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4學年高一歷史上冊第二次月考試題(含答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高中學習網
河北省存瑞中學2014-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二次月考試題(歷史)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共60分)
1.據說周公東征以后,“封建親戚,以蕃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中的“封建”,準確地說是指( )
A.進行分封 B.嚴密監(jiān)視 C.委任官職 D.將他們變?yōu)榈刂?br />2.上題中的“蕃”是指( )
A.西周軍隊 B.少數民族 C.周邊國家D.諸侯國
3. 君權和相權是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下的一對基本矛盾,封建統治者為加強皇權削弱相權采取的措施是( )
①秦朝三公九卿制②唐朝的三省六部制③北宋設三司使④元朝行省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漢武帝統治時期,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制度較秦始皇統治時期有了發(fā)展,主要表現在( )
A.中央設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和諸卿 B.讓身邊工作人員等參與軍國大事
C.實行察舉制度 D.實行郡縣制
5.自秦始皇建立君主專制制度以后,歷代王朝都設置宰相作為皇帝的助手,參與國家大事的決策,處理全國政務。延續(xù)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最終被哪位帝王廢除? ( )
A.漢武帝 B.唐太宗 C.明太祖 D.康熙帝
6.下列機構或官職,曾經負責全國軍事的有( )
①秦朝時期的太尉②隋唐時期的兵部 ③唐朝的節(jié)度使 ④宋元時期的樞密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下列中央官制形成的先后順序是 ( )
①三公九卿制 ②三省六部制 ③內閣制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①③② D. ③②①
8.下列不屬于宋初中央集權加強特點的是( )
A.集中相權 B.百官權力分散 C.重文輕武 D.軍事上內重外輕
9.康熙帝統治時期,清朝中央機構出現三足鼎立狀態(tài),下列表示正確的是( )
A.議政處、六部、內閣 B.議政處、內閣、南書房
C.軍機處、議政處、內閣 D.議政處、軍機處、南書房
10.唐朝有人評價科舉制度“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其主要是指科舉制度( )
A.加強了思想控制 B.選拔了大量人才 C.提高了庶族地位 D.阻礙了學術進步
11.7—9世紀末日本先后派遣13批遣唐使來唐.接待這些人的唐朝政府機構是 ( )
A.工部 B.戶部 C.禮部 D.吏部
12. 1840~1860年英國連續(xù)兩次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的動力來自于( )
A. 資本主義的本質 B. 資本主義制度 C. 工業(yè)革命 D. 第二次工業(yè)革命
13.下圖是簽訂《南京條約》時的情景圖,這一事件及此后可能出現的歷史情景是( )
A. 消息傳到英國,英國商人為中國全境通商舉杯祝賀
B. 中國皇帝認為《南京條約》影響很壞而一直不批準它
C. 清朝官員普遍為政府放棄“閉關鎖國”政策而慶幸
D. 中國政府派出專員與英國商定進出口貨物的稅率
14. 1852年英國駐廣州代辦米切爾驚異地說:“經過和這么一個大國開放貿易10年之久,并且雙方都已廢除了一切獨立制度,而擁有如此龐大人口的中國,其消費我們的制造品竟不及荷蘭一半……這好象是一個奇怪的結局。”出現這一結局的根源是( )
A. 清政府繼續(xù)實行閉關政策 B. 自然經濟對外國商品的抵制
C. 英國商品傾銷僅限于五口及東南沿海地區(qū)D. 鴉片輸入驟增削弱國人購買外國商品能力
15.一個侵略者曾經在日記中寫道:“莊嚴華貴之區(qū),且曾為高貴朝覲之殿,經此吞滅一切的火焰,都化為云煙了。……園門和那些小屋,也一個不留……我們已經完畢這件大工作,便再回到北京去。……所有年深日久、精美絕倫的建筑和物品,都一齊犧牲了。”據此分析,他參加的侵華戰(zhàn)爭應該是( )
A. 鴉片戰(zhàn)爭 B.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C. 甲午戰(zhàn)爭 D. 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
16.歷史課上,吳老師組織學生探討“甲午戰(zhàn)爭是近代前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這一課題,下列可以支持其觀點的有:列強的侵略( )
①由沿海深入內地 ②由商品輸出為主轉變?yōu)橘Y本輸出為主 ③由軍事侵略為主轉變?yōu)榻洕致詾橹?④使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④
17. “對歐洲人的仇恨如同烈火一般蔓延到全中國,……一場針對外國勢力的仇恨和惡作劇以一種古老的形式爆發(fā)出來!保℉?G?韋爾斯《世界史綱》)這段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
A. 太平天國運動 B. 義和團運動 C. 五四運動 D. 辛亥革命
18. (2009?鎮(zhèn)江模擬)近代前期中國有份《盟約書》表示為保衛(wèi)國土,“萬死不辭”,“縱使片土之剩,一線之延,亦令保全,不令倭得”。文中所要保全的國土是( )
A. 香港 B. 臺灣 C. 東北 D. 南京
19.下圖為七七事變后,我國著名畫家張光宇所作漫畫《“七七”與“切切”》。對這幅漫畫理解比較準確的是( )
①認為日本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是自取滅亡 ②堅信中國抗戰(zhàn)必將取得勝利 ③表明了日本人普遍反對戰(zhàn)爭 ④日本軍人對發(fā)動的侵華戰(zhàn)爭感到悲觀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20.某本書中有這樣一個場景,林彪在一次遛馬時,被國民黨一士兵誤傷,閻錫山命令將林彪送到山西最好的醫(yī)院去治療,還把這件事向延安做了解釋。該場景最有可能發(fā)生在( )
A. 國民大革命時期 B. 國共十年對峙時期 C. 抗日戰(zhàn)爭時期 D. 解放戰(zhàn)爭時期
