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愛國運動》是岳麓版高一歷史17課的內容。現(xiàn)就教材分析、教法、學法、程序和板書設計幾個部分加以說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課上承辛亥革命即舊民主主義革命,下啟五四運動以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開端,又是歷史學科的主干知識,故教材的地位相當重要。
。ǘ┤S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掌握“二十一條”的嚴重影響;巴黎和會的概況、性質;五四運動的爆發(fā)、口號、發(fā)展及結果;五四精神的內涵;
通過對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對比,認識新民主主義革命“新”在哪里,培養(yǎng)學生比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小組討論,師生共同探究,發(fā)現(xiàn)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
、谕ㄟ^學生自主搜集資料,設置場景及相關問題,角色表演,探討五四運動的經過和結果,加深對五四運動的認識。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佟岸粭l”是日本妄圖滅亡中國而提出的,“二十一條”激起了人們的反帝斗爭,為五四運動的發(fā)生提供了深層背景。五四運動是一場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
、谖逅倪\動孕育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青年學生應該繼承和發(fā)揚五四精神,為中華民族的振興而努力奮斗。
、凼箤W生體會到,青年是國家的希望,學生是時代的主人翁,愛國是學生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培養(yǎng)學生以天下為己任的社會責任感。
(三)重、難點
重點:五四運動爆發(fā)的背景、結果及五四精神
難點:五四精神的內涵
(四)教具準備及課時安排
設計多媒體教學課件以輔助教學,內容包含五四運動的相關史料、板書設計等;本課安排1課時。
二、教法采用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要求,本課教學本人將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如講述法、提問法、設問法、多媒體交互演示法、引導討論法、小組討論回答得分法等,在聽覺和視覺兩方面同時帶動學生聽課積極性和主動性。特別是本人還將采用倒敘法,打破教材結構,把五四運動背景放到五四運動經過、結果之后并采用學生分組討論的方法講授。對五四運動經過和結果的講授,本人將采用指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的方法,使學生融于其中。
教師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一定要充滿激情,自始至終的將愛國主義教育貫穿于教學之中。
三、學法指導
由于高一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對五四運動的背景、五四精神等內容比較生疏,掌握起來有一定難度,故采取“提出問題—閱讀材料及課本—分析理解—分組討論—得出結論”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課前布置學生查閱、搜集歷史資料,培養(yǎng)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取并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課堂中指導學生扮演角色,并采取閱讀法、歸納法、比較法等,培養(yǎng)學生各種能力;課后指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加深對五四精神內涵的理解等,并指導學生用歸納法構建知識結構。
基于以上分析,我將本節(jié)的教學程序安排如下:
一、導入新課(2分鐘)
情境設計:多媒體課件顯示江澤民同志在1998年北京大學100周年華誕上的講話內容:“同志們,朋友們,今天五四青年節(jié),79年前,北京大學的愛國青年發(fā)起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五四運動。五四運動精神,最根本的就是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辈⑻釂枴拔逅倪\動精神為什么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來導入。
二、講授新課(38分鐘)
(一)“外爭國權,內懲國賊”(五四運動的經過和結果)(13分鐘)
本目的講授,采取指導學生營造歷史情境,進行角色表演的方法來突破。
場景:
時間:1919年6月28日
地點:民國電視臺
事件:《新聞關注》節(jié)目錄制現(xiàn)場
人物:《申報》記者邵飄萍北大學生許德珩
北大校長蔡元培本臺評論員
主持人播放《五四運動》片段(課前準備的視頻)回顧五四運動的經過。
通過采訪邵飄萍,根據(jù)他的所見所聞及出示的材料分析五四運動爆發(fā)的原因。
通過采訪許德珩,根據(jù)他的親身經歷——五四運動前的籌備:口號和傳單的確定;運動的游行路線及其發(fā)生的重大事件;火燒趙家樓、痛打章宗祥;以及被捕到最后的釋放等種種經歷,進一步落實五四運動的經過。
通過采訪蔡元培,根據(jù)他的所見所感掌握五四運動初步勝利成果及青年學生、工人階級、陳獨秀和李大釗等在五四運動中發(fā)揮的作用及其地位。
角色表演后,多媒體顯示五四運動的導火線、口號、二個階段,(用表格制作)和結果(取得初步勝利的三個表現(xiàn)),對基礎知識進行梳理。
教師總結:這次運動能夠取得初步的成功,我們同學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為我們同學的表現(xiàn)感到自豪、驕傲,也對我們祖國的未來充滿希望。有我們這樣的學生在,中國的前途是光明的。也希望今后的同學,能以這次運動中學生表現(xiàn)出來的精神為榜樣,為中華民族的振興,做出更大貢獻。謝謝!
