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宮為什么叫大明宮?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歷史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中國的歷史是久遠的,喜歡讀歷史的同學,可能會很輕松地說出很多歷史事件和相關人物,但大家可能并不了解他們之間的聯(lián)系。其實,掌握越多歷史常識,對于我們的歷史學習越有幫助,我們更容易理解歷史書中所描述的歷史事件。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大明宮為什么叫大明宮?》,我們一起來了解這部分歷史知識。

大明宮位于隋朝皇宮大興宮(唐稱太極宮)之東北,始建于唐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原名永安宮,唐太宗建造初衷是為給太上皇李淵居住,以盡孝道。但大明宮未建成,李淵就離開了人世,大明宮的修建于是停止。龍朔二年(公元662年),唐高宗擴建,次年遷入大明宮執(zhí)政。大明宮成為了大唐帝國新的政治中心。

那么,它為何要建在高高的龍首原頭,又為何要以“大明”二宇為宮名呢?

李淵和李世民初建唐朝時,長安城內(nèi)只有太極宮這一處皇宮。而這太極宮也不是唐朝新建的,而是隋朝舊有的。李淵做了大唐王朝的開國皇帝后,就想著另辟新的豪華富麗宮殿,以盡享人間安樂,但由于李世民和眾賢臣的勸諫,只得作罷。后來,秦王李世民做了皇帝,是為唐太宗,他尊李淵為太上皇,在宮中安度晚年。這李淵是個庸碌而又貪于享樂之人。他不滿足于太極宮里享樂,嫌太極宮地勢低,秋日潮濕,夏日悶熱,更嫌太極宮里宮室狹小、陳舊,因此,整日里悶悶不樂。深深后悔當日在皇帝位位上時,沒有當機立斷地起造一,兩處顯赫華美的宮殿。太宗見父親不樂,在省問晨昏之時,也曾問過父親有何不適和要求,但李淵閉口不說。日理萬機的唐太宗處理國事還忙不過來呢,便沒有再深究此事。不久,李淵終于憂郁成疾,太宗這才急了,但問父親,李淵仍是不開口,他只好去問母親竇太后,竇太后是個明理之人,她雖說出了李淵的“心病”所在,但又勸兒子不要動用府庫之資另起宮室,讓兒子一心一意地處理朝政大事,把勸諭和調(diào)理李淵的事留給自己。但這回太宗不敢掉以輕心了,他降旨動用自己的私蓄在城北龍首原頭的高阜上,為父親建造一座臨時避暑的夏宮,起名曰“永安宮”,盼望父親住進去后,能夠龍體康復,永享安樂。

誰知,剛剛破土動工不久,李淵就已病亡。太宗想:既然父親未能住上,就造給母親住吧,于是,永安宮得以繼續(xù)建造下去。

這天,工匠們正在挖大殿的地基,突然地下放出了耀眼的金光,工匠們不敢再挖,便去稟報了太宗。太宗親臨工地,命工匠們繼續(xù)挖下去,挖著,挖著,忽見一物光芒四射,耀人眼目,原來是挖出了一面巨大的古銅寶鏡1這面寶鏡高五尺九寸,寬四尺,面若太陽,金光閃閃,背若月亮,清輝可鑒,四周花紋古樸,塵埃不沾。太宗看后,認不出是何代的寶物,便謙遜地向隨行的房玄齡、魏征等群臣請教。魏征示意房玄齡先講,房玄齡讓魏征先說,太宗見自己的兩位股肱之臣在打啞謎,便點將道: “請魏愛卿先講講吧,房愛卿隨后補充,如何?”

魏征捋捋胡須,當仁不讓地說起來。

原來,這面寶鏡就是著名的秦鏡,它一直珍藏在秦始皇的咸陽宮中。它有一種奇異之處,若從對面來照鏡子,里面則映出人的倒影,如果以手撫胸,就能照見體內(nèi)的五臟六腑,影象十分清晰,毫纖可見。更重要的是,它能照出臣下的忠奸,照出國運之興衰……這確實是一件辨真?zhèn)、明忠奸,診國病、保江山的國寶。但秦始皇卻只用它來照宮里的宮娥彩女,但見“膽張心動者”,全部作為有異心者而斬之。秦二世胡亥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殺人如麻,但卻留下了奸臣趙高等指鹿為馬,專權誤國。使顯赫一時,匈奴也為之喪膽的強秦,頃刻而亡。漢高祖劉邦初占秦都咸陽時,蕭何勸他封了咸陽宮、阿房宮等所有宮室,金銀財寶,子女玉帛、鐘鼎狗馬一律不要,僅僅裝走了秦宮里的所有圖書卷軸、再就是這面鎮(zhèn)國之寶??秦鏡。由于有了這面寶鏡,因此漢祚得以延續(xù)數(shù)百年!漢末,群雄爭霸,秦鏡不知流落何處?誰知數(shù)百年后的今日竟在龍首原上再次出世!

