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這種方法時,一要注意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知識實際出發(fā),使學生的想象有基礎;二要注意逐步推進,使學生想象跟得上,一步一步向前發(fā)展,順理成章,不能一蹴而就。
二、溫故----知新法。例如,《壯麗的山川》一課,教材重點之一是我國地形的三大特征:地形多種多樣;地勢西高東低,分為三級階梯;山地和高原分布的面積很廣。這三大特征如果由教師概括后讓學生照背,學生不但不理解,也記不祝教學時,如果將教材第三部分《我們的祖國》中有關地形的內容復習一遍,將這些內容一個一個地在《祖國地形圖》上安下家來,然后,用圖逐個分析出地形特征,效果就大不相同。分析地勢特征時,將《祖國地形圖》上不同地形區(qū)域分為三大塊:一塊是地勢最高的“世界屋脊”(含一個高原、一個盆地)為第一級;一塊是其他的高原盆地為第二級;一塊是丘陵平原為第三級。再運用地圖上下同顏色表示不同高度的知識,查明三大塊的高度差異,這樣,地勢三級階梯分布的特征就躍然紙上了。
三、橫向----借助法。如學習《錢塘潮》時,可播放浙江電視臺拍攝的專輯《錢塘潮》,聯(lián)系小語教材中的《觀潮》,加上教師生動的語言描繪,這樣,學生對錢塘潮雄偉壯觀景象的感受一定深刻。但是借助并不是代替,還要記住地理教學的特殊任務:淺顯解釋錢塘潮的成因,指出錢塘潮的危害。又如,學習沙漠知識時,可聯(lián)系小語教材中《沙漠里的船》,并指出:沙漠中的植物要適應干旱環(huán)境才能生存,駱駝這樣的沙漠動物也同樣要使自己適應干旱的環(huán)境,使學生初步認識不同地理環(huán)境下的動植物形態(tài)。小語教材中有關地理知識的課文很多,大多數(shù)安排在《地理》課程學習之前,完全可以橫向利用,借助這些知識來學習地理。
小學《自然》中的地理知識更多,諸如天文中的地球自轉、公轉,太陽高度,四季的成因,星空;地質中的巖石,礦產(chǎn),土壤;以及氣候和生物方面的知識,都可以借助來學習地理,小學《數(shù)學》中也有可借用的內容,比例尺的知識與《比和比例》的關系密切。地理中的比例尺實質上是一種比,并不是比例,不要因名稱相近而混淆起來。
橫向借助時,必須立足為地理教學服務,為學生編織網(wǎng)絡狀知識服務,不要把地理課上成語文課或自然課。
四、注入----“今天”法。無論多么新的教材,都由于編寫、審查、出版、發(fā)行等原因,到使用時,本來是“今天”的內容,都已成為“昨天”的了,因此,教學時要增補許多新的。屬于“今天”的內容。這在地理教學中尤為重要。如:學習《我國第一大河----長江》時,應增加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建設的內容;學習《我國第一大城市----上!窌r,要增加寶鋼和浦東開發(fā)區(qū)建設情況;學習《嶺南風光》時,不能忘記補充我國最大特區(qū)----海南特區(qū)的建設成就;學習《南極洲和北冰洋》時,可講《因紐特人今昔》(《人民日報》1995.12.10);學習《聯(lián)系各地的交通網(wǎng)》時,一定要補上京九鐵路建設情況,加上一幅京九鐵路示意圖(也可在原教學掛圖上加上京九線),將課本中“三橫三縱”的布局,改寫成“三橫四縱”的布局。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zhong/1057646.html
相關閱讀:2019高一年級地理必修三知識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