21下圖是《南京大屠殺》照片(略),這一照片反映的悲慘景象發(fā)生在( )
A. 1935年12月 B. 1937年12月 C. 1936年12月 D. 1938年12月
22.日本全面侵華戰(zhàn)爭期間,東條英機對日本議院作年度軍事說:“昭和十五年度,敵軍訖未進行主力的反攻,只有共產軍于去年在華北舉行大規(guī)模的出擊。”“大規(guī)模的出擊”指( )
A. 平型關戰(zhàn)役 B. 臺兒莊戰(zhàn)役 C. 棗宜會戰(zhàn) D. 百團大戰(zhàn)
23、中國近代史中經常提到中國“近代化”一詞,從生產力的角度說,近代化是指采用機器生產;從政治方面說,是要求民主政治;從思想文化來說是主張?zhí)熨x人權,要求民主權利。
下列哪一歷史運動沒有推動中國的近代化 ( )
A、洋務運動 B、義和團運動 C、新文化運動 D、辛亥革命
24.中國國民黨黨史館為迎接大陸觀光客,與廠商制作一系列歷史人物玩具,其中包括蔣介石與毛澤東“歡笑言和版”。歷史上蔣介石與毛澤東“歡笑言和”所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
A. 確定“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 B. 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
C. 簽署了《雙十協定》 D. 第一次取得了反帝斗爭的完全勝利
25.從下面兩幅圖中,可以看出( )
A. 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 B. 中共革命道路的變化C. 中國革命對象的變化 D. 中國軍隊性質的變化
26.戰(zhàn)爭題材電影在我國電影史上占重要的地位。下列戰(zhàn)爭電影所反映的史實,其先后順序是( )
①《南京大屠殺》 ②《南昌起義》 ③《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 ④《甲午風云》
A. ④③②① B. ④①②③ C. ④②③① D. ④②①③
27. 1938~1944年,我國科技人員在大后方注冊的專利共431件,比此前20年全國的總和增長了157%,其中機器、電器、交通工具、化學藥品類居多。形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科技人員的內遷 B. 軍工企業(yè)的激增 C. 民營工業(yè)的發(fā)展 D. 戰(zhàn)時需求的刺激
28.沈同衡作于1938年《“武運”豈能長久》的漫畫反映了( )
①日本統治者企圖以武力征服世界 ②日本民眾存在厭戰(zhàn)心理 ③日本侵略面臨失敗境地 ④日本法西斯是中日人民共同敵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9. 電視劇《亮劍》成功塑造了八路軍獨立團團長李云龍和國民黨晉綏軍某部團長楚云飛的形象。右圖是劇中李云龍和楚云飛共同抗日的情景,你認為出現該情景的原因是( )
①國共兩黨的階級立場相同 ②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的形成 ③國共兩黨堅持的抗戰(zhàn)路線基本一致 ④中日民族矛盾成為當時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30. 在某學校的德育展室的宣傳欄上,張貼著下面一幅珍貴圖片。在圖片旁邊的解說詞中,不可能出現的是( )
A. 中國近百年來首次取得反帝斗爭的完全勝利 B. 中國國際地位得到提高
C. 為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做出了重大貢獻 D. 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歷史
二、填空題(每空1.5分、共15分)
1、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公及職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侵華日軍的罪行:1937年12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軍違反國際公法,
用活人做實驗并實施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對占領區(qū)實行所謂的________________
的政策,扶植傀儡政權,實行殖民統治。
三、簡答題
1、《天朝田畝制度》內容、目的和評價?(8分)(要求條理清晰,否則不給分)
2、《資政新篇》的目的和評價?(6分)(要求條理清晰,否則不給分)
四、閱讀下列材料(11分)
材料一 爭取抗戰(zhàn)勝利的中心關鍵,在使已經發(fā)動的抗戰(zhàn)發(fā)展為全面的全民族抗戰(zhàn)。只有這種全面的全民族抗戰(zhàn),才能使抗戰(zhàn)得到最后的勝利。
——《關于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
材料二 帝國所以向美英兩國宣戰(zhàn),實亦為……東亞之安定而出此!越粦(zhàn)以來,……戰(zhàn)局并未好轉,世界大勢亦不利于我。加之敵方最近使用殘酷之炸彈,頻殺無辜,慘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飭令帝國政府接受聯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戰(zhàn)詔書》
材料三 自1963年至1969年,日本貿促團體在中國舉辦了三次工業(yè)展覽會!袊Q促會先后在東京和大阪、名古屋和北九州,舉辦了兩次綜合性的經濟建設成就展覽會!マk展覽會對于增進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起了巨大的作用!@么多人的互相參觀,實際上是一個友好大交流,而且是遍布在各階層的群眾性交流。
——林連德《當代中日貿易關系史》
請回答:
(1)結合所學知識,試從政治、軍事兩個方面論證材料一的觀點。(4分)
(2)材料二中日本對美英兩國宣戰(zhàn)的原因是否是真實原因?如果不是,真實原因是什么?(3分)
(3)依據材料一、二,分析中國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4分)
高一第二次月考答案
三、材料解析
1、政治上:國共兩黨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軍事上:國民黨的正面戰(zhàn)場,共產黨的敵后戰(zhàn)場共同抗日。
2、不真實。日本發(fā)動戰(zhàn)爭是為了爭奪霸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yi/57248.html

相關閱讀:高一歷史必修二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