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1?3自然段)側重記敘,第三部分(5?6自然段)以說明為主,第二部分則突出抒情。事實上三者往往融為一體,很難截然分開,而三者結合的方式又不一樣。
有的在記敘的基礎上抒情。如第二自然段記敘“初至北營”“予羈縻不得還”及“被驅北往”三個階段不同形式的斗爭之后,接著寫“予分當引決,然而隱忍以行”。這兩句反映了作者矛盾的心情:既想以一死報國,又想以有生之年繼續(xù)求救國之策!拔羧嗽疲骸畬⒁杂袨橐病币痪洌乃枷敫星橛葹閺碗s:有對含笑就義的“昔人”南霽云的緬懷,有對自己的策勵,有中興宋王朝的熱望,也有為此而忍辱含垢的沉痛,并且說明了“隱忍以行”的原因。
有時在敘事的前后,都用具有強烈感情色彩的詞句直接抒情。如第二部分開頭的“嗚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幾矣!”結尾的“嗚呼!死生,晝夜事也,死而死矣;……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等,都直接抒發(fā)了百感交集的情思。而這種情思又是因追憶南奔途中“非人世所堪”的艱險遭遇引發(fā)出來的。中間記敘的種種面臨死地的情景,是這種情思賴以產生的基礎。兩者緊密結合,相得益彰。
有時將感情融入敘事。如第三自然段的“得間,奔真州,……日與北騎相出沒于長淮間,窮餓無聊,追購又急,天高地迥,號呼靡及”這幾句,記敘的是當時由中興有望到無可投奔的處境,同時反映出作者由興奮而悲憤的急劇變化的感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1111440.html
相關閱讀:高考名師手記:考場上快速讀懂文言文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