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及其在地理環(huán)境中的作用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高一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j.Co M 3.1《氣候及其在地理環(huán)境中的作用》素材(中圖版必修1)
氣候類型
  一、氣候類型的形成
  由于熱量與水分結(jié)合狀況的差異,或水分季節(jié)分配不同,或有巨大的山地、高原存在,有的同一個氣候帶內(nèi)其內(nèi)部氣候仍有一定差異,可進一步劃分若干氣候類型。例如,大氣環(huán)流條件不同,同是亞熱帶氣候帶,亞歐大陸的東岸是季風氣候類型,西岸是地中海氣候類型。
  二、主要氣候類型
  1)熱帶氣候
 。ㄒ唬┏嗟溃釒В┯炅謿夂
  大致分布在南北緯10°之間,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非洲剛果河流域,幾內(nèi)亞灣,亞洲印度半島西南沿海,馬來半島,中南半島西海岸,菲律賓群島和新幾內(nèi)亞島(又稱伊里安島),大洋州從蘇門答臘島至新幾內(nèi)亞島一帶。氣溫年較差很小,年降水量一般超過2000毫米,分配比較均勻。自然植被為熱帶雨林。
 。ǘ釒Р菰瓪夂
  大致分布在南北緯10°至南北回歸線之間,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澳大利亞大陸北部和東部為典型。本類型分布區(qū)處于赤道低壓帶與信風帶交替控制區(qū)。全年氣溫高,年平均氣溫約25℃。當赤道低壓帶控制時期,赤道氣團盛行,降水集中;信風帶控制時期,受熱帶大陸氣團控制,干旱少雨,分干濕兩季。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有明顯而長的干季。自然植被為熱帶稀樹草原。
 。ㄈ釒衬ǜ珊蹬c半干旱)氣候
 。1)熱帶干旱氣候大致分布在南北回歸高壓帶控制下的大陸內(nèi)部和西岸,以非洲北部、亞洲阿拉伯半島和澳大利亞沙漠區(qū)為典型。在副熱帶高壓帶或信風帶控制下,全年受熱帶大陸氣團控制,盛行下沉氣流,干旱少雨,年降水量100毫米左右,有些地方只有數(shù)十毫米或更少,日照豐富,氣溫很高,最熱月平均氣溫可達30℃左右。熱量與水分矛盾突出。世界大沙漠的分布與形成,與熱帶干燥氣候密切相關(guān)。自然植被是荒漠。
 。2)熱帶半干旱氣候,分布于熱帶干旱氣候區(qū)的外緣,其主要特征:一是有一短暫的雨季,年降水量可增至500毫米;二是向高緯一側(cè)的氣溫不如向低緯一側(cè)的高。
  (四)熱帶季風氣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緯10°至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大陸東岸,以亞洲的中南半島、印度半島等地受西南季風影響地區(qū)為典型。我國云南大部、西藏東南角等地也屬于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氣溫較高,年平均氣溫超過20℃。盛行風向的季節(jié)轉(zhuǎn)換顯著。夏半年受赤道氣團控制,降水充沛,形成雨季,氣候特征與熱帶雨林氣候相似;冬半年,有些地方在熱帶大陸氣團控制下,降水明顯減少,形成干季。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年總量的80―90%以上,旱雨兩季分明。自然植被為熱帶季雨林。
  2)亞熱帶氣候
 。ㄎ澹﹣啛釒Ъ撅L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
  (1)亞熱帶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亞熱帶大陸東岸,以亞洲大陸東部,如我國秦嶺-淮河以南,北美大陸東南部,南美大陸東部、澳大利亞東南部和非洲大陸東南角為典型。盛行風向季節(jié)變化顯著。冬季受極地大陸氣團影響,氣溫偏低,降水少;夏季受熱帶海洋氣團影響,高溫多雨,水分季節(jié)分配不均。自然植被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東亞顯著的原因:背靠最大的大陸,面臨最大的海洋,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顯著)。
