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等書記載,長沙地區(qū)最早的大雪記錄當在二千年前,即公元前37年,西漢建昭二年,包括湖南長沙在內(nèi)的楚地,降了一場深五尺、形成災害的大雪。因為文獻失記,直到唐帝國以后的五代十國時期(950年),史書才第一次明確標記發(fā)生在長沙城的大雪,即:“潭州大雪,盈四尺。”潭州治地即今天的長沙。
明熹宗天啟元年(1621年),長沙、善化、益陽、瀏陽等地大冰雪,在善化(即今天的南長沙)大椿橋劉宅,“六人,一夜俱凍死。”;康熙年間湘江冰上“人馬可行”;清嘉慶五年(1800年),“長沙、善化、平江、湘鄉(xiāng)、晃州廳,九月大雪,深尺許”。
1954年的“大冰凍”起于1954年12月26日。當天晚上,“寒流開始第二次襲擾洞庭湖,洞庭湖全部堤垸很快就冰封雪蓋了,堤岸上的樹木被冰雪壓得弓變低垂,數(shù)十里電線被冰凌墜折。氣溫由20℃,驟然降到-8℃,風雪持續(xù)了11天,湖上的老人們說:這是洞庭湖20多年沒見過的大嚴寒大冰凍。”
1961年湖南歷史考古研究所編撰的《湖南自然災害年表》記載:在新中國成立以前的湖南地區(qū),有40日未解凍的(平江),冰凍達三個月之久。在冰雪為災的日子里,湖南的冰凍,時常有大雪或連續(xù)降雨,有降雪連續(xù)四十余日的(永州)、有積雪由小除日至次年二月始霽的(安化),有大雪深四五尺的(湘鄉(xiāng)、湘陰、平江、邵陽)。不僅損害林木果蔬,冰斃人畜,而且阻礙交通。
地理網(wǎng)有全面的地理知識,歡迎大家繼續(xù)閱讀學習。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1069115.html
相關閱讀:高中地理氣候?qū)n}難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