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學附中第一學期高一12月月考生物試題考查內容(必修一第4、5章) 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70分)1.下列有關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判斷正確的是( )A.依據是否消耗能量,只要運輸過程中耗能的就是主動運輸B.依據物質濃度梯度,只要順濃度梯度的運輸就是自由擴散C.依據是否需要載體,需要載體的運輸就是協助擴散 D. 依據跨膜的層數,跨膜層數為0的就是胞吞或胞吐2.市場上流行的直飲機的核心部件是逆滲透膜,它利用逆滲透原理,通過水壓使水由較高濃度的一側滲透至較低濃度一側,理論上在較高濃度側的所有細菌及不純雜物、可溶性固體物和對人體有害的有機物和無機物均不能滲入高精密的逆滲透膜,示意圖如下所示。根據上述信息判斷,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gkstkA.逆滲透過程與滲透作用的差異是前者需要消耗能量B.逆滲透膜也具有細胞膜的識別功能C.逆滲透膜上有載體蛋白,可以選擇性控制有害物質D.逆滲透膜祛除有害物質的能力勝過生物膜,可放心飲用3.右圖表示一中間隔以半透膜(只允許水分子通過)的水槽,兩側分別加入等質量分數的葡萄糖溶液和麥芽糖溶液。然后在半透膜兩側加入等質量的麥芽糖酶,在加入麥芽糖酶前后A、B兩側液面的變化是( )A.加酶前A側上升,加酶后B側上升并等于A側高度B.加酶前A側上升,加酶后B側上升并高于A側高度C.加酶前后A、B兩側液面不變D.加酶前A、B兩側液面不變,加酶后B側上升并高于A側高度撕去紫色洋蔥外表皮,分為兩份,假定兩份外表皮細胞的大小、數目和生理狀態(tài)一致,一份在完全營養(yǎng)液中浸泡一段時間,浸泡后的外表皮稱為甲組;另一份在蒸餾水中浸泡相同的時間,浸泡后的外表皮稱為乙組。然后,兩組外表皮都用濃度為的蔗糖溶液里處理,一段時間后外表皮細胞中的水分不再減少。此時甲、乙兩組細胞水分滲出量的大小,以及水分運出細胞的方式是 A.甲組細胞的水分滲出與乙組細胞的相等,主動運輸B.甲組細胞的水分滲出比乙組細胞的高,主動運輸C.甲組細胞的水分滲出比乙組細胞的低,被動運輸D.甲組細胞的水分滲出與乙組細胞的相等,被動運輸將從同一新鮮馬鈴薯塊莖上取得的形狀質量相同的薯條分為數量相等的四組,分別浸入Ⅰ~Ⅳ四種不同濃度的蔗糖溶液中,1 h后,溶液的質量變化百分率如表一所示。從四個不同的新鮮馬鈴薯塊莖上,取得形狀質量相同、數量相等的薯條分成①~④組,分別浸入相同濃度的蔗糖溶液中,1 h后,薯條的質量變化百分率如表二所示。則表一所列的四種不同濃度的蔗糖溶液中開始時濃度最低的,以及表二所列的四組不同薯條中細胞液開始時濃度最低的分別是( )表一表二溶液ⅠⅡⅢⅣ溶液①②③④質量變化(%)+40-2-3質量變化(%)+40-2-3A.Ⅰ、① B.Ⅰ、④C.Ⅳ、① D.Ⅳ、④?①②操作的步驟A綠無色向左下方移動玻片標本,換高倍物鏡,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換上平面鏡B綠紅向右上方移動玻片標本,換高倍物鏡,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換上凹面鏡C紅無色向左下方移動玻片標本,換高倍物鏡,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換上平面鏡D紅紅向右上方移動玻片標本,換高倍物鏡,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換上凹面鏡7.五個大小相同的馬鈴薯幼根與物種A的幼根分別放入甲~戊五種不同濃度的蔗糖溶液中,數小時后,取出稱重,重量變化如圖所示。以下關于該實驗結果的說法正確的是( )A物種A比馬鈴薯更耐干旱B.在甲溶液中加入適量的蔗糖酶,在最初一段時間, 其中的馬鈴薯幼根細胞液濃度將減小C.物種A在與馬鈴薯根細胞液等滲的完全培養(yǎng)液中不能正常生長D當馬鈴薯根細胞在乙蔗糖溶液中重量不再發(fā)生變化時,滲透作用依然進行某哺乳動物神經細胞內外的K+和Na+濃度見下表。