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姆趣聞軼事 來自物理網(wǎng)資料整理
1、靈巧的手藝是從事科學實驗之本
歐姆的家境十分困難,但從小受到良好的熏陶,父親是個技術熟練的鎖匠,還愛好數(shù)學和哲學。父親對他的技術啟蒙,使歐姆養(yǎng)成了動手的好習慣,他心靈手巧,做什么都像樣。物理是一門實驗學科,如果只會動腦不會動手,那么就好像是用一條腿走路,走不快也走不遠。歐姆要不是有這一手好手藝,木工、車工、鉗工樣樣都能來一手,那么他是不可能獲得如此成就的。
在進行了電流隨電壓變化的實驗中,正是歐姆巧妙地利用電流的磁效應,自己動手制成了電流扭秤,用它來測量電流強度,才取得了較精確的結果。
2、烏云和塵埃遮不住科學真理之光
1827年,歐姆發(fā)表《伽伐尼電路的數(shù)學論述》,從理論上論證了歐姆定律,歐姆滿以為研究成果一定會受到學術界的承認也會請他去教課。可是他想錯了。書的出版招來不少諷刺和詆毀,大學教授們看不起他這個中學教師。德國人鮑爾攻擊他說:“以虔誠的眼光看待世界的人不要去讀這本書,因為它純然是不可置信的欺騙,它的唯一目的是要褻瀆自然的尊嚴。”這一切使歐姆十分傷心,他在給朋友的信中寫道:“伽伐尼電路的誕生已經(jīng)給我?guī)砹司薮蟮耐纯,我真抱怨它生不逢時,因為深居朝廷的人學識淺薄,他們不能理解它的母親的真實感情。”
當然也有不少人為歐姆抱不平,發(fā)表歐姆論文的《化學和物理雜志》主編施韋格(即電流計發(fā)明者)寫信給歐姆說:“請您相信,在烏云和塵埃后面的真理之光最終會透射出來,并含笑驅散它們。”歐姆辭去了在科隆的職務,又去當了幾年私人教師,直到七、八年之后,隨著研究電路工作的進展,人們逐漸認識到歐姆定律的重要性,歐姆本人的聲譽也大大提高。1841年英國皇家學會授予他科普利獎章,1842年被聘為國外會員,1845年被接納為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為紀念他,電阻的單位“歐姆”,以他的姓氏命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1100515.html
相關閱讀:高考物理經(jīng)典實驗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