  (2)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在北美洲東南部及南美洲阿根廷東部地區(qū)及澳大利亞的東南部分布。這些地區(qū),由于冬季也有相當數(shù)量的降水,冬夏干濕差別不大,所以叫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氣候成因也是海陸熱力性質(zhì)的差異,只不過該氣候分布地區(qū)的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沒有前者強,且降水比前者多。
 。﹣啛釒У刂泻夂
  主要分布在亞熱帶大陸西岸,如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緯度30°―40°的大陸西岸,澳大利亞大陸和非洲大陸西南角等地,以地中海沿岸分布面積最廣、最典型。以北半球為例,夏季副熱帶高壓帶北移,為高壓控制,這里受熱帶大陸氣團影響,天氣晴朗干燥、炎熱少雨;冬季副熱帶高壓帶南移,受西風帶(地中海鋒帶)影響,溫暖多雨。自然植被是常綠硬葉闊葉林和常綠灌木林。
  (七)亞熱帶沙漠(干旱與半干旱)氣候
 。1)亞熱帶干旱氣候主要分布在南, 北, 緯25°~35°的大陸西部和內(nèi)陸地區(qū), 其基本特點與熱帶沙漠氣候相似, 也是全年干旱少雨, 夏季高溫炎熱, 但因緯度稍高, 冬季氣溫比熱帶沙漠氣候低。
 。2)亞熱帶半干旱氣候分布于亞熱帶干旱氣候區(qū)的外緣,全年干旱少雨。與亞熱帶干旱氣候的主要區(qū)別是夏季氣溫較低,最熱月平均氣溫低于30℃;年降水量較多,大于250mm,所以土壤儲水量增大,能夠維持草類生長。
 。ò耍﹣啛釒Р菰瓪夂
  特點基本與熱帶草原氣候相同,但分布在亞熱帶。
  3)溫帶氣候
 。ň牛貛ШQ笮詺夂
  主要分布在溫帶大陸西岸,如西歐、北美和南美西岸狹長地帶,以西歐為典型。這里常年受盛行西風影響,海洋氣流吹向大陸,海洋調(diào)節(jié)作用顯著。氣候特征是:夏季溫度不高,冬季溫度不低,年較差。荒杲邓恳话阍700―1000毫米,分配比較均勻。自然植被是溫帶落葉闊葉林。冬季溫和,夏季涼爽,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而且季節(jié)分配均勻。主要分布在南北緯40到60度。大陸西岸,以西歐的英國、荷蘭、比利時、丹麥為典型。其次如美國的西雅圖、加拿大的溫哥華、新西蘭的惠靈頓等。
  (十)溫帶大陸性氣候
  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內(nèi)陸地區(qū)。這里距海洋遠,或有高山屏障,水分循環(huán)不活躍,主要受大陸氣團控制,降水稀少,氣候干旱;夏季炎熱,冬季相當寒冷,氣溫年較差、日較差都大。自然植被是荒漠或荒漠草原或草原。
 。ㄊ唬貛Ъ撅L氣候
  主要分布在溫帶亞洲大陸東部,
  如我國華北、東北與蘇聯(lián)遠東地區(qū)。冬夏盛行風向明顯交替。冬季風,受極地大陸氣團控制,寒冷干燥;夏季風,主要受熱帶海洋氣團影響,暖熱多雨。年較差大,年降水量500―700毫米,分配不均,相對集中在夏季,具有大陸性特征。自然植被是落葉闊葉林或針葉與落葉闊葉混交林。
  (十二) 溫帶闊葉林氣候
  主要分布在西歐、東亞和北美地區(qū)。氣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最熱月平均溫度13―23℃,最冷月平均溫度約-6℃。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也稱溫帶森林氣候。
 。ㄊ貛Р菰瓪夂