說到這里,魏征向太宗深深一拜,賀喜道:“今日秦鏡出世,預示著大唐江山萬古長青,此乃陛下齊天洪福所致,臣特賀之!”

太宗聽后,推開兩個內(nèi)侍抬著的秦鏡,說:“朕要此鏡何用?朕早就得到一面勝于秦鏡千倍萬倍的明鏡了!”

聽到這里,魏征的臉紅了,老成的房玄齡卻不解地問道:“陛下的明鏡何在,指予微臣一睹為快?”

太宗手撫著魏征之肩,說:“魏愛卿者,朕之明鏡也!房愛卿,你說是不是了哈哈哈!” 房玄齡拍手也笑道: “陛下所言極是,微臣賀之!哈哈哈!”

魏征的臉被說得更紅了,俯身辭謝道: “微臣何能,敢與秦鏡比高下!陛下過獎了!……”

太宗正色地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整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愛卿常進諫于朕,使朕得以明得失興替,難道不是朕的一面高懸的明鏡么!為記今日君臣們明鏡之會,朕特改此永安宮為大明宮!”

眾皆歡呼。大明宮遂得名。

從此,大明宮之名便傳遍天下了。

大明宮是唐長安城規(guī)模最大的一處宮殿區(qū),選址在唐長安城宮城東北側的龍首原上,利用天然地勢修筑宮殿,形成一座相對獨立的城堡。宮城的南部呈長方形,北部呈南寬北窄的梯形。周長7628米,面積約3.2平方公里,為北京紫禁城的四倍,相當于三個凡爾賽宮,十二個克里姆林宮,十三個盧浮宮,十五個白金漢宮,五百個足球場。平面形制是一南寬北窄的楔形,西墻長2256米,北墻長1135米,南墻為郭城北墻東部的一段,長1674米,東墻的北部偏西12度多,由東墻東北角起向南(偏東)1260米,轉向正東,再304米,又折向正南長1050米,與宮城南墻相接。宮墻墻面與太極宮一樣為夯土板筑,只有各城門兩側及轉角處內(nèi)外表面砌有磚面。城基的寬度,據(jù)考古實測,除南面墻基用郭城北墻寬約9 米左右外,其他三面墻基均寬13.5米,深1.1米。城墻筑在城基中間,兩邊比城基各窄進1.5米左右,底部寬10.5米,構筑十分堅固。此外,在宮城北部之外,東、西、北三面都構筑有平行于宮城墻的夾城,亦為板筑土墻。北面夾城最寬,距宮城墻寬160米。東西兩面夾城距宮城墻寬均為55米。夾城的修筑,在宮城的后部,配合宮城城墻共同構成嚴密的防衛(wèi)體系結構。

點擊查看: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及復習資料

宮城共有九座城門,南面正中為大明宮的正門丹鳳門,東西分別為望仙門和建福門;北面正中為玄武門,東西分別為銀漢門和青霄門;東面為左銀臺門;西面南北分別為右銀臺門和九仙門。除正門丹鳳門有五個門道外,其余各門均為三個門道。在宮城的東西北三面筑有與城墻平行的夾城,在北面正中設重玄門,正對著玄武門。宮城外的東西兩側分別駐有禁軍,北門夾城內(nèi)設立了禁軍的指揮機關??“北衙”。整個宮域可分為前朝和內(nèi)庭兩部分,前朝以朝會為主,內(nèi)庭以居住和宴游為主。丹鳳門以南,有寬176米的丹鳳門大街,以北是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蓬萊殿、含涼殿、玄武殿等組成的南北中軸線,宮內(nèi)的其他建筑,也大都沿著這條軸線分布。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三大殿,正殿為含元殿。含元殿以北有宣政殿,宣政殿左右有中書、門下二省,及弘文、史二館。在軸線的東西兩側,還各有一條縱街,是在三道橫向?qū)m墻上開邊門貫通形成的。有名的麟德殿大約建于唐高宗麟德年間,位于大明宮北部太液池之西的高地上。此外有別殿、亭、觀等30余所。

唐僖宗時,大明宮屢遭兵火,最終于乾寧三年(896年)被燒毀。數(shù)年因為戰(zhàn)備的原因,宮殿的遺跡也都被除,此后便成為一片廢墟。

以上內(nèi)容就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大明宮為什么叫大明宮?》,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繼續(xù)了解相關資料,為以后深入學習歷史打下基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1012605.html

相關閱讀:高效高中歷史學習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