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李清照《金石錄后序》閱讀答案(附翻譯)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文言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題。
建中辛巳,余始歸趙氏。時先君作禮部員外郎,丞相1作吏部侍郎,侯2年二十一,在太學作學生。趙、李族寒,素貧儉,每朔望謁告出,質(zhì)衣取半千錢,步入相國寺,市碑文歸。相對展玩,自謂葛天氏之民也。
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飯蔬衣?,窮遐方絕域,盡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將,漸益堆積。丞相親舊或在館閣,多有亡詩、逸史,魯壁、汲冢所未見之書,遂盡力傳寫,浸覺有味,不能自己。后或見古今名人書畫,一代奇器,亦復脫衣市易。嘗記崇寧間,有人持徐熙《牡丹圖》求錢二十萬。當時雖貴家子弟,求二十萬錢豈易得耶?留信宿,計無所出而還之。夫婦相向惋悵者數(shù)日。
后連守兩郡,竭其俸入以事鉛槧3。每獲一書,即同共勘校,整集簽題。得書畫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盡一燭為率。故能紙札精致,字畫完整,冠諸收書家。余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葉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后。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甘心老是鄉(xiāng)矣!
收書既成,歸來堂起書庫大櫥,簿甲乙,置書冊。如要講讀,即請鑰上簿,關出卷帙。或少損污,必懲責揩完涂改,不復向時之坦夷也。是欲求適意而反取?栗。余性不耐,始謀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無明珠翡翠之飾,室無涂金刺繡之具,遇書史百家字不闕、本不訛謬者,輒市之,儲作副本。于是幾案羅列,枕席枕藉,意會心謀,目往神授,樂在聲色犬馬之上。
至靖康丙午歲,侯守淄川。聞金人犯京師。四顧茫然,盈箱溢篋,且戀戀,且悵悵,知其必不為己物矣。建炎丁未春三月,奔太夫人喪南來。既長物不能盡載,乃先去書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畫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無款識者,后又去書之監(jiān)本者,器之重大者。凡屢減去,尚載書十五車。
己酉夏五月,至池陽,被旨知湖州,過闕上殿。遂駐家池陽,獨赴召。六月十三日,始負擔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燦燦射人,望舟中告別。余意甚惡,呼曰:“如傳聞城中緩急,奈何?”戟手遙應曰:從眾必不得已先去輜重次衣被次書冊卷軸次古器獨所謂宗器者可自負抱與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馳馬去。
(節(jié)選自《〈金石錄〉后序》,有刪改)
注釋:《金石錄》,宋趙明誠所撰。該書著錄其所見從上古三代至隋唐五代以來,鐘鼎彝器的銘文款識和碑銘墓志等石刻文字,是中國最早的金石研究專著之一。本文節(jié)選自李清照為該書所做的序言。
1丞相:這里指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時為吏部侍郎。
2侯:指作者的丈夫趙明誠
3槧:古代用木削成以備書寫的版本,引申為刻本。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余始歸趙氏 歸:女子出嫁
B.冠諸收書家 冠:位居第一
C.衣去重采 重采:深色的衣服
D.始負擔舍舟 負擔:擔起行李
李清照《金石錄后序》閱讀答案(附翻譯)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竭其俸入以事鉛槧 以中否角勝負
B.丞相親舊或在館閣 后或見古今名人書畫
C.魯壁、汲冢所未見之書 乃先去書之重大印本者
D.是欲求適意而反取?栗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7.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趙氏夫婦有“盡天下古文奇字之志”的一項是( )(3分)
①盡力傳寫,浸覺有味,不能自己 ②竭其俸入以事鉛槧
③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后 ④如要講讀,即請鑰上簿,關出卷帙
⑤或少損污,必懲責揩完涂改⑥遇書史百家字不闕、本不訛謬者,輒市之
A.①②⑥ B.②③④ C. ①④⑤ D.③⑤⑥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節(jié)選的序文部分,集中筆墨詳細敘述了李清照夫婦二人收藏金石書畫等的聚散經(jīng)過。其中有苦,亦有樂。
