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羅巴洲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高中地理 來源: 高中學(xué)習(xí)網(wǎng)


歐洲全稱歐羅巴洲,是世界上經(jīng)濟(jì)最發(fā)達(dá)的大洲,歐洲國家大多屬于發(fā)達(dá)國家。歐洲的面積是世界第六,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于亞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歐洲東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東南以里海、高加索山脈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隔大西洋、格陵蘭海、丹麥海峽與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與非洲相望。歐洲最北端是挪威的諾爾辰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馬羅基角,最西端是葡萄牙的羅卡角。歐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陸,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歐亞大陸,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通常,根據(jù)政治、經(jīng)濟(jì)、文化或?qū)嶋H考慮,歐洲的邊界線并不總是一樣的,這就使得人們產(chǎn)生了幾個(gè)不同歐洲的觀念。

歐洲是歐羅巴洲的簡稱,歐羅巴一詞據(jù)說最初來自腓尼基語的伊利布一詞,意思是西方日落的地方或西方的土地。歐羅巴洲的名字還有一個(gè)傳說,宙斯喜歡上了一個(gè)叫歐羅巴的女人,就把自己變成一頭牛把歐羅巴帶到了歐洲,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歐洲。整個(gè)歐洲地勢的平均高度為330米,地形以平原為主,南部聳立著一系列山脈,總稱阿爾卑斯山系,其中勃朗峰海拔4807米,勃朗峰屬法國境內(nèi),成為西歐第一高峰。歐洲的河網(wǎng)稠密,水量豐沛,最長的河流是伏爾加河,長3690公里,第二大河是多瑙河,全長2850公里,是世界上流經(jīng)國家最多的河。歐洲的海岸線十分曲折,多半島、島嶼、海灣和內(nèi)海,北歐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是歐洲最大的半島。歐洲是有常住人口各洲中唯一沒有熱帶氣候的一洲,同時(shí)寒帶氣候所占的面積也不大,所以氣候溫和,降水分布較均。大部分為溫帶海洋性氣候,也有地中海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極地氣候和高原山地氣候等氣候。其中溫帶海洋性氣候最為典型。歐洲是世界面積排行第六的大洲,,也就是倒數(shù)第二大洲,面積為1017萬平方公里。

范圍

歐洲位于亞洲的西面,是亞歐大陸的一部分。它的北、西、南三面分別瀕臨著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和黑海,東部和東南部與亞洲毗連,宛如亞歐大陸向西突出的一個(gè)大半島。

歐洲的大部分位于北溫帶內(nèi),它是世界上有人定居的各洲中距離赤道最遠(yuǎn)的一洲。它沒有熱帶。

歐洲四個(gè)極點(diǎn)的位置分別是:東為北烏拉爾(東經(jīng)6610最西伊比利亞半島上的羅卡角(西經(jīng)931最北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的諾爾辰角(北緯718最南伊比利亞半島上的馬羅基角(北緯36)。

從海陸位置看,歐洲面對大西洋,背靠亞洲腹地,處于大陸西岸的位置。中緯度的大陸西岸,在大氣環(huán)流系統(tǒng)中屬于西風(fēng)帶,因此,歐洲的大部分地區(qū)終年吹拂西風(fēng),各地氣候深受大西洋的影響。

水平輪廓破碎是歐洲自然地理的一個(gè)顯著特點(diǎn)?偯娣e的三分之一以上屬于半島和島嶼,其中半島面積又占全洲面積的27%,這在世界各大洲中是獨(dú)一無二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是歐洲最大的半島,次大的半島有伊比利亞半島、亞平寧半島、巴爾干半島、科拉半島、日德蘭半島,克里木半島和布列塔尼半島等,歐洲諸島嶼中以大不列顛島為最大,著名的大島還有冰島、愛爾蘭島、西西里島、撒丁島、科西嘉島和克里特島等。

眾多的半島和島嶼把歐洲大陸邊緣的海洋分割成許多邊緣海、內(nèi)海和海灣。巴倫支海、挪威海、北海和比斯開灣是歐洲較大的邊緣海,白海、波羅的海、地中海和黑海等則深入大陸內(nèi)部,成為內(nèi);蜿戦g海。

巴倫支海是北冰洋的一個(gè)邊緣海,介于歐洲大陸與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法蘭士約瑟夫地群島和北地群島之間,面積達(dá)140萬平方公里左右,全部位于大陸架上。巴倫支海是亞歐大陸北面各邊緣海中深度最大的一個(gè),它的絕大部分在200~400米之間,平均深度為229米。它有廣闊的水道與北冰洋相連,因此海水的鹽度與大洋的鹽度相近,接近于35%。巴倫支海與北冰洋的其他邊緣海不同,由于西南部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即使在嚴(yán)冬時(shí)節(jié),表面水溫也可達(dá)4℃左右,因此這里雖然地處高緯,但是海水卻終年不凍。

