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啟東中學(xué)2015-2016學(xué)年高一上學(xué)期期中考試試題_物理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高一 來源: 高中學(xué)習(xí)網(wǎng)


試卷說明:

江蘇省啟東中學(xué)2015-2016學(xué)年度第一學(xué)期期中考高一物理試卷(普通班) 命題人:郁紅京(考試時間100分鐘,滿分120分)一.本題共10小題,每題4分,共40分。 1-5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6-10小題有多個正確選項.全部選對的得4分,選不全的得2分,有選錯或不答的得0分.1.在下列與運動學(xué)相關(guān)的表述中,正確的是:A.公交車通過某路牌過程中速度是瞬時速度B.時間有方向,所以時間是矢量C.在描述運動時,參考系的選擇是任意的,并假定它不動D.路程和位移是兩個不同的物理量,在數(shù)值上不可能相等【答案】C【gkstk解析】A、公交車通過某路牌過程中是指一段時間,所以是平均速度,故A錯誤;B、時間是沒有方向的,是標(biāo)量,故B錯誤;C、參考系的選擇是任意的,但應(yīng)以觀察方便和使運動的描述盡可能簡單為原則,研究地面上物體的運動常選擇地面為參考系。故C正確;D、單向直線運動時,位移大小等于路程,故D錯誤。【考點】速度;時間;參考系;位移和路程2.一個做自由落體運動的物體,從開始運動起,連續(xù)通過三段位移的時間分別是1s、2s、3s,這三段位移的長度之比和這三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之比分別是A.1:23:33 1:22:32 B.1:22:32 1:2:3 C.1:2:3 1:1:1D.1:3:5 1:2:3【答案】A【gkstk解析】根據(jù)可得物體通過的第一段位移為又前3s的位移減去前1s的位移就等于第二段的位移故物體通過的第二段位移為又前6s的位移減去前3s的位移就等于第三段的位移故物體通過的第三段位移為故在第一段位移的平均速度在第二段位移的平均速度在第三段位移的平均速度故故選A。【考點】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的綜合運用;平均速度3.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大小不等的力F1和F2,其合力為F,保持兩個力的方向不變,則可以肯定A.F1、F2同時增大為原來的2倍,F(xiàn)也增大為原來的2倍B.F1、F2同時減小為,F(xiàn)減小為原來的C.F1、F2同時增加10N,F(xiàn)增加20ND.F1增加10N,F(xiàn)2減少10N,F(xiàn)就不變【答案】A【gkstk解析】AB、分力與合力構(gòu)成力的三角形,由相似三角形對應(yīng)邊成比例可知,A正確B錯誤;C、只有在兩個分力同向的時候,才成立,故C錯誤;D、只有兩分力同向時,才能成立,故D錯誤!究键c】力的合成4.一個物體受到三個力的作用而做勻速直線運動,已知其中兩個力的大小分別為12N和8N,則第三個力的大小不可能為A.4N B . 8N C . 20N D . 30N【答案】D【gkstk解析】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所受的合外力為零,要想構(gòu)成力的三角形,要滿足:任意兩力之和大于第三力,任意兩力之差小于第三力;故選D!究键c】力的合成5.如圖所示,甲、乙、丙三個物體質(zhì)量相同,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相同,受到三個大小相同的作用力F.它們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關(guān)系是 A.三者相同 B.乙最大C.丙最大 D.已知條件不夠,無法判斷【答案】D【gkstk解析】是否滑動,是解決本題的關(guān)鍵,而題設(shè)沒有給出,故選D!究键c】摩擦力6.如圖所示,為一物體的v-t圖線,則由圖可知A.第二個4s內(nèi)位移為零 B.6~8s內(nèi)速度增大,加速度不變C.6s末加速度為0 D.10s內(nèi)位移為20m 【答案】ABD【gkstk解析】A、在4-8s內(nèi)圖線與時間軸圍成的面積為零,則位移為零,故A正確;B、在6~8s內(nèi)速度反向增大,圖線的斜率不變,則加速度不變,故B正確;C、6s末的圖線斜率不為零,則加速度不為零,故C錯誤;D、10s的位移等于圖線與時間軸圍成的面積,則,故D正確。故選ABD!究键c】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圖像7.一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某時刻速度的大小為4m/s,1s后速度的大小變?yōu)?0m/s,在這1s內(nèi)該物體A.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 B.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2 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2【答案】AD【gkstk解析】若1s后速度與初速度方向相同,則加速度位移為若1s后速度與初速度方向相反,規(guī)定末速度的方向為正方向,則加速度位移為,故A、D正確!究键c】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guān)系;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guān)系8.一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先后經(jīng)過A、B兩點時的速度分別是v和7v,經(jīng)過AB的時間是t,則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A.經(jīng)過A、B中點的速度是4vB.經(jīng)過A、B中間時刻的速度是4vC.前時間通過的位移比后時間通過的位移少1.5vtD.前位移所需時間是后位移所需時間的2倍【答案】BCD【gkstk解析】A、設(shè)中間位置的速度為,根據(jù)公式,,得,故A錯誤;B、勻變速運動在某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所以,故B正確;C、中間時刻的速度為4v,前時間通過的位移,后時間通過的位移,后時間通過的位移比前時間通過的位移多1.5vt,故C正確;D、中間位置的速度為,前一半位移所用的時間,后一半位移所用的時間,前一半位移所用的時間是后一半位移所用時間的2倍,故D正確。故選BCD!