材料一提煉康有為的主張,并分析其目的。(6分)
(2)依據(jù)材料一、二和所學知識,概括說明哪些運動為中國近代習俗的演變開辟了道路?(6分)
(3)結合材料三分析由“毛式中山裝”到多姿多彩服飾變化的原因。(8分)
27.近代以來,隨著先進交通和通訊工具的引進,人們的出行方式和交往方式都發(fā)生著重大的變化,對社會進步及人們的日常生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據(jù)材料及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輪船招商局初期發(fā)展和經營情況
注:借款主要是官款(官府貸款)。
材料二 湖北革命黨人控制武昌、漢口等電報局后,先后以都督黎元洪的名義,發(fā)表了《布告全國電》《布告海內人士電》等10個通電。要清政府及早審時度勢,接受共和現(xiàn)實!@10個通電通過外國在華通訊機構以及報紙等新聞媒體的報道,迅速在全國各省及國外傳開,擴大了辛亥革命的影響,讓人們及時了解到革命真相,加速清統(tǒng)治集團的分化瓦解……有力地推動了各省的獨立。
材料三 ……此后袁氏更是利用電報耍弄反革命手腕,一邊指使北洋將領通電反對共和,一邊又指使他們通電逼宮,宣布贊同共和。通過玩弄“聯(lián)名通電”、“聯(lián)銜電奏”等手段,并憑借手中的武力和列強的支持,最終當上了民國總統(tǒng)。
(1)據(jù)材料一歸納輪船招商局的經營狀況,并分析它對當時中國經濟和交通運輸發(fā)展起了怎樣的作用?(5分)
(2)結合所學知識,歸納中國交通工具在20世紀初的發(fā)展概況,并分析對近代中國社會有何影響?(9分)
(3)材料二、三說明了什么問題?你有何認識?(6分)
28.閱讀下列圖片:
材料一
材料二
請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別反映了什么現(xiàn)象?請簡要說明。
(2)以上材料反映的本質問題是什么?說明了什么?
答案:
1.【解析】選C。本題考查學生閱讀、分析能力。從材料中可以看出,部分中國人的著裝打扮都以“洋”為標準,說明了社會上的崇洋現(xiàn)象。
2.【解析】選B。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能力。打油詩體現(xiàn)了自由婚姻的現(xiàn)象,這在當時已有一定的發(fā)展,但僅局限于大城市,B項明顯錯誤,符合題意。
3.【解析】選B。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能力!皾M”象征著清政府,“滿”換成“新”,意味著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引起社會生活的重大變化。
4.【解析】選C。本題考查學生識記、理解能力。題干要求是“20世紀50年代”,C項是改革開放以后的住房政策,其余三項都是20世紀50年代的生活方式,故選C。
5.【解析】選C。本題考查分析理解能力!八图迠y”是中國傳統(tǒng)婚姻習俗,因此,①正確,而②不符合材料意思,從80年代到90年代嫁妝內容的變化可知③④正確,因此應選C。
6.【解析】選C。本題考查遷移理解能力。塑料購物袋被稱為“白色垃圾”嚴重污染了環(huán)境,國家這種“限塑”運動,受到了廣大國民的歡迎,這直接說明,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注重環(huán)保等新的社會風尚得到認可。
7.【解析】選C。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問題的能力。鐵路在剛剛修建的時候面臨很大的阻力,但后來人們逐漸認識到鐵路和火車的優(yōu)越性,能給人們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鐵路運輸與其他的交通工具相比,具有運量大、運費低、受自然條件影響小等優(yōu)點。因此,鐵路運輸一直是各種交通運輸工具中最重要的運輸形式。
8.【解析】選A。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能力。根據(jù)材料可知當時中國已有新式火輪船,且“天下商民稱便”,B項是在19世紀七八十年代,C、D兩項與材料不符,選A。
9.【解析】選B。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能力。大規(guī)模工程的修建是以國家財力為后盾的,中國國力的發(fā)展有賴于改革開放。A是直接原因,B是主要原因。
10.【解析】選A。本題考查學生識記能力。2003年,中國擁有的固定電話和移動電話數(shù)量位居世界第一位,選A。
11.【解析】選A。本題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交通和通訊的發(fā)展對人們的生活的影響,①②③是非常明顯的,關鍵是④它并沒有引起人們生活方式的根本性變革,排除含④的B、C、D三項。
12.【解析】選D。本題考查提取信息探究分析能力。雖然圖片中有“年年明月夜”的詩句字樣,但不足以說明它是姜曦的詩詞。但這則電影廣告及其廣告上的明星形象可以說明②③正確,也可以反證④并不正確。