白海實(shí)際上是巴倫支海深入歐洲大陸內(nèi)部的一個(gè)海灣,本身又有三個(gè)海灣:坎達(dá)拉克沙灣、奧涅加灣和德文斯克灣。白海面積不過9萬平方公里,平均深度只有89米。由于白海四面受陸地包圍,只有一條狹窄海峽與巴倫支海相通,北大西洋暖流不能到達(dá)這里,因此這里冬季的水溫低,自11月至翌年5月海面為冰雪覆蓋,呈現(xiàn)一片白茫茫景色,白海即因此得名。由于北德維納河和奧涅加河的大量河水注入白海,海域的南部海水含鹽度較低,在2。0~2。6%之間,北部海水的含鹽度可達(dá)3.0~3.08%。

在巴倫支海和白海有許多魚類和海獸,其中鳘魚、鯡魚、鱈魚和海豹是這里的主要水產(chǎn)。

歐洲西瀕大西洋,在大陸與深海盆之間有一片面積很大的大陸架,不列顛群島和北海即位于其上。這里原來是歐洲大陸的一部分,第四紀(jì)冰期以后,海水上升,北海才出現(xiàn),不列顛群島才形成。在北海海底仍然有歐洲古河道的蹤跡。北海北面的挪威海和南面的比斯開灣,大陸架都較狹窄,離開海岸不遠(yuǎn)即為深水海盆。

波羅的海位于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與歐洲大陸之間,面積38.6萬平方公里,大部分海域的深度在60~130米之間,平均深86米。它有許多海灣深入大陸,其中以波的尼亞灣為最大,幾乎占整個(gè)波羅的海面積的三分之一,較大的海灣還有芬蘭灣、里加灣等。由于有大量河水注入,加以緯度較高、蒸發(fā)量小和只有一些淺而窄的海峽與北海相通等原因,波羅的海的鹽度普遍很低,中部為7%左右,海灣中為2~3%,河口附近甚至全部是淡水。深層水的鹽度略高,但最高也不超過20%。冬季,中部表層海水水溫為1~3℃,在海灣和沿岸地區(qū)則降到0℃以下,波的尼亞灣和芬蘭灣東部從11月或12月起冰封,冰期一直延續(xù)到來年4月或5月。波羅的海的動物種類貧乏,但數(shù)量很多。

地中海和黑海是歐洲南部的兩個(gè)陸間海。地中海位于歐亞非三洲之間,黑海位于歐亞兩洲之間,兩海以達(dá)達(dá)尼爾海峽、馬爾馬拉海、博斯普魯斯海峽相通。地中海海域中半島和島嶼甚多,它們把地中海分割成幾個(gè)深淺不一的海盆,海底地形比較復(fù)雜。黑海除西北部有幾個(gè)小島外,基本上沒有島嶼,海底除西北部和北部的亞速海較淺外。大部分為水深1500~2200米的平原。地中海周圍或?yàn)槎嗌降陌雿u,或?yàn)榛哪⑷氲暮铀欢,而且夏季炎熱干燥,蒸發(fā)量大,因此海水鹽度高,表層海水的平均鹽度為3.8%,黑海有大量河水注入,表層海水的平均鹽度僅1.7~1.85%,底部也只有22.5%。黑海的海面稍高于地中海,由此產(chǎn)生了由黑海注入地中海的表流,在博斯普魯斯海峽,平均流速每小時(shí)2.3~4.6公里;同時(shí),在深處存在著自地中海注入黑海的反流,但流量較小。在直布羅陀海峽也有自大西洋流入地中海的表流和深處的反流。來自大西洋和黑海的表流是維持地中海水量平衡的重要因素。

地中海擁有豐富的生物資源,動植物種類總數(shù)在8000種以上。黑海的動植物種類則少得多,只有地中海的七分之一到六分之一。由于黑海上層海水的鹽度低,海水的垂直環(huán)流很弱,因而深層水經(jīng)常處于缺氧狀態(tài),并有大量硫化氫集聚。硫化氫帶從150~200米的深度開始,有機(jī)界只能生活在這個(gè)深度以上,從200米左右開始,直到海底,是一個(gè)沒有生命的世界。

水平輪廓破碎,陸地與海犬牙交錯(cuò),再加上歐洲的面積不大(1040萬平方公里),這就使得全洲各地距海都不太遠(yuǎn),東歐距海最遠(yuǎn)的地方也只有1600公里左右。這樣,就更加深了海洋對大陸的影響,加深了歐洲氣候的海洋性。