究键c】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guān)系;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guān)系9.如圖所示,繩與桿均不計重力,承受力的最大值一定.A端用絞鏈固定,滑輪O在A點正上方(滑輪大小及摩擦均可忽略),B端吊一重物P,現(xiàn)施加拉力FT將B緩慢上拉,在桿轉(zhuǎn)到豎直前A.OB段繩中的張力變大B.OB段繩中的張力變小C.桿中的彈力大小不變D.桿中的彈力變大【答案】BC【gkstk解析】以B點為研究對象,作出受力分析圖:由平衡條件得知,N和F的合力與T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根據(jù)三角形相似可得:又T=G,解得:、使∠BAO緩慢變小時,AB、AO保持不變,BO變小,則N保持不變,F(xiàn)變小。故選BC【考點】共點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yīng)用;力的合成與分解的運用10.如圖,重量為G的物體A在大小為F的水平向左恒力作用下,靜止在傾角為α的光滑斜面上。下列關(guān)于物體對斜面壓力N大小的表達式,正確的是A.     。拢茫  D. 【答案】ABD【gkstk解析】對物體A受力分析,如圖根據(jù)共點力平衡條件,推力和重力的合力應(yīng)該與支持力等值、反向、共線,結(jié)合幾何關(guān)系,有F=Gtanα 、、、故ABD正確。將推力和重力正交分解,如圖,根據(jù)共點力平衡條件,有:Gsinα=Fcosα和N=Fsinα+Gcosα由于物體對斜面壓力等于斜面對物體的支持力,故C錯誤!究键c】共點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yīng)用二.實驗題:本大題2小題,共22分.11.(9分)在利用方木板、彈簧測力計、橡皮條、細(xì)繩套等器材探究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中:(1)下列做法中正確的是 。A.用兩個彈簧測力計和只用一個彈簧測力計拉時,橡皮條的形變量可不相同B.作分力和合力的圖示時,選的標(biāo)度必須相同C.拉彈簧測力計時,不能使彈簧測力計超出木板的邊界D.用兩個彈簧測力計拉時,其間的夾角越大越好(2)本實驗采用的科學(xué)方法是 。A.理想實驗法 B.控制變量法 C.等效替代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3)如圖,用A、B兩個彈簧秤拉橡皮條的D點,使其伸長到E點,現(xiàn)保持A的讀數(shù)不變,當(dāng)∠α由圖示位置減小時,欲使D點仍在E點位置保持不變,則可用的方法是 。A.使B的讀數(shù)變大,β角變大?B.使B的讀數(shù)變大,β角變小?C.使B的讀數(shù)變小,β角變小?D.使B的讀數(shù)變大,β角變大【答案】(1)B (2)C (3)C 【gkstk解析】(1)A、橡皮條的形變量必須相同,才能保證兩次橡皮條產(chǎn)生的力等大,故A錯誤; B、選取相同的標(biāo)度,才能正確的畫出力的圖示,故B正確;C、拉彈簧測力計時彈簧測力計超出木板的邊界對實驗無影響,故C錯誤;D、用兩個彈簧測力計拉時,其間的夾角要適當(dāng),故D錯誤。故選B。(2)合力的作用效果和分力共同的作用效果相同,所以采用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3)由題意可知:保持E點位置不動,即合力大小方向不變,彈簧測力計A的讀數(shù)不變,因此根據(jù)要求作出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畫出受力分析圖如右圖:所以由圖可知α角逐漸變小時,B的示數(shù)減小,同時β角減小,故選C!究键c】探究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12.(13分)(1)在 "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規(guī)律" 的實驗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電火花計時器正常工作時,其打點的周期取決于交流電壓的高低B.電火花計時器應(yīng)接在10V以下的交流電源上才能正常工作C.打點計時器連續(xù)工作時間很短,應(yīng)注意打點之后要立即關(guān)閉電源D.開始實驗時,應(yīng)先接通電源,后釋放小車(2)某同學(xué)在實驗中,由打點計時器得到表示小車運動過程的一條清晰紙帶如圖所示,紙帶上兩相鄰計數(shù)點的時間間隔為T=0.10s,其中S1=7.05cm、S2=7.68 cm、S3=8.33 cm 、S4=8.95 cm 、S5=9.61 cm 、S6=10.26 cm,則D點處瞬時速度大小是 m/s,計算小車運動加速度的表達式為 ,加速度大小是 m/s2(計算結(jié)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3)另一同學(xué)利用氣墊導(dǎo)軌測定滑塊的加速度,滑塊上安裝了寬度為3.0 cm的遮光板,如圖所示,滑塊在牽引力作用下先后勻加速通過兩個光電門,配套的數(shù)字毫秒計記錄了遮光板通過第一個光電門的時間為Δt1=0.30 s,通過第二個光電門的時間為Δt2=0.10 s,遮光板從開始遮住第一個光電門到開始遮住第二個光電門的時間為Δt=4.0 s.試估算:滑塊經(jīng)過第一個光電門時的速度大小v1=____________ m/s ;在下滑過程中,滑塊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____ m/s2!敬鸢浮浚1)CD (2)0.86 0.64 (3)0.1 0.05【gkstk解析】(1)A、打點的周期取決于交流電壓的頻率,故A錯誤;B、電火花計時器使用220V交流電源,故B錯誤;故選CD。(2);由得;代入數(shù)據(jù)得a=0.64m/s2。(3);同理得,由得【考點】打點計時器的使用;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規(guī)律三.本題共5小題,共58分.解答應(yīng)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數(shù)值計算的題答案中江蘇省啟東中學(xué)2015-2016學(xué)年高一上學(xué)期期中考試題_物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yi/586056.html

相關(guān)閱讀:河北省衡水二中2015-2016學(xué)年高一上學(xué)期調(diào)研考試(一)物理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