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是誰-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歷史 來源: 高中學習網


喜歡讀歷史的同學,可能會很輕松地說出很多歷史事件和相關人物,但大家可能并不了解他們之間的聯系。其實,掌握越多歷史常識,對于我們的歷史學習越有幫助,我們更容易理解歷史書中所描述的歷史事件。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焦國標《三皇五帝是誰?》,我們一起來了解這部分歷史知識。

何謂三皇五帝:

“皇”的原義是“大”和“美”,不作名詞用。戰(zhàn)國末,因上帝的“帝”字被作為人主的稱呼,遂用“皇”字來稱上帝,如《楚辭》中的西皇、東皇、上皇等。時又有天皇、地皇、泰皇之名,稱為“三皇”。在《周禮》、《呂氏春秋》與《莊子》中也始有指人主的“三皇五帝”,《管子》并對皇、帝、王、霸四者的不同意義作了解釋,但都未實定其人名。

三皇五帝是中國在夏朝以前出現在傳說中的“帝王”。現在看來,他們都是部落首領,由于實力強大而成為部落聯盟的領導者。秦始皇為表示其地位之崇高無比,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但是不同史家對“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義。三皇有五說,五帝也有五說。具體三皇是誰,五帝是誰,存在多種說法;旧,無論是按照史書的記載,還是神話傳說,都認為三皇所處的年代早于五帝的年代。大致上,三皇時代距今久遠,或在四五千年至七八千年以前乃至更為久遠,時間跨度亦可能很大;而五帝時代則距夏朝不遠,在4000多年前。

三皇

①燧人、伏羲、神農(《尚書大傳》);

②伏羲、女媧、神農(《風俗通義》);

③伏羲、祝融、神農(同上);

④伏羲、神農、共工(同上);

⑤伏羲、神農、黃帝(《古微書》)。

最后一種說法由于《古微書》的影響力而得到推廣,伏羲、神農、黃帝成為中國最古的三位帝王。此外,漢朝的緯書中稱三皇為天皇、地皇、人皇,是三位天神。后來在道教中又將三皇分初、中、后三組: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則人面蛇身或龍身;后三皇中的后天皇人首蛇身,即伏羲,后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媧,后人皇牛首人身,即神農。

五帝

(1)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大戴禮記》);

(2)庖犧、神農、黃帝、堯、舜(《戰(zhàn)國策》);

(3)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呂氏春秋》);

(4)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堯(《資治通鑒外紀》)。

點擊查看: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及復習資料

(5)少昊、顓頊、帝嚳、堯、舜(偽《尚書序》);以其經書地位之尊,以后史籍皆承用此說。于是這一三皇五帝說被奉為古代的信史;

(6)黃帝(軒轅)、青帝(靈威仰)、赤帝(赤?怒)、白帝(白招拒)、黑帝(汁先紀)(《周禮?天官》)

三皇五帝的象征

大抵三皇說所指諸人,是中國祖先處于史前各個不同文化階段的象征。有巢、燧人、庖犧(伏羲)分別代表蒙昧時期的低級、中級、高級三個階段;神農代表野蠻時代的低級階段;女媧則是更早的創(chuàng)世紀式的神人,在神話中又和伏羲結合創(chuàng)造人類。五帝說所指諸人,主要是父系家長制的部落聯盟盛期及其解體時或原始社會末期實行軍事民主制時期的一些部落酋長或軍事首長人物。

大部分的意見是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稱為“三皇”,黃帝、顓頊、帝嚳、堯帝、舜帝稱為“五帝”,這些說法起源于春秋戰(zhàn)國。

以上內容就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三皇五帝是誰?》,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繼續(xù)了解相關資料,為以后深入學習歷史打下基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1043096.html

相關閱讀:高中歷史知識記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