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王守仁《象祠記》閱讀答案及翻譯譯文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文言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象祠記 (明)王守仁

靈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宜尉安君,因諸苗夷之請,新其祠屋,而請記于予。予曰:“毀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薄靶轮埠尉雍?”曰:“斯祠之肇也,蓋莫知其原,然吾諸蠻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祀焉,舉而不敢廢也!庇柙唬骸昂缓?有鼻之祀,唐之人蓋嘗毀之。象之道,以為子則不孝,以為弟則傲。斥于唐,而猶存于今;壞于有鼻,而猶盛于茲土也,胡然乎?”

  我知之矣:君子之愛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烏,而況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則祠者為舜,非為象也。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不然,古之驁桀者豈少哉?而象之祠獨延于世。吾于是蓋有以見舜德之至,入人之深,而流澤之遠且久也。

  象之不仁,蓋其始焉耳,又烏知其終之不見化于舜也?《書》不云乎:“克諧以孝,???,不格奸”,“瞽瞍亦允若”。則已化而為慈父。象猶不弟,不可以為諧。進治于善,則不至于惡。不底于奸,則必入于善。信乎象蓋已化于舜矣!睹献印吩唬骸疤熳邮估糁纹鋰。象不得以有為也。斯蓋舜愛象之深而慮之詳,所以扶持輔導之周也。不然,周公之圣,而管、蔡不免焉。斯可以見象之既化于舜,故能任賢使能,而安于其位,澤加于其民,既死而人懷之也。諸侯之卿,命于天子,蓋《周官》之制,其殆仿于舜之封象歟?

  吾于是蓋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無不可化之人也。然則唐人之毀之也,據(jù)象之始也;今之諸苗奉之也,承象之終也。斯義也,吾將以表于世。始知人之不善雖若象焉,猶可以改;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雖若象之不仁,而猶可以化之也。
【注】①象祠:象的祠廟。象,人名,傳說中虞舜的弟弟。②有鼻:古地名,在今湖南道縣境內(nèi)。相傳舜封象于此。象死后,當?shù)厝藶樗遂魪R。③瞽瞍(gǔ sǒu):舜父名。④底:通“抵”,到。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 )(3分)
A.今之諸苗奉之也,承象之終也 承:依據(jù)
B.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 意:猜測

C.象猶不弟,不可以為諧 弟:為兄弟

D.據(jù)象之始也 始:開始,前期
5、下列表現(xiàn)舜的感化行為的一項是( )(3分)

①象之祠獨延于世 ②克諧以孝,???,不格奸 ③瞽瞍亦允若 ④天子使吏治其國 ⑤諸侯之卿,命于天子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⑤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宣慰使安君因當?shù)孛缑裰堉匦滦迯土讼箪,本文是作者應安君之請而專為象祠所作的一篇記,主要是記述象祠的來龍去脈。王守仁《象祠記》閱讀答案及翻譯譯文
B、天下無不可化之人,化的條件在于“君子之修德”, 本文的主旨具有鼓勵人改過從善的積極意義。
C、作者認為象受到祭祀的原因:一是舜德深入人心,百姓愛屋及烏;二是象在后期受到了舜德的感化,有德政于世。
D、作者認為周天子任命諸侯的卿的制度是仿效了舜封象的辦法。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①象之道,以為子則不孝,以為弟則傲。(3分)

譯文:
②君子之愛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烏,而況于圣人之弟乎哉?(3分)

譯文:
③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雖若象之不仁,而猶可以化之也。(4分)

譯文:
閱讀答案:
4、C。應為“兄弟和睦”,即“遵守悌道”。
5、B.①不是行為,是影響 ⑤是后世的做法。
6、A,本文主要是闡述道理:天下無不可化之人。
7、(見譯文)

靈博山上有座象祠。在山下居住的苗民,都把象當作神祭祀它。宣慰使安君根據(jù)苗民的請求,重新修整了象祠中的房屋,并請我為象祠作記。我問:“是把它毀掉呢,還是重新修復呢?” 宣慰使回答說:“重新修復它!薄爸匦滦迯退,憑什么呢?”(注:“居”在此處作“憑”解,和成語“居功自傲”的“居”一樣。)回答說:“這個祠廟的創(chuàng)建,大概沒有人知道它的原委了,然而我們居住在這里的苗民,從我們的父親、祖父追溯到曾祖父、高祖父以上,都尊敬信奉,并誠心祭祀他,全都不敢廢止呢!蔽艺f:“為什么會這樣呢?有鼻這個地方的象祀,唐代的人曾經(jīng)廢毀過。象的為人,作為兒子不算孝順,作為弟弟則顯得傲慢無禮。他在唐代受斥責,卻在今天還存留;他的祠廟在有鼻被拆毀,在這兒受禮敬的程度卻盛于那里,為什么會這樣呢?”

我知道這個道理了:君子喜愛這個人,會將愛推及到在這個人屋子上停留的烏鴉,何況對于圣人的弟弟呢?既然這樣,那么興建祠廟是為了舜,而不是象啊。如果不是這樣,那么古代桀驁不馴的人難道還少嗎?可唯獨象的祠廟延續(xù)在世。我由此更感受到了舜的德行的高尚,深入人心,而恩澤流傳久遠啊!

象的不仁愛,可能是他最初的情況,又怎么知道他最終沒有被舜感化呢?《尚書》中不是說:“舜能用孝心使家庭和諧,一天天上進向善,不走到邪路上去!薄八吹南寡鄣母赣H也變得忠誠老實了!本褪钦f(瞽瞍)已經(jīng)被感化為慈祥的父親了。象如果還不尊敬哥哥舜的話,就不能夠說是全家和睦了。不斷向善的方面發(fā)展,就不會演變?yōu)榧閻;不向奸惡方向發(fā)展,就一定會進入善的境界。確實如此啊,象已被舜感化了!

我由此更加(擁有)相信人的本性善良(的依據(jù)),天下沒有不可以被感化的人。既然這樣,那么唐人毀棄象祠,是根據(jù)象的早期表現(xiàn);現(xiàn)在苗民供奉象,依據(jù)的是象的后期表現(xiàn)。這個道理,我將向世人說明,使人們知道,即使像象那樣不善的人,也是可以改變的;而君子修養(yǎng)品德,如果到了最高境界,那么,即使(遇到)像象那樣的不仁愛,也還是可以感化他的啊。王守仁《象祠記》閱讀答案及翻譯譯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1082984.html

相關閱讀:張岱《城隍廟》閱讀答案附翻譯
文言文《柳》“柳貴于垂,不垂則可無柳”閱讀答案及翻譯
節(jié)選自《清史稿?方苞列傳》閱讀答案(附翻譯)
《王烈通識達道》閱讀答案
《六國論》拓展閱讀《心術 蘇洵》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