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復習后做作業(yè)
許多同學做作業(yè)時,通常是拿起題就做,一旦遇到困難了,才又回過頭來翻書、查筆記,這是一種不良的習慣。做作業(yè)的第一步應是先復習有關的知識。復習時可以采取“過電影”的方式,在頭腦中搜索一下課堂上老師所講解的知識,努力將所學知識回憶起來。若實在回憶不起來,再翻開課本或筆記閱讀對照,通過這種方式將所學知識溫習一遍,做到心中有數(shù)后再去做作業(yè)。
2、做作業(yè)要仔細審題
審題即分析理解題意,查明題中已知條件與未知條件,要求了解問題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從而在頭腦中形成并保持清晰的課題印象。許多同學在做作業(yè)時常常忽視審題,對審題采取漫不經(jīng)心的態(tài)度。在題意尚未理解,條件與問題間的關系尚未分析清楚之前就試圖解題,胡亂猜想、盲目嘗試。有的同學雖然能夠審題,但不夠仔細,對課題觀察分析得不全面、不深入,而遺漏了隱蔽的卻是重要的條件。還有的同學審題時所保持的課題印象不夠清晰,結果在解題過程中變得更加模糊,甚至遺忘了,以至于不知如何繼續(xù)下去。因此,我們必須學會仔細審題。審題時,首先要通讀全題,把整個題目的含義連貫起來。如果讀一遍未形成清晰的印象,可以再多讀幾遍。其次要注意題目中的特定語言,挖掘蘊含條件。例如,題目中說“增加了”與“增加到”是完全不同的意思,要仔細辨別,以免因理解錯誤而做錯題。
3、要獨立做題
在審題的基礎上,要自己動手動腦去獨立完成作業(yè)。遇到難題時,不要急于問老師、問同學,要自己多想想,爭取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攻克難關。絕不要自欺欺人,抄別人的作業(yè)。如果經(jīng)長時間細致、努力的思考仍不能解決問題,應請教老師或同學,在得到指點后,應認真思考癥結所在,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4、要學會獨立檢查
最后在做完題后,應該從頭到尾仔細瀏覽一遍,檢查一下解題的步驟、思路是否正確,個別地方是否有錯誤,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加以修改。檢查修改后才算完成了作業(yè)。 獨立檢查作業(yè),可以培養(yǎng)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做完作業(yè)對答案,交了作業(yè)等老師判對錯,自己心中完全沒有底,這不是好的學習態(tài)度。應當學會自己獨立地檢查、驗證作業(yè)的結果是否正確的本領。
檢查的方法很多,比如逐步檢查法,就是從審題開始,一步一步地檢查,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更正。這種方法往往不能發(fā)現(xiàn)在解題思路上的根本性錯誤,但可以檢查出計算和表達上的一些錯誤。再如重做法,做作業(yè)發(fā)現(xiàn)有錯誤,如果時間允許,干脆重做一遍,將兩次答案加以對照,看看是否一樣,如果不一樣,再分析一下原因是什么,對于修改較多的題目,也可以重做一下。不過一些綜合性的大題,如要重做一遍的話,時間往往不夠用,因此,重做法不適合綜合性的題。
■做法指南
三類習題作用不同
由于劃分的標準不同,作業(yè)習題可以有許多分類辦法。根據(jù)習題涉及的知識范圍和做習題的時間,可以把習題分為三類。了解了不同題型的作用,就應當自覺地去練習各種形式的習題,使自己的各種能力都得到發(fā)展。實際上,根據(jù)知識的內容,解題的思路和方法對習題進行分類,也是十分重要的。
■課后習題
這是指每節(jié)課所留的作業(yè)。這種作業(yè)題知識面窄,針對性強(當然是針對剛在課上學到的知識),難度比較小,這些作業(yè)題是比較容易完成的。課后習題屬于基礎題,是解答綜合性習題的“細胞”。認真做好了這些習題,將來才有可能去突破綜合性更強的難題。因此對這類課后習題,要深入鉆研,精益求精,達到熟練的地步。
■單元習題