13.【解析】選C。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能力。維新派大量辦報主要是為了宣傳維新思想。
14.【解析】選D。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能力。根據(jù)題干中的詞可知其內容是說報刊的能分清“是非曲直”的功能,選D。
15.【解析】選D。本題考查學生識記的能力。A項應為《定軍山》;B、C兩項應為《漁光曲》。
16.【解析】選D。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分析能力!抖ㄜ娚健返某霈F(xiàn),標志著中國電影事業(yè)開始進步,D項錯誤,符合題意。
17.【解析】選A。本題考查學生識記、理解能力。新中國成立后,由于人民當家作主地位的提高,電影主題發(fā)生變化,選A。
18.【解析】選B。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能力。A是根本原因,由于衛(wèi)星傳送技術的進步,使得電視臺的覆蓋范圍擴大,有利于電視的普及。
19.【解析】選D。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能力。材料體現(xiàn)了互聯(lián)網的購物功能,D項與之聯(lián)系最密切。
20.【解析】選D。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能力。B、C明顯不符合材料,A只是D的一部分。
21.【解析】選A。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能力。鴉片戰(zhàn)爭后,西方文化逐步滲透到國民生活中,中國傳統(tǒng)的社會生活習俗開始發(fā)生變化,故選A。
22.【解析】選C。本題考查再認再現(xiàn)的能力。A、B兩項均為中國傳統(tǒng)食品,D項也并非“鴉片戰(zhàn)爭后傳入我國”的,而是古代就有的,C項是鴉片戰(zhàn)爭后傳入中國的西餐。
23.【解析】選B。本題考查再認再現(xiàn)的能力。A、C、D三項均為中國傳統(tǒng)建筑,而B項則是中西建筑合璧的產物。
24.【解析】選D。本題考查學生閱讀、分析能力。廣告說明了當時的婚姻自由思想,再根據(jù)“北京”“民國”等信息,可判斷①②③④都正確。
25.【解析】選D。本題考查學生再認再現(xiàn)的能力。中國人基本解決溫飽問題是在1987年,建國后沒有立即達到這一步。依據(jù)教材,A、B、C三項表述皆正確,A、B兩項為原因,C項為作用。
26.答案:(1)主張:放足、斷發(fā)、易服。目的:革除陋習以開民
智、興民權,為變法提供條件。
(2)戊戌變法、辛亥革命。
(3)改革開放;生產力發(fā)展;(經濟發(fā)展)物質生活提高;思想解放;審美水平提高(文化水平提高)。(答出其中4點即可,其他言之成理即可)
27.答案:(1)經營狀況:一直在發(fā)展。作用:引進先進交通工具,刺激了私人資本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資本的侵略,并推動了中國水上交通運輸業(yè)的近代化進程。
(2)概況:20世紀初,各大口岸相繼涌現(xiàn)出一批輪船公司,水上交
通的近代化進程加快;清政府已陸續(xù)修建了多條鐵路,奠定了中國近代鐵路網的基本格局;20世紀初,汽車開始在國內出現(xiàn),并成為社會上層人士的代步工具,但公路交通發(fā)展受到很大限制;1909年中國航空事業(yè)開始,國內民航業(yè)拉開了序幕。影響:一方面,列強借助于先進交通工具擴大對華政治經濟侵略,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醞釀和發(fā)動,客觀地推動了民主革命運動在全國的高漲和發(fā)展。
(3)材料二說明辛亥革命后,湖北革命黨人利用電報向全國發(fā)表革
命通電,從而促使辛亥革命形勢向全國各地發(fā)展,導致了清政府統(tǒng)治的瓦解。材料三說明袁世凱利用電報耍弄反革命手腕,最后篡奪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這兩則材料說明,電報作為近代先進的通訊工具,既可以為革命勢力所用,也可以為反革命勢力所用,成為控制近代社會局勢的一種重要工具。
28,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清政府的官員從跪拜禮到作揖禮的轉變。材料二反映了近代服飾的變化。
(2)一定時期社會生活的變遷是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的反映。說明:外來文明沖擊著近代的生活方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yi/57097.html

相關閱讀:高一歷史必修二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