  又稱溫帶大陸性半干旱氣候,溫帶森林氣候與溫帶沙漠氣候之間的過渡氣候。這種氣候具有明顯的大陸性,冬冷夏熱,氣溫年較差較大,最熱月平均氣溫在20℃以上,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年平均降水量為200-450mm,集中在夏季,干燥程度不如沙漠氣候。分布范圍,從黑海沿岸往東,橫貫中亞,經(jīng)蒙古的邊緣地區(qū)、中國的準葛爾盆地,內(nèi)蒙古以及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的西部,東西連成帶狀;在中美中西部為一南北向的寬帶;在南美南部東海岸也有一狹長地帶。
 。ㄊ模貛衬ǜ珊蹬c半干旱)氣候
  又稱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
 。1) 溫帶大陸腹地沙漠地區(qū)的氣候。極端干旱,降雨稀少,年平均降水量200~300mm ,有的地方甚至多年無雨。夏季炎熱,白晝最高氣溫可達50℃或以上;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氣溫年較差較大,日較差也較大。云量少,相對日照長,太陽輻射強。自然景觀多為荒漠,自然植物只有少量的沙生植物。中亞和中國塔里木盆地屬沙漠氣候。
 。2)溫帶半干旱氣候在干旱氣候的外圍,夏季溫度比溫帶干旱氣候低,降雨量也比溫帶干旱氣候大。
  4)亞寒帶氣候
 。ㄊ澹﹣喓畮Т箨懶詺夂
  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北部,北美大陸北部。全年受極地大陸氣團和極地海洋氣團影響,冬季還受到冰洋氣團影響。冬季漫長嚴寒,暖季溫涼短促;降水量少,相對集中在夏季,蒸發(fā)弱,為濕潤地區(qū)。自然植被為針葉林。
  5)極地高山氣候
  (十六)極地苔原氣候
  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北冰洋沿岸。常受冰洋氣團和極地大陸氣團影響,終年嚴寒。最熱月平均氣溫1―5℃,降水少,蒸發(fā)弱,云量較高。自然植被主要是苔原(苔蘚、地衣類)。
 。ㄊ撸O地冰原氣候
  主要分布在南極大陸和格陵蘭島內(nèi)部。全年非常嚴寒,各月平均氣溫都在0℃以下,為全球氣溫最低地區(qū)。南極大陸年平均氣溫-29℃― -35℃,北極地區(qū)-22℃以下,全年多暴風雪。
 。ㄊ耍└呱礁咴瓪夂
  主要分布在高大山地和大高原地區(qū),如喜馬拉雅山、青藏高原、南美洲安第斯山等。高大山地,氣溫隨高度增高而降低,氣候垂直變化顯著,在一定高度內(nèi),濕度大、多云霧、降水多;愈向山地上部,風力愈強。我國青藏高原,海拔高,氣溫低,但輻射強,日照豐富,降水少,冬半年風力強勁。氣溫的年較差小,日較差大。
  目前,氣候變化,不是某一個國家、某一地區(qū)的問題,應該是全球的問題,我們應該從下面四方面統(tǒng)一認識:
  第一,氣候變化是全球性問題,需要全世界攜手合作,共同保護我們的家園。發(fā)達國家應該率先減排,并履行對發(fā)展中國家的技術(shù)轉(zhuǎn)讓和資金支持承諾。
  第二,氣候變化從根本上說是發(fā)展問題。應該濟增長、社會發(fā)展、環(huán)境保護統(tǒng)籌協(xié)調(diào)起來,建立適應可持續(xù)發(fā)展要求的生產(chǎn)方式和消費方式。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應該促進而不是阻礙各國尤其是發(fā)展中國家發(fā)展經(jīng)濟、消除貧困。
  第三,術(shù)進步對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具有決定性作用。國際社會要增加資金投入,擴大信息交流,在技術(shù)創(chuàng)新、推廣和利用方面加強合作,提高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
  第四,氣候變化是發(fā)展中國家最為關(guān)心的問題,是應對氣候變化挑戰(zhàn)的重要組成部分。發(fā)達國家應積極幫助發(fā)展中國家提高應變能力,增強應對氣候災害的能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yi/72457.html

相關(guān)閱讀:高一地理全球氣候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