歐洲海岸線曲折,海灣眾多,這對人類的經(jīng)濟(jì)活動也提供了方便。

地形

歐洲的地形具有許多獨(dú)特性。 最高點(diǎn)位于阿爾卑斯山脈的勃朗峰,高度4807.1米。

首先,歐洲是世界上地勢最低的一洲,平均高度只有340米。高度在200米以下的平原約占全洲總面積的60%,平原所占比重之大,在各大洲中首屈一指。歐洲的平原西起大西洋沿岸,東迄烏拉爾山麓,綿綿數(shù)千公里,沒有間斷,形成橫貫歐洲的大平原。歐洲山地所占面積不大,高山更少,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僅占全洲總面積的2%。

第二,歐洲的地形,大體上可以以波羅的海東岸至黑海西岸一線為界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以平原占絕對優(yōu)勢,地形比較單一,西部則山地和平原互相交錯(cuò),地形比較復(fù)雜。地形的分布與地質(zhì)構(gòu)造基礎(chǔ)有著密切聯(lián)系。

第三,在第四紀(jì)冰期時(shí),歐洲存在著兩個(gè)大的冰川中心,一為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大陸冰川中心,一為阿爾卑斯山脈的山地冰川中心,前者對歐洲的影響很大,由于它的作用,歐洲北半部遍布冰川地貌。

西歐地勢較為平坦,為平原;中歐有阿爾卑斯山,氣溫較低;歐洲有四大半島(伊比利亞;亞平寧;巴爾干;斯堪的那維亞)三大平原(東歐、波德、西歐)氣溫與同緯度相比更暖和,這主要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

氣候

歐洲位于中高緯度地區(qū),西邊是海。海岸線受海水作用的影響而形成鋸齒狀,而海洋是控制氣候的主要原因。受海洋影響,歐洲氣候溫和、降雨豐富,相對濕度高并且多云,這一現(xiàn)象包括阿爾卑斯山北方的內(nèi)陸地區(qū)。歐洲大陸東邊降雨量則少,相對濕度低,天空晴朗,這一氣候現(xiàn)象廣及歐亞交接的的廣大山麓地區(qū)。這些影響沿著南北程帶狀分布,并且穿過挪威、丹麥與德國。阿爾卑斯山南面山區(qū)移動性的季節(jié)以亞熱帶高壓系統(tǒng)為主,因此此地區(qū)的雨量,隨著季節(jié)而有顯著的不同,冬季多雨,夏季則干旱。

夏季最高溫是在地中海區(qū)。雅典7月的平均氣溫是27℃,西班牙格拉納達(dá)為25℃,而意大利的都靈為23.5℃。夏季平均溫度向北方及沿海地區(qū)逐漸下降,挪威的特浪索和瓦爾多7月平均氣溫約為11℃和9℃。冬季時(shí),溫度由歐陸西南向東北逐漸下降;因此葡萄牙里斯本一月平均氣溫為10.5℃,前蘇聯(lián)的阿干折同月平均氣溫卻是-14.5℃,大西洋沿岸冬天的平均氣溫頗高,例如挪威境內(nèi)的北極圈沿岸冬季并不比紐約市冷。降雨量多集中在大西洋與地中海沿岸地區(qū),而西北海岸的島嶼降雨量也不少,例如不列顛群島。西北岸的降雨量多超過2000毫米,降雨量逐漸往東南方的黑海遞減。

自然資源

歐洲的礦物資源以煤、石油、鐵比較豐富。煤主要分布在烏克蘭的頓巴斯、波蘭的西里西亞、德國的魯爾和薩爾、法國的洛林和北部、英國的英格蘭中部等地,這些地方均有世界著名的大煤田。石油主要分布在喀爾巴阡山脈山麓地區(qū)、北海及其沿岸地區(qū)。其它比較重要的還有天然氣、鉀鹽、銅、鉻、褐煤、鉛、鋅、汞和硫磺等。阿爾巴尼亞的天然瀝青世界著名。歐洲的森林面積約占全洲總面積的3 9 % (包括俄羅斯全部)。占世界總面積的23 % 。西部沿海為世界著名漁場,主要有挪威海、北海、巴倫支海、波羅的海、比斯開灣等漁場。

地理集錦

多瑙河流經(jīng)9個(gè)國家,是世界流經(jīng)國家最多的河流。

亞速海最深處14米,是世界上最淺的海。

里海世界上最大的內(nèi)陸湖。

埃特納火山世界有記錄的噴發(fā)次數(shù)最多的火山。

俄羅斯世界陸地面積最大的國家,面積達(dá)1707萬平方千米。

梵蒂岡世界陸地面積最小的國家,面積僅0.44平方千米。

摩納哥人口密度約為16 000人/平方千米,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1052859.html

相關(guān)閱讀:2008年我國海域發(fā)生赤潮6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