下列屬于主動轉運的是?(mmol?L1)細胞外濃度(mmol?L1)K+Na+140.018.03.0145.0A.K+經鉀離子通道排出細胞B.K+與有關載體蛋白結合排出細胞C.Na+經鈉離子通道排出細胞D.Na+與有關載體蛋白結合排出細胞科學研究表明,哺乳動物肌肉細胞膜外Na+濃度是膜內的15倍,K+濃度膜內是膜外的35倍,這種濃度差與膜上的Na+-K+泵有關,其作用原理如右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溫度的改變不影響Na+和K+的運輸B.Na+-K+泵C.該運輸過程能體現細胞膜的功能D.該運輸過程的持續(xù)會導致大量ADP的積累( )A.該組織細胞運輸離子甲的載體數量比運輸離子乙的載體數量多B.該組織的細胞吸收甲、乙兩種離子的方式分別是自由擴散和主動運輸C.兩種離子均只能從低濃度的一側運輸到高濃度的一側D.曲線mn段和ab段表明兩種離子濃度的升高抑制了細胞的吸收11.對某動物細胞進行熒光標記實驗,如下示意圖所示,其基本過程:①用某種熒光材料標記該動物細胞,細胞表面出現熒光斑點。②用激光束照射該細胞表面的某一區(qū)域,該區(qū)域熒光淬滅(消失)。③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時間后,該區(qū)域的熒光逐漸恢復,即有出現了斑點。上述實驗不能說明的是( ?)A.根據熒光恢復的速率可推算出物質跨膜運輸的速率 B.熒光染料能與細胞膜組成成分結合C. 細胞膜具有流動性 D.根據熒光恢復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質或脂質的流動速率12.下列關于生物膜結構探索歷程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最初通過對現象的推理分析得出細胞膜是由脂質組成的 B模型認為生物膜為靜態(tài)的結構 C流動鑲嵌模型認為構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數蛋白質分子可以運動 D模型和流動鑲嵌模型都認為蛋白質分子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均勻的 關于溫度對酶活性影響的敘述,錯誤的是A.不同酶的最適溫度可能相同B.隨著溫度降低,酶促反應活化能下降C.酶活性最高時的溫度不適合該酶的保存D.高溫下酶失活是酶空間結構破壞的結果關于新陳代謝與酶、ATP的關系,描述正確的是 ( )A酶的種類具有物種差異性,而ATP卻無物種差異性B酶、ATP都與新陳代謝密切相關,但兩者的合成并無直接關系C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產生ATP的場所有葉綠體線粒體D.與激素及載體蛋白等一樣,酶起到調節(jié)作用后并不失活如圖表示某種酶在不同處理條件(a、b、c)下某反應物的量和反應時間之間的關系,據圖可獲得的信息是( ) A.若a、b、c表示溫度,則一定是a>b>cB.若a、b、c表示酶的濃度,則a>b>cC.若a、b、c表示底物的濃度,則a>b>cD.若a、b、c表示pH,則一定是a>b>c某人通過實驗研究化合物X對淀粉酶活性的影響,結果如下圖。曲線Ⅰ為只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曲線Ⅱ為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和化合物X。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A.化合物X未影響淀粉酶活性的最適溫度B.曲線Ⅰ作為對照組,而曲線Ⅱ為實驗組C.化合物X對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但未使酶完全失活D.若底物溶液的pH升高,則曲線Ⅱ的頂點上移某同學欲通過下圖所示的裝置進行探究影響酶促反應速率因素的實驗,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濾紙上需附有過氧化氫酶B.