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一物理上冊期末檢測試題(有參考答案)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高一 來源: 高中學(xué)習(xí)網(wǎng)
福建省安溪一中、養(yǎng)正中學(xué)2013-2014學(xué)年度高一第一學(xué)期期末考(物理) 2014-1-13
(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
一.單項(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3分,共36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有選錯或不答的得0分)
1.若物體的速度發(fā)生變化,則它的
A.加速度一定發(fā)生變化; B.運動狀態(tài)一定發(fā)生變化
C.合外力一定發(fā)生變化; D.慣性一定發(fā)生變化
2.關(guān)于兩個物體間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性質(zhì)一定相同
B.只有兩個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中,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才大小相等
C.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不一定沿著同一直線
D.有作用力才有反作用力,因此先有作用力后產(chǎn)生反作用力
3.一輛汽車以速度v勻速行駛了全程的一半,然后勻減速行駛了另一半,在終點處恰好靜止。則此汽車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為
A. 12v B. 32v C. 23v D. 13v
4.如圖,有三個質(zhì)量均為m的物體A、B、C疊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物體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都為μ,用水平繩子固定物體A和C,以水平向右的力F把物體B勻速抽出。則
A.A、B之間摩擦力大小為2μmg; B.B、C之間摩擦力大小為3μmg;
C.力F的大小為2μmg; D.水平繩子對C的拉力為2μmg
5.光滑斜面上,一根彈簧固定在擋板上并與斜面平行,有一木塊由靜止開始下滑,如圖所示,則從木塊與彈簧接觸直到彈簧第一次被壓縮成最短的過程中
A.木塊速度一直在減小 B.木塊受到的合力先減小后增加
C.木塊的加速度一直在增加 D.木塊的加速度一直在減小
6.如圖所示,測力計、繩子和滑輪的質(zhì)量都不計,摩擦不計,物體A重40N,物體B重10N。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地面對A的支持力是40N   B.物體A受到的合外力是30 N
C.測力計示數(shù)20 N     D.測力計示數(shù)50 N
7.如圖所示,為某物體的速度~時間圖象,已知t2=2t1,t3=3t1。若將該物體的運動過程的位移~時間圖象表示出來,下列四幅圖象中正確的是
8.下列各圖表示的是某一物體運動情況或所受合外力的情況。其中(甲)圖是該物體所受的合外力~時間圖象;(乙)圖是該物體的速度~時間圖象;(丙)圖表示該物體的加速度~時間圖象;(。﹫D表示該物體位移~時間變化的圖象。從圖中可以判斷該物體的某些運動特征。下列有關(guān)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甲圖表明物體的加速度越來越大;   B.乙圖表明物體受到的合外力越來越大;
C.丙圖表明物體的速度一定越來越大; D.丁圖表明物體受到不為零、且恒定的合外力。
9.如圖所示,物體在長度相等的細繩AO、BO的作用下處于靜止?fàn)顟B(tài),現(xiàn)將B點向右移動一小段距離,重新平衡后,則
A.兩繩的拉力的合力變大 B.兩繩的拉力的合力不變
C.AO繩的拉力與重力的合力變小 D.BO繩的拉力與重力的合力不變
10.用如圖所示的方法可以測出一個人的反應(yīng)時間。甲同學(xué)用手握住直尺頂端刻度為零的地方,乙同學(xué)在直尺下端刻度為a的地方做捏住尺子的準備,但手沒有碰到尺子。當(dāng)乙同學(xué)看到甲同學(xué)放開尺子時,盡可能快捏住尺子,乙同學(xué)發(fā)現(xiàn)捏住尺子的位置刻度為b。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則乙同學(xué)的反應(yīng)時間t約等于
A. B. C. D.
11.如圖所示,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放一質(zhì)量為m的物體,F(xiàn)在對物體施加一個與水平方向成θ角的拉力F,使物體向左做勻速運動,已知物體與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則物體受到的摩擦力f大小為
A.μ(mg + Fsinθ) B.μFcosθ
C.μFsinθ D.μmg
12.如圖所示,A為電磁鐵,C為膠木秤盤,A和C(包括框架)的總重量M,B為鐵片,質(zhì)量為m,整個裝置用輕繩懸于O點,在電磁鐵通電后鐵片被吸引上升過程中,輕繩上拉力F大小為
A.F=Mg B.