。ǘ岸弧睏l與巴黎和會(五四運動的背景)(9分鐘)
本目是教學重點,我先通過五四運動時間、口號來簡單分析背景。然后打開多媒體課件顯示一組背景材料,并指導學生閱讀課本有關內容,再指導學生分組討論,并采用搶答和加分的方法讓學生歸納回答。
本目講授完后,再通過多媒體顯示:議一議“為什么袁世凱簽定‘二十一條’時國內沒有太大的反映,而現(xiàn)在一次外交失敗,國內都有這么大的影響?”從而使學生思維能力得到鍛煉,愛國主義思想得到升華。
。ㄈ┪逅膼蹏\動的意義(6分鐘)
本目的講授,采用學生閱讀法和歸納法相結合,指導學生閱讀課本“五四精神”一目的內容,并歸納。
在講授到“五四運動”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開端時,打開多媒體課件顯示新舊民主義革命比較表,請學生對表格里的要素進行回答,通過表格對比,學生就認識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新”在哪里。
附:新舊民主義主義革命比較表
。ㄋ模┪逅木瘢10分鐘)
本目既是教學重點,又是難點,我先指導學生對照課本找出五四精神的具體表現(xiàn),然后設置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多媒體顯示問題:如果你是那時的一個青年學生,在五四運動爆發(fā)以后,你會怎么做?你從那時的青年身上,又看出了什么?
學生分組討論后指導學生上講臺發(fā)表看法,并打開多媒體幻燈片顯示二則材料:
弘揚五四傳統(tǒng)就是要更高地舉起愛國和進步的旗幟。
弘揚五四傳統(tǒng)就是要發(fā)揚民主、崇尚科學。
弘揚五四傳統(tǒng)就要進一步解放思想,銳意改革。
——江澤民《在北大100周年紀念會的講話》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人生最可寶貴之時期也。青年之于社會猶新鮮活潑細胞之在人身,青年興則社會興,青年亡則國家亡!
——陳獨秀《敬告青年》
通過二則材料突出五四精神,特別是主旋律——愛國主義精神。
三、總結(2分鐘)
采用概述法進行總結。同學們,今天,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學習了87年由北京的青年學生發(fā)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在這場運動中,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臺,顯示了偉大力量,中國歷史進入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五四精神”的核心是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我們青年學生應繼承和發(fā)揚五四精神,為中華民族的振興而努力奮斗,勤奮學習。
四、布置課后練習
作業(yè)分層布置,讓學有余力的學生進一步延伸知識,并布置小組合作探究題:新時代如何弘揚五四精神?
五、板書設計:
一、“外爭國權,內懲國賊”(五四運動的經過和結果)
1.導火線
2.口號:
3.經過:
4.結果:
二、“二十一條”與巴黎和會(五四運動的背景)
1.日本提出“二十一條”
2.巴黎和會
三、五四運動的偉大意義
1.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性質)
2.傳播民主科學的新文化運動
3.思想解放運動
4.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四、五四精神——愛國、進步、民主、科學
名稱性質任務主力領導階級結果前途指導思想
舊民主主義革命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人民
群眾資產階級資產階級
共和國資本
主義三民主義
新民主主義革命無產階級人民民主
專政國家社會
主義馬克思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yi/57358.html
相關閱讀: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教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