酶促反應速率可用濾紙片從燒杯底部到浮出液面的時間(即t3-t2)來表示C.可通過設置不同pH的過氧化氫溶液來探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D.為了提高實驗的準確性,每個燒杯中需放多個濾紙片下面兩個圖是某研究小組探究H2O2分解的條件而獲得的實驗結果。A.圖2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H2O2分解H2O2濃度C.圖2若表示加Fe3+的圖像,則加過氧化氫酶的圖像在A點之前高于現曲線,A點之后重合D.圖1中,A點時增加過氧化氫酶可進一步提高反應速率19.ATP是細胞內直接的能源物質,可通過多種途徑產生,如圖所示。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O2由紅細胞進入肝臟細胞的線粒體使肝臟細胞內的ADP含量迅速下降B.a過程和b過程都在細胞器中進行C.D.①、②在物質和能量上都可成為互逆反應ATP分子中,水解時釋放能量最多的鍵是 ( )A.AB.BC.CD.D21.醫(yī)藥商店出售的 ATP 注射液可以治療心肌炎。若人體靜脈注射這種藥物, ATP 到心肌細胞內至少要通過細胞膜層數為( ) A . 1B . 2C . 3D . 4 )①人體成熟的紅細胞、蛙的紅細胞、雞的紅細胞中均能合成ATP②若細胞內Na+濃度偏高,為維持Na+濃度的穩(wěn)定,細胞消耗ATP的量增加③ATP中的“A”與構成DNA.RNA中的堿基“A”不是同一物質④ATP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直接供能物質,但在細胞內含量很少⑤能進行有氧呼吸的細胞不一定含有線粒體但一定含有相關的酶,可產生ATP⑥ATP的形成與細胞中的放能反應相關聯,ATP水解時一般不能水解全部的高能磷酸鍵A.0項 B.1項 C.2項 D.3項24.下面對人體線粒體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〢.線粒體是人體呼出CO2產生的最初場所B.線粒體能將有機物中化學能全部轉變?yōu)锳TP中化學能C.線粒體既能消耗水,又能產生水 gkstkD.線粒體是人體唯一與“能量轉換”有關的細胞器25.在自然條件下,有關植物細胞呼吸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〢.有氧呼吸過程中葡萄糖中的氧原子的轉移途徑是:葡萄糖→丙酮酸→H2OB.無氧呼吸只在第一階段生成少量ATPC.CO2既是有氧呼吸的產物也是無氧呼吸的產物 D.葡萄糖是細胞呼吸最常利用的能源物質26.如下圖所示,甲、乙兩瓶盛有等量相同濃度的葡萄糖溶液,溶液內同時加入足量同種酵母菌,甲瓶內液體不斷通入N2,乙瓶內不斷通入O2,1h后,測定兩瓶溶液的pH,結果是( )A.乙的pH高于甲 B.甲的pH下降,乙上升 C.甲pH上升,乙下降 D.乙的pH低于甲27.下圖表示有氧呼吸過程,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中數值最大的是 B.代表的物質名稱是氧氣C.產生的場所是線粒體 D.原核生物也有能完成圖示全過程的A.低溫使細胞內結合水含量降低,自由水含量增加,以適應低溫環(huán)境B.冷害初期呼吸作用增強,放出的熱量有利于抵御寒冷C.持續(xù)低溫使合成淀粉的酶活性減弱,影響可溶性糖合成淀粉D.低溫使細胞呼吸作用減弱,限制根細胞吸收礦質營養(yǎng),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一12月月考生物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yi/957846.html
相關閱讀:四川省綿陽市高一下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測試生物試題 掃描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