C. D.
二.實驗題(本題共4小題,每空格2分,共16分)
13.“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原理是等效原理,其等效性是指
A.使兩分力與合力滿足平行四邊形定則
B.使兩次橡皮筋與細繩套的結(jié)點都與某點O重合
C.使兩次橡皮筋伸長的長度相等
D.使彈簧秤在兩種情況下發(fā)生相同的形變
14.某同學(xué)做“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量的關(guān)系”的實驗,他先把彈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長,用直尺測出彈簧的原長L0,再把彈簧豎直懸掛起來,掛上砝碼后測出彈簧伸長后的長度L,把 (L-L0)作為彈簧的伸長量x。這樣操作,由于彈簧自身重力的影響,最后畫出的圖線可能是下圖所示圖象中的 。
15.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的實驗中,某同學(xué)的實驗紙帶如下圖所示。取O為起始位置,每隔相同時間T= 0.1s取一個計數(shù)點,分別是A、B、C、D、E、F,每相鄰兩計數(shù)點間距離依次為s1 = 2.00cm、 s2 = 2.50cm、 s3 = 3.10cm、 s4 = 3.70cm、 s5 = 4.10cm、 s6 = 4.60cm,加速度a = m/s2,E點的瞬時速度vE = m/s。(計算結(jié)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16.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guān)系”實驗中,如圖所示,是某同學(xué)探究時剛剛安裝完畢的實驗裝置,從所提供的裝置圖可知,這位同學(xué)在實驗測量前,還需要對實驗裝置作一些必要的調(diào)整,請你寫出兩處需要進行調(diào)整的地方:① ;② 。本實驗是在質(zhì)量一定的情況下,探究物體的加速度與合力的關(guān)系;再在物體受力一定的情況下,探究物體的加速度與質(zhì)量的關(guān)系,最后歸納出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之間的關(guān)系。這是物理學(xué)中常用的 的科學(xué)方法。如果a、b、c、d四位同學(xué)做實驗,設(shè)小車質(zhì)量和車上砝碼質(zhì)量之和為M,砂及砂桶的總質(zhì)量為m,分別得出四個圖線,其中圖a、b、c是a~F圖線,圖d是a~1/M圖線,則以下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a(chǎn)和b較好地把握了實驗條件M>>m
B.c和d則沒有把握好實驗條件M>>m
C.a(chǎn)同學(xué)長木板的傾角太小,而b同學(xué)長木板傾角太大
D.a(chǎn)、b、c三同學(xué)中,c同學(xué)較好地完成了平衡摩擦力的操作
安溪一中、養(yǎng)正中學(xué)2014屆高一上學(xué)期期末考試
物 理 試 卷 2014-1-13
(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
三、(本題共4小題,共48分;解答應(yīng)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驟,只寫最后答案的不給分,有數(shù)值計算的題,答案中必須明確寫出數(shù)值的單位)
17.(12分)正以v=30m/s的速度運行中的列車,接到前方小站的請求:在該站?1分鐘接一位危重病人上車。司機決定剎車,以加速度大小a1=0.6m/s2勻減速運動到小站,停車1分鐘后,列車啟動,以加速度大小為a2= 1.0m/s2做勻加速起動,又恢復(fù)到原來的速度,求:
(1)從剎車開始到恢復(fù)原來速度共經(jīng)歷的時間t;
(2)從剎車開始到恢復(fù)原來速度共經(jīng)歷的路程s;
(3)司機由于臨時停車共耽誤了多少時間?
18.(12分)一個物體從光滑斜面的頂端由靜止開始下滑,斜面長10m,傾角θ=30°,斜面靜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物體的質(zhì)量m=0.4kg,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物體下滑過程的加速度有多大?
(2)物體從光滑斜面頂端下滑到底端,要用多長時間?
(3)物體下滑過程中,地面對斜面的摩擦力有多大?
