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第2-4課時
一、知識結構和能力要求:
二、課件:《大氣運動》.ppt
三、學習活動過程:
接受老師的信息做一做,看會不會?請記錄你的問題和創(chuàng)意!
(第一課時)
大氣運動的:
能量來源——太陽輻射;
根本原因——受熱不均;1、繪制城市與郊區(qū)之間的熱力環(huán)流示意圖,請標出近地面的氣溫、氣壓差異和近地面風向;
2、請將下圖中四點的氣溫和氣壓從高到低排序:氣溫:;
氣壓:;
3、在圖中添加熱力環(huán)流的箭頭。1、教師巡視完成情況;
2、抽兩份作業(yè)集體批改;
熱力環(huán)流:
(觀看動畫)
大氣的水平運動:
1、水平氣壓差、水平氣壓梯度、水平氣壓梯度力;
2、水平氣壓梯度力是大氣運動的直接動力;
3、在等壓線圖中,等壓線越密處,氣壓梯度力越大,風力越強;
4、圖中三點風力最強的是:;
5、下列三圖所示三地風力最強的是:;
4、風向形成:
(動畫演示高空風向和近地面風向的形成)
①空氣只受氣壓梯度力的作用,將垂直于等壓線流向低壓區(qū);
②高空風向:空氣受氣壓梯度力流向低壓的同時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風向穩(wěn)定時與等壓線平行;
③近地面風向:空氣受氣壓梯度力流向低壓的同時受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風向穩(wěn)定時與等壓斜交;
5、階段總結:
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是地面受熱不均;
受熱不均引起熱力環(huán)流;
水平方向上的氣壓差產生水平氣壓梯度力,它是推動大氣運動的直接原因;
高空風向受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作用,風向與等壓線平行;
近地面風向還受摩擦力作用,與等壓線斜交。6、請按要求畫出下列各圖中各點的風向:
A:高空風向、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
B:高空風向;CDE:標近地面風向;
7、請繪制北半球氣旋和反氣旋的水平風向示意圖(即繪制圖中各點的近地面風向),并簡短描述它們的水平氣流特征。
大氣環(huán)流:
(第二課時)
1、概念講授:大氣環(huán)流是全球性有規(guī)律的大氣運動;
2、高低緯度之間因熱量差異而形成環(huán)流,若只考慮高低緯度間的受熱不均,則該環(huán)流就是一個簡單的熱力環(huán)流!
(動畫演示)
3、實際情況比較復雜,上述的熱力環(huán)流不會那么簡單,地轉偏向力會對高低緯度間的氣流發(fā)生影響,閉合的熱力環(huán)流被改為三圈環(huán)流,我們一起繪制三圈環(huán)流的示意圖:
(動畫演示)8、請畫出赤道和極地之間的熱力環(huán)流示意圖,并標出近地面的氣壓系統(tǒng):
9、繪制三圈環(huán)流示意圖,在右邊的空格里寫對應的氣壓帶風帶名稱:
4、關于氣壓帶和風帶的:
①季節(jié)移動:
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氣壓帶和風帶也季節(jié)移動,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②成因:
熱力原因形成的氣壓帶是赤道低壓和極地高壓;副熱帶高壓是動力原因形成;
③對氣候有重要影響:
盛行上升氣流的赤道低壓帶和副極地低壓降水較豐富,而盛行下沉氣流的副熱帶和極地是少雨帶;
④作用:通過三圈環(huán)流高低緯度之間發(fā)生水分和熱量交換。10、(動畫演示30--40大陸西岸的環(huán)流條件)
30--40大陸西岸地區(qū)冬季受影響,溫和濕潤;夏季受控制,炎熱干燥,是氣候。
11、填空:
赤道地區(qū)因終年高溫多雨;副熱帶大陸內部和西岸因
是熱帶沙漠,副熱帶大陸東岸因和作用降水豐富;中緯度地區(qū)因
降水豐富;兩極地區(qū)因
降水稀少。1、鄰近學生之間交換答案,檢查;
2、教師抽查個別學生的答案;
海洋陸地
夏季涼高壓熱低壓
冬季暖低壓冷高壓
5、季風環(huán)流:
(第三課時)
①三圈環(huán)流的氣壓帶和風帶所表現(xiàn)的全球大氣環(huán)流仍然與實際情況有距離,海洋和陸地的熱力性質差異將改變氣壓帶的分布,在北半球幾乎是面目全非!
(動畫演示海陸熱力差異)
(看圖:《7月份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和《1月份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做右面的12題。)
再用動畫演示解釋其成因;
②東亞季風和南亞季風:請看動畫《季風的形成和分布》回答右面的13題:
在完成了13①②題后,再仔細閱讀教材45頁的《亞洲季風圖》整理該知識點;
③季風概念:
④季風成因總結:
海陸熱力差異是形成季風的最主要原因;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也是季風的原因。
⑤季風氣候的種類與分布:亞洲是世界最大的季風區(qū),共有三種季風氣候分布,它們是
氣候分布區(qū)
溫帶季風氣候中國北方地區(qū)、朝鮮半島、日本北部;
亞熱帶季風氣候中國南方地區(qū)、朝鮮半島南部、日本列島南部;
熱帶帶季風氣候中南半島和印度半島
12、7月,氣壓帶風帶移,北半球的
被該季節(jié)形成于陸地上的
切斷,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和兩個氣壓中心。
1月,氣壓帶風帶移,北半球的
被該季節(jié)形成于陸地上的
切斷,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和兩個氣壓中心。
南半球因,海陸熱力對比不強,氣壓帶的改變不明顯。
13、①冬季,東亞盛行來自高壓前緣的風,天氣特點是
;夏季,東亞盛行來自
的風,天氣特點是
。
②南亞和東南亞的中南半島,冬季處于
高壓的南側,盛行風,暖熱干燥;夏季,氣壓帶風帶移,南半球的風帶越過赤道,受向的地轉偏向力的作用,形成風,該風越過印度洋,給南亞和東南亞帶來豐富的降水。
③季風的主要成因是
這樣形成的季風在最典型;除此之外,也是季風的重要形成原因。
④亞洲共種季風氣候,名稱是:
、
、
。
⑤下圖是一高壓系統(tǒng),圖中各點的風向不同,請對應下列情形,說明高壓系統(tǒng)的名稱和風向:
東亞冬季風:是點,風向是,高壓系統(tǒng)是高壓;
南亞冬季風:是點,風向是,高壓系統(tǒng)是高壓;
東亞夏季風:是點,風向是,高壓系統(tǒng)是高壓;
6、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動畫演示)
熱帶雨林氣候:
熱帶草原氣候:
熱帶沙漠氣候:
地中海氣候:
溫帶海洋性氣候:
東岸的季風氣候和季風性濕潤氣候:14、簡要回答下列氣候的分布規(guī)律和大氣環(huán)流方面的成因:
分布規(guī)律環(huán)流原因
熱帶雨林氣候
熱帶草原氣候
熱帶沙漠氣候
地中海氣候
溫帶海洋性氣候
課堂總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yi/7817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