單元習題指的是每章后面的習題。這些習題的知識范圍涉及全章,有的還要聯(lián)系到前面的章節(jié),題目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做了單元習題,可以把分節(jié)學到的知識有機地貫穿起來,使知識初步形成系統(tǒng)化。一般在進行完階段復習或專題復習后,使知識初步達到系統(tǒng)化的水平,這時再來做單元習題就會順手得多。做單元習題也是對階段復習或專題復習效果的一種檢測辦法。
■總復習題
一般在書的最后部分。當然,更多的總復習題是老師在期末考試、畢業(yè)考試或升學考試之前,精心選擇或編制的。這類題目涉及的知識范圍廣,有的要用到整本書,甚至幾本書的知識,有的還要跨學科?倧土曨},一般是在總復習時做,也就是在知識初步系統(tǒng)化以后,再來做總復習題。這時已經(jīng)是站在知識的全局和整體的高度上思考了,所以做起總復習題也就比較容易了。
凡是自認為知識已達到系統(tǒng)化的學生,不妨做點總復習題,檢驗一下自己的知識有沒有達到系統(tǒng)化的水平。由于總復習題綜合性強,涉及知識范圍廣泛,所以做適量的總復習題,可以促進知識的融會貫通,促進“知識之網(wǎng)”的形成?傊隹倧土曨},可以檢驗掌握知識的水平,可以促進知識系統(tǒng)化的形成。
■學法提醒
如何進一步提高作業(yè)的質量
要想進一步提高作業(yè)的質量,還要做好以下幾件事:一題多解,一題多想;對習題加以比較進行分類;更正錯題;習題要做得工整、簡明、條理清楚等等。上述做法,由于老師并不要求學生都必須做到,因此,有的學生做,有的學生就不做。作業(yè)質量上的差距,學習成績上的差別,往往就從這些地方開始拉開了。
■一題多解,從中選擇最佳解法
每做一道題,都要認真想一想,這道習題用了哪些概念和原理?解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什么?這道題考查的意圖是什么?除了這種解法以外,還有沒有別的解法?這些解法中哪一種最簡捷最恰當?有不少習題,客觀上存在著多種解法,要善于鉆研,通過對各種解法的比較,確定一種最佳解法抄寫在作業(yè)本上。這樣的作業(yè),從表面上看和別人的作業(yè)一樣,實際上質量卻是高的,做題遍數(shù)也比別人多出好幾倍,因為它是從多種解法中篩選出來的“最佳方案”。
■比較歸類,以少勝多
習題之多,有“題海”之稱,怎么辦呢?應該看到題目之間是有聯(lián)系有區(qū)別的。圍繞一個專題做了相當數(shù)量的習題之后,應當認真地把做過的題目整理一下。想一想這道題目在知識上屬于哪一類?在解題的思路和解題方法上又屬于哪一類?這些題目彼此之間有什么相似之處?又有什么不同之處?經(jīng)過這么一番比較,就可以把這些題目加以分類,使自己的眼界一下子從個別上升到普遍,再見到同類題目時,就比較容易納入自己頭腦中的分類系統(tǒng),使問題迅速得到解決。如果把這種比較歸類的“加工”工作做好了,抓住了每一類習題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習題,那么這一道題就可以抵得上十道題、百道題,再做題時,就增加了識別同類習題的本領?偨Y出來的帶有規(guī)律性的解題方法,就可以得到廣泛的應用,以后面對習題就不會再有浩如煙海,不知所措的感覺了。
當然,比較、歸納、分類的工作,一定要在自己做了相當數(shù)量的習題后再進行,要自己來“加工”,別人的分類,別人總結出來的典型例題,只能作為參考。如果自己不親自實踐,不親自動腦筋,而死背人家總結出來的類型題,想以此來套千變萬化的習題,做題能力就難以提高,其效果也往往極差。
■作業(yè)要保存好
按照知識系統(tǒng),定期將作業(yè)分門別類地保存起來,放進卷宗或“公文袋”中,到復習時,可隨手拿來參看。作業(yè)是學生平時辛勤勞動的成果,不注意保存好,就等于自己的勞動果實白白丟掉了。
來源:好教師的博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1057716.html
相關閱讀:提高學習效率的10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