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地震云
地震云概論
地震云(Earthquake Cloud)是非氣象學中云體分類的一種預示地震的云體,在國際上的研究還較為表面,至今沒有一個共同觀點,現在日本和中國民間還有較多愛好它的研究者對它進行探索。也正是因為研究的不深入,現今地震學家和氣象學家對所有涉及地震云的問題一律進行了片面性否認或牽強的使用氣象學理論解釋。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不斷的地震云相關的數據收集和分析后,地震云將為地震預報事業(yè)做出巨大貢獻。
地震云形成
1、熱量學說:
地震即將發(fā)生時,因地熱聚集于地震帶,或因地震帶巖石受強烈引力作用發(fā)生激烈摩擦而產生大量熱量,這些熱量從地表面逸出,使空氣增溫產生上升氣流,這氣流于高空形成"地震云",云的尾端指向地震發(fā)生處。
2、電磁學說
地震前巖石在地應力作用下出現“壓磁效應”,從而引起地磁場局部變化;地應力使巖石被壓縮或拉伸,引起電阻率變化,使電磁場有相應的局部變化。由于電磁波影響到高空電離層而出現了電離層電漿濃度銳減的情況,從而使水汽和塵埃非自由的有序排列行成了地震云。
地震云普遍特點
云體高程:6000米
云體顏色:白色、灰色、橙色、橘紅色
共有特點:大風不易改變其形態(tài),天空和云有明顯界線,多出現波狀。
出現時間:早晨和傍晚
地震云形態(tài)
1、單條震云:為橫條狀的云,一般都是單條出現,條帶深淺分明,現有觀點認為淺的一端為震中。這種云很像飛機飛過之后留下的痕跡,所以又有人叫做飛機云。一般預示著2周以后有地震。
2、多條震云:成平行或者放射狀的云,對于平行的多條云,現觀測多為本地地震;而現有觀點認為放射狀云的震中是其成弧指向的圓心。這兩種云一般預示著2~6天以后的地震。
3、卷震云:垂直的向龍卷風一樣,或者像無風時垂直向上的煙柱一樣的云。現在沒有關于其震中判斷的說法,預示著三天以后地震;
4、魚鱗震云:由大塊云團在幾小時內形成的松散成魚鱗狀的云團,多與“多條震云”同時出現,云團深淺分明,現有觀點認為淺的一端為震中,預示著2~6天以后的地震。
5、團塊震云:是地震時震中出現的固體形狀的大塊的或者團狀的云,現有觀察記錄很少且認為定義為地震云較為牽強。
地震云詳細形態(tài)簡易分析
地震云的長度越長,則距離發(fā)生地震的時間就越近
地震云的顏色看上去越深,則所對應的地震的深度就越深
地震云持續(xù)的時間越長,則對應的震中就越近,地震云如果是灰色,地震很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1028743.html
相關閱讀: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 我國河流補給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