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老王》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高中記敘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作文網(wǎng):小編整理了關(guān)于《老王》賞析以供各位同學參考和學習,希望對于同學們的學習成績更上一層樓,也祝同學們的理解能力更好,祝大家學習進步!

  楊絳先生的散文向來得到很高的評價:嚴謹?shù)膶憣嵶黠L使她的散文渾然本色,親切可感;對道德尊嚴的執(zhí)著追求使她的散文充滿了人格的感召力;有距離的審美觀照、美丑善惡互現(xiàn)手法形成其散文清雅雋永、豁達沖淡的藝術(shù)風格;理性與感性緊密交融的語言使其散文既富理趣又頗具小說神韻!独贤酢肥菞罱{寫于1984年的一篇散文,在選入中學課本后,引起界內(nèi)人士的極大關(guān)注。關(guān)注焦點是大家公認的作品文眼:幾年過去了,我漸漸明白: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為什么楊絳先生每當想起老王,總是心生愧怍?從接受美學的角度說,任何一部文學作品存在之前,部分意義已經(jīng)存在,在文本結(jié)束的時候,意義仍然在繼續(xù)延伸,讀者有權(quán)按照自己的期待視野對作品做出自己的理解。文學作品的真正價值在于能使人思想發(fā)育、靈魂蘇醒,從而構(gòu)建出自己的精神大廈。就作品本身而言,筆者認為,理解《老王》中的愧怍,不能離開老王生活的那個特定的歷史背景,想想文革中的侮辱與被侮辱者損害與被損害者,以及他們對待那段寫滿侮辱與損害的歷史的態(tài)度,弄清老王不幸的深層原因(或者說生存環(huán)境),也許更容易把握愧怍的真正內(nèi)涵。我們不妨從三重關(guān)系入手,探索老王的不幸與楊絳先生的愧怍。
  我和老王經(jīng)濟關(guān)照與心靈相隔

  文章開篇就交代了我和老王的關(guān)系:我是坐車的,老王是拉車的,坐和蹬是不平等的,我們是主雇關(guān)系。一個常字交代了我照顧老王的生意,這也是老王對我感激不盡的原因之一。不同階層的人認識基點存在差異,情感交流必然存在隔的狀態(tài),所以我和老王之間的交流僅限于無話找話的說著閑話。老王也以自己的方式來表達這樣的一種珍惜: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價相等;送錢先生上醫(yī)院,堅決不肯拿錢,我送錢先生看病,不要錢。老王之所以如此,很重要的一點是在與楊絳一家的交往中,他感覺到了一種從他人那里未曾感受到的溫暖和親近,所以這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幫助與錢無關(guān)。盡管有些時候拿錢,但并非出自他的本意。也正是這樣的溫情,使得老王在自覺與不自覺中,獲得一種心靈的寄托。

  我謝了他的好香油,謝了他的大雞蛋,然后轉(zhuǎn)身進屋去。他趕忙止住我說:我不是要錢。我也趕忙解釋:我知道,我知道不過你既然來了,就免得托人捎了。這里的兩個趕忙含義不同。老王是知道楊絳轉(zhuǎn)身進屋的動作意味著什么,這是老王不愿接受的。楊絳并沒有理解老王的心情,免得托人捎了,則強調(diào)非給錢不可。出于一種自然反應,面對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里,簡直像棺材里倒出來的僵尸,骷髏上繃著一層枯黃的干皮,打上一棍就會散成一堆白骨的老王,楊絳害怕得糊涂了,一心想到的只是趕緊打發(fā)老王走,而打發(fā)老王走的最好方式就是錢物兩訖。老王知道自己行將就木,他之所以拖著直僵僵的病體,最后一次來到楊絳家,很顯然有他內(nèi)心的考慮,彌留之際要向我一家做最終的告別。然而,他的苦心最終遺憾地為楊絳所誤解(或者說是拒絕),使其成為一場簡單的經(jīng)濟交易。他與楊絳一家畢竟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楊絳與老王之間內(nèi)心深處的隔膜顯而易見,雙方對他們之間交往的理解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知識分子和底層勞動者在文化上、心理上有著無法逾越的鴻溝,隔著一層厚障壁。所以,劉禹錫宣稱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賈府的焦大不愛林妹妹。同樣,舊社會過來的知識分子楊絳不可能和沒有文化的老王有什么共同語言,有過多的交往,更不可能成為知心朋友或親如家人,只能一路上我們說著閑話。楊絳寫知識分子與勞動者的關(guān)系并非《老王》一篇,諸如《雜憶與雜寫》中的《林奶奶》《順姐的自由戀愛》《阿福和阿靈》等幾篇都是這方面的內(nèi)容,而楊絳的態(tài)度是一致的,就是對下層勞動者有著一種深切的憐憫與同情,但是這種同情與憐憫又是居高臨下的。
  老王和其他車夫們同行與不同道

  老王的生存面臨三大困難。職業(yè)危機他是單干戶,他靠著活命的只是一輛破舊的三輪車。情感孤獨有個哥哥死了,有兩個侄兒沒出息,此外就沒什么親人了。身體殘缺他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和同行比,同是底層的老王顯得孤單無助,處境艱難:同行們有組織,有親人,有健康的身體,能看透主顧趁機弄點實惠;老王只有真誠和善良以及做人的準則。

  老王一只眼是田螺眼,瞎的。瞎眼不但讓他沒了乘客,而且招致了別人的詆毀這老光棍大約年輕時候不老實,害了什么惡病,瞎掉一只眼,這句話所有的根據(jù)都來自惡意的臆測:大約亂猜疑,什么惡病瞎估計。老王除了要忍受獨眼、獨身、獨戶的不幸之外,還要忍受更深的不幸起碼的做人尊嚴被欺侮、被凌辱、被踐踏!老王的田螺眼竟然成為看客嘲笑的把柄,茶余飯后的談資,人心如此陰森!我們往往習慣地認為像老王這樣的人更容易得到社會大家庭的關(guān)心和幫助,我們習慣地相信好人終有好報,楊絳先生以尖利的筆尖刺破溫情脈脈的生活面紗,直指生活的疼痛和人性的黑暗,以老王身體、精神的雙重不幸促人怵惕,催人反省。愛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惡必書,斯為實錄,這是中國文學史上自孔子、太史公以來一直提倡并恪守的寫實作風,楊絳的散文創(chuàng)作無疑是堅定地實踐著這一文學主張:不虛美,不隱惡,原原本本,據(jù)實寫來。因此,老王的不幸,是一個時代底層勞動者受難的縮影,是時代的悲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1100119.html

相關(guān)閱讀:新聞短評: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shù)據(jù)公布(附答案)
《思想之河汩汩向前》閱讀及答案
實用類文本閱讀《星斗其文赤子其人》(附答案)
《荊軻刺秦王》《鴻門宴》閱讀答案
《美國飛虎隊中的“駝峰天使”》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