19.(12分)如圖(甲)所示,在無風(fēng)的天氣里,傾角為θ的長斜面上,有一帶風(fēng)帆的玩具滑塊從靜止開始沿斜面下滑,滑塊和風(fēng)帆的總質(zhì)量為m,滑塊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風(fēng)帆受到的空氣阻力與下滑的速度成正比,即f=kv(k為空氣阻力與速度的比例系數(shù)),則
(1)滑塊下滑的加速度的大小。
(2)滑塊下滑的最大速度的大小
(3)若m=2kg,θ=37o,sin37o =0.6,cos37o =0.8,g=10m/s2,滑塊從靜止開始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圖線如圖(乙)所示,圖中直線OA是t=0時刻速度圖線的切線,由此求出μ和 的值。
20.(12分)如圖所示,在粗糙的水平路面上,一小車以v0=5m/s的速度向右勻速行駛,與此同時,在小車后方相距s0=50m處有一物體在水平向右的推力F=30N作用下,從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去追擊小車,已知推力F作用了t=5s時間就撤去。設(shè)物體與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0.2,物體的質(zhì)量為m=5kg,重力加速度g=10m/s2。
(1)求在推力F作用下,小車的加速度a大小為多少?
(2)求撤去F的瞬間,物體與小車的距離d為多少?
(3)試通過計算討論物體是否能追上小車。
安溪一中、養(yǎng)正中學(xué)2014屆高一上學(xué)期期末考試
《 物 理 》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2014-1-13
一、單項(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3分,共36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選錯或不答的得0分)
123456789101112
BACDBCCABCAD
二、實驗題(本題共4小題,每空格2分,共16分)
13. B ,14. C 。15. 0.53 ; 0.44 。
16.① 加墊塊以平衡摩擦力 ;② 調(diào)節(jié)滑輪使細繩與木板表面平行 。
控制變量法 ; D 。
三、(本題共4小題,共48分;解答應(yīng)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驟,只寫最后答案的不給分,有數(shù)值計算的題,答案中必須明確寫出數(shù)值的單位)
17(12分).(1)設(shè)列車行駛的方向為正方向,勻減速和勻加速經(jīng)歷的時間分別為t1和t2,則
t1 = s = 50s (1分) t2 = s =30 s (1分)
t停 = 60s (1分) 則 t = t1+ t2 + t停 =140s (2分)
(2)列車勻減速行駛的位移 s1 = m = 750m (1分)
列車勻加速行駛的位移 s2 = m = 450m (1分)
總路程為 s = s1 + s2 =1200m (2分)
(3)列車以v勻速行駛時需時 t原 = = 40 s (2分)
故列車耽誤的時間 t耽誤 = t ? t原 = 100s (1分)
18(12分)解:(1)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
mgsinθ = ma(3分) ∴ a = gsinθ =5m/s2(2分)
(2)由運動學(xué)公式得:
s = 12at2(2分) ∴ t = 2sa = 2s(2分)
(3)由平衡條件得:f = Nsinθ(1分)
N = mgcosθ(1分) 所以 f = mgcosθsinθ = 3N(1分)
19(12分).
解:(1)N=mgcosθ (1分)
Mgsinθ - F - kv=ma (1分)
F = μN (1分)
a=gsinθ ? μgconθ - (1分)
(2)當(dāng)a=0時,速度最大,則
0=gsinθ ? μgconθ - (2分)
vm = (1分)
(3)在t=0時刻,v=0,a0=4m/s2 (1分)
mgsinθ-μmgcosθ = ma0 (1分)
μ=0.25 (1分)
a=0時,vmax=2m/s,
mgsinθ-μmgcosθ-k vmax =0 (1分)
k=4Ns/m. (1分)
20(12分)解:(1)對物體,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
F - μmg = ma (2分)
∴ a = Fm - μg = 4m/s2 (1分)
(2)當(dāng)t=5s時,物體的位移大小為
s1 = 12at2 = 12×4×52 = 50m (1分)
小車的位移大小為
s2 = v0t = 5×5m = 25m (1分)
兩車的距離為 d = s0 ? (s1 ? s2)= 25m (1分)
(3)撤去F時,物體的速度為 v = at = 4×5m/s = 20m/s (1分)
對物體,撤去F后,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
μmg = ma/
∴ a /=μg = 2m/s2 (1分)
設(shè)經(jīng)過時間t0,物體的速度減小到和小車一樣,則
t0 = v0-v-a/ = 5-20-2s = 7.5s (1分)
在t0時間內(nèi),物體的位移大小 s3 = v02-v2-2a/ = 93.75m (1分)
小車的位移大小為 s4 = v0t0 = 5×7.5m =37.5m (1分)
∴ s3 ? s4 = 56.25m >d = 25m (1分)
可見,物體能夠追上小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yi/63907.html

相關(guān)閱讀:高一物理下冊同步檢測練習(xí)題(有參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