B.李清照的父親當時是“禮部員外郎”,趙明誠的父親是“吏部侍郎”,她是以仕宦嫁與仕宦,但二人婚后生活卻過得很節(jié)儉。
C.每天坐在歸來堂烹茶,夫婦兩人往往會指著堆積的書籍比賽記憶力,誰勝誰先喝茶。得勝者常常故意把茶給潑了,反而喝不成。點滴小事,看似瑣屑,卻頗有情致。
D. 這些節(jié)衣縮食窮心盡力搜羅而得、“漸益堆積”以至于“盈箱溢篋”的金石書畫,卻不得不在金兵南侵時忍痛割舍,真乃人生一大痛矣!
9.斷句和翻譯。(10分)
(1)用“/”為下面的句子斷句。(4分)
從眾必不得已先去輜重次衣被次書冊卷軸次古器獨所謂宗器者可自負抱與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馳馬去
(2)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
①每朔望謁告出,質(zhì)衣取半千錢,步入相國寺,市碑文歸(3分)
②留信宿,計無所出而還之。夫婦相向惋悵者數(shù)日。(3分)
參考答案:
5.C(指有多種顏色的華麗衣服)
6.D(A.以:連詞,來;介詞,憑。B.或:有的人;有時。C.之:結(jié)構助詞,的;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D.而:連詞,表轉(zhuǎn)折。)
7.A(③寫夫妻的生活情趣;④⑤寫“收書既成”后閱讀時如何小心謹慎。)
8.C(“得勝者常常故意把茶給潑了”錯,不是故意為之。)
9(1)從眾/必不得已/先去輜重/次衣被/次書冊卷軸/次古器/獨所謂宗器者/可自負抱/與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馳馬去。(4分。錯1-2個扣1分,3-4個扣2分,5-6個扣3分,7個以上扣4分。當斷不斷,不當斷而斷,都算錯。)
(2)①每月初一、十五,明誠都請假出去,把衣服押在當鋪里,取五百銅錢,走進大相國寺,購買碑文回家。(3分,“質(zhì)”“市”各1分,全句大意1分。)
②我們把它留了兩夜,但找不到籌錢的辦法,又把畫還給了他。夫妻倆面對面惋惜惆悵了好幾天。(“計”“相向”各1分,全句大意1分。)
【參考譯文】
徽宗建中靖國元年,我才嫁給趙氏。當時我死去的父親是禮部員外郎,明誠的父親是禮部侍郎。我夫明誠年方二十一歲,正在太學做學生。趙、李兩家本是寒族,向來清貧儉樸。每月初一、十五,明誠都請假出去,把衣服押在當鋪里,取五百銅錢,走進大相國寺,購買碑文回家。二人相對,欣賞玩味,覺得很像遠古時代葛天氏的臣民那樣自由和快樂。
兩年以后,明誠出仕做官,便立下即使節(jié)衣縮食,也要游遍天涯海角,把天下的古文奇字全部搜集起來的志愿。日積月累,資料越積越多。丞相在政府工作,親戚故舊中也有人在秘書省的,常常有《詩經(jīng)》以外的佚詩、正史以外的逸史,以及從魯國孔子舊壁中、汲郡魏安?王墓中發(fā)掘出來的古文經(jīng)傳和竹簡文字,于是就盡力抄寫,漸漸感到趣味無窮,到了難以自控的地步。后來偶爾看到古今名人的書畫和夏、商、周三代的奇器,也還是脫下衣服把它買下來。曾記得崇寧年間,有一個人拿來一幅南唐徐熙所畫的《牡丹圖》,要二十萬錢才肯賣。當時明誠雖是貴家子弟,但要籌備二十萬銅錢,談何容易!我們把它留了兩夜,但找不到籌錢的辦法,又把畫還給了他。夫妻倆面對面惋惜惆悵了好幾天。李清照《金石錄后序》閱讀答案(附翻譯)
明誠復官后,又接連做了萊州和淄州的太守,把他的全部薪俸拿出來,從事書籍的刻寫。每得一本,我們就一起?,整理成集,題上書名。得到書畫和彝、鼎等古代酒器,也摩挲把玩或攤開來欣賞,批評上面的毛病。每晚品評,以燒完一枝蠟燭為標準。因此所收藏的古籍,都能做到紙札精致,字畫完整,超過許多收藏家。我天性博聞強記,每次吃完飯,和明誠坐在歸來堂上烹茶,指著堆積的書史,說某一典故出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猜中與否比賽勝負,作為飲茶的先后。猜中了,便舉杯大笑,以至把茶倒在懷中,起來時反而飲不到一口。真甘心在這個環(huán)境中過一輩子!
收書的任務既已完成,就在歸來堂中建起書庫,把大櫥編上了甲乙丙丁的號碼,中間放上書冊。如需講讀,就拿來鑰匙開櫥,在簿子上登記,然后取出所要的書籍。有時把書籍損壞或弄臟了一點,定要給以批評,并責令本人揩完涂改,不再像過去那樣隨便很不在意了。這真是想求得舒心,反遭致了恐慌不安。我性子實在忍耐不住,就想辦法不吃第二道葷菜,不穿第二件繡有文采的衣裳,頭上沒有明珠翡翠的首飾,室內(nèi)沒有鍍金刺繡的家具。遇到諸子百家的書籍,只要字不殘缺、版本不假的,就馬上買下,儲存起來作為副本。于是羅列在幾案上,堆積在枕席間,我們意會心謀,目往神授,這種樂趣遠遠超過那些追逐歌舞女色斗狗走馬的低級趣味的人。所以,我們雖然處在窮困之中,可是志趣卻不改變。
到了欽宗靖康元年,明誠做了淄州太守,聽說金軍進犯京師汴梁,一時間四顧茫然,只見滿箱滿籠都是書籍,一邊戀戀不舍,一邊悵惘不已,心知這些東西必將不為己有了。高宗建炎元年三月間,我的婆婆太夫人郭氏死于建康,明誠奔喪南來。多余的物品既不能全部載去,便先把書籍中重而且大的印本去掉,又把藏畫中重復的幾幅去掉,又把古器中沒有款識的去掉。后來又去掉書籍中的國子監(jiān)刻本、畫卷中的平平之作及古器中又重又大的幾件。經(jīng)多次削減,還裝了十五車書籍。
乙酉年夏五月,到池陽,皇帝有旨任命他知湖州,需上殿朝見。于是我們把家暫時安置在池陽,他一人奉旨入朝。六月十三日,開始挑起行李,舍舟登岸。他穿著一身夏布衣服,翻起覆在前額的頭巾,坐在岸上,精神如虎,明亮的目光直向人射來,向船上告別。此刻我的情緒很不好,大喊道:“假如聽說城里局勢緊急,怎么辦呀?”他伸出兩個手指,遠遠地答應道:“跟隨眾人吧。實在萬不得已,先丟掉包裹箱籠,再丟掉衣服被褥,再丟掉書冊卷軸,再丟掉古董,只是那些宗廟祭器和禮樂之器,必須抱著背著,與自身共存亡,別忘了!”說罷策馬而去。
李清照《金石錄后序》閱讀答案(附翻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1072421.html

相關閱讀:“上輦過郎署,問郎署長馮唐曰”閱讀答案(附翻譯)
《吳佑字季英》閱讀答案
《劉殷,字長盛》閱讀答案及翻譯
《溪亭林景熙》閱讀答案
《張嶷字伯岐》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