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理綜生物學實驗復習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Ⅰ)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生物 來源: 高中學習網


編者按:在近年的理科綜合能力測試中,實驗都是作為重要的考查內容之一,以突出學習能力和科學素養(yǎng)的考查為目標,其分值比例也是呈現(xiàn)逐年上升的趨勢,試題呈現(xiàn)形式愈趨靈活多樣。從2006年起,全國的各套理科綜合能力測試題,都對“實驗與探究能力”的4個層次,作了較為全面的考查。在2011年高考到來之際,我們有幸邀請到四川綿陽第一中學特級教師馮永康老師,就“高考理綜生物學實驗復習應該注意的問題”與師生進行系列交流和探討,以期對同學們的應考給予指點和幫助。 

 

1 教科書中高考實驗復習的基本方法

 

1.1 歸類復習

 

《考試大綱》(舊人教版)中“考試范圍”所列出的“實驗、實習和研究性學習”共有17項,對這17個實驗,都要做到以實驗流程圖為主線,① 突出實驗原理的理解和應用;② 熟悉實驗要用到的器材的選擇、作用和使用方法;③ 明確實驗設計的基本思路和實驗步驟的程序;④ 清楚實驗數(shù)據的測量、數(shù)據的處理方法;⑤ 強化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分析、實驗結論的歸納總結等。

 

     實驗類型

       考綱知識要點

 驗證性

 實驗

生物組織有機成分的

 

提取、分離和鑒定

(1)生物組織中還原糖、脂肪、蛋白質的鑒定

(2)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3)DNA的粗提取與鑒定

 顯微鏡下的觀察

(4)高倍顯微鏡的使用和觀察葉綠體

(5)細胞質流動的觀察

(6)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

(7)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與復原

 探究性

 實驗

 酶的催化特點

(8)比較過氧化氫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9)探索淀粉酶對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10)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

 設計與觀察

(11)植物向性運動的實驗設計和觀察

(12)設計實驗,觀察生長素或生長素類似物對植物生長發(fā)育的影響

(13)設計并制作小生態(tài)瓶,觀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

(14)觀察SO2對植物的影響

 調 查

(15)調查人群中的遺傳病

(16)種群密度的取樣調查

(17)調查環(huán)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

 

 

1.2 使用高倍顯微鏡必須注意幾個原則

 

使用顯微鏡觀察的實驗內容復習中,除了熟悉顯微鏡的基本結構和使用方法外,需要著重把握好以下幾個原則:

 

① 用眼原則:左眼注視目鏡,右眼睜開。這樣,一可減輕左眼疲勞,二方便繪圖。

 

② 物鏡選用原則:先低倍后高倍,由低倍到高倍,可以用低倍物鏡觀察清楚的就勿需使用高倍物鏡。

 

③ 準焦螺旋使用原則:先粗后細,由粗到細。

 

此外,目鏡和物鏡選用的差異、反光鏡和光圈的選用、裝片移動方向的確定、顯微鏡下視野中污物的判定,等等,都是應該引起注意的。    

 

1.3  實驗材料的選擇和試劑的配制

 

(1)還原糖的鑒定:要選擇含還原糖量較高、顏色較淺的材料,這樣顏色反應才明顯。通過實驗比較,顏色反應的明顯程度依次為蘋果、梨、白色甘藍葉、白蘿卜。

 

(2)脂肪的鑒定:要選擇富含脂肪的材料,如花生、蓖麻等,提前浸泡3~4 h。如果是新花生種子,可以不必浸泡,否則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

 

(3)蛋白質的鑒定:最好的實驗材料是雞蛋清,其蛋白質含量相對高,配制的提取液透明,與雙縮脲試劑反應后,顏色反應明顯,但蛋清液需要稀釋。

 

(4)在觀察葉綠體時,宜選用葉綠體大、數(shù)目少的材料。如陰生植物蘚類的葉、菠菜葉的下表皮(稍帶葉肉)等。由于在不同的光照下,葉綠體可以運動并改變在細胞中的分布位置。所以,在不同光照下采集的材料,其葉內葉綠體的形態(tài)有所不同。

 

(5)在觀察細胞質的流動時,要選用細胞質流動較快的植物,如黑藻的幼嫩葉片、南瓜幼苗的表皮毛、小麥的根毛、向日葵舌狀花瓣的表皮或大白菜內層葉片葉脈的表皮細胞等。選取實驗材料時,最好將所要取材的植物體置于溫暖的陽光下照射1~2小時,以使植物細胞處于旺盛的生活狀態(tài)。

 

(6)在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的實驗時,要選擇生活的、成熟的(具有大液泡)、有顏色的(如紫色洋蔥)植物細胞;沒有大液泡的植物細胞則質壁分離現(xiàn)象不明顯。死的植物細胞中的細胞膜,由于失去了選擇透過性,所以不能發(fā)生質壁分離。

 

(7)在有關酶的催化特點的探究實驗中,常選用動物新鮮肝臟做實驗材料,原因是細胞內的過氧化氫酶未被破壞,從而提高實驗現(xiàn)象的對比程度。也可選用植物的組織(如馬鈴薯的塊莖、蘿卜的肉質根等)做實驗材料。因為過氧化氫酶比較廣泛地存在于動植物組織細胞中。

 

(8)正確配制和使用斐林試劑與雙縮脲試劑:配制這兩種試劑時,都要用到NaOH溶液和CuSO4溶液,但配制時,溶液濃度不同,使用原理和方法也有明顯區(qū)別。(見下表)

 

 

 

斐林試劑

雙縮脲試劑

配方

甲(A)液

0.1 g/mLNaOH

0.1 g /mLNaOH

乙(B)液

0.05 g/mLCuSO4

0.01 g/mL CuSO4

使用方法

   甲、乙液混合均勻,現(xiàn)配現(xiàn)用

先A液后B液,不能混用

反應原理

 

及注意事項

斐林試劑中起實質作用的是生成的Cu(OH)42-絡離子,放置過長就會形成Cu(OH)2沉淀或CuCO3沉淀,因而無法反應。

雙縮脲試劑中起作用的是堿性環(huán)境中Cu2+(與蛋白質結合形成紫色絡合物),因而必須先后使用。使用CuSO4時,溶液不能過量,否則藍色的CuSO4溶液將遮蔽顯色反應中產生的紫色。

 

 

此外,在尿糖的鑒定等臨床研究或檢測中,常選用班氏試劑(Benedict試劑),因為班氏試劑較之斐林試劑,要穩(wěn)定一些,測定的效果也要靈敏一些!疚赐甏m(xù)】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111097.html

相關閱讀:近年高考生物試題的選材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