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高考競爭異常激烈,千軍萬馬爭過獨木橋,秋天到了,而你正以凌厲的步伐邁進這段特別的歲月中。這是一段青澀而又平淡的日子,每個人都隱身于高考,而平淡之中的張力卻只有真正的勇士才可以破譯。為了助你一臂之力,逍遙右腦為你精心準備了《高三語文必修五第一單元知識點:作為生物的社會》助你金榜題名!
(1)本文采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這篇科普文章具有散文化的傾向,可以看做是一篇科學隨筆。本文雖然不算嚴格意義上的論文,沒有羅列森嚴的論點論據,但還是具有獨特的論證方法的。首先,作者始終是在與人類行為的對比中談論生物的社會行為,始終認為人類行為與生物的社會行為有著共同性;其次,作者在論述中,無論是對人還是對其他生物,多從個體與群體兩個方面做比較分析,肯定群體的智慧,強調社會化的重要性;再次,對生物的社會行為的描述,有詳有略,先詳后略,以詳帶略(詳昆蟲類,略菌類、魚類、鳥類),這樣既抓住了典型事例細致剖析,又豐富了例證,也體現了由現象層面到理論探討逐步深化的過程。
(2)怎樣理解本文關于生物社會行為的論述?
作者論述昆蟲、魚類、鳥類等生物的社會行為,證明它們也有集體協作精神,而且隨著群體數量的增加,智慧也隨之增長,這些都來自他對自然界中社會性生物細心的觀察和思考。把這些生物的群體看成是一個龐大的生物體,更是作者的創(chuàng)見。但是要看到,作者談論生物的社會性,焦點還是在反思人類行為,意在批判傳統(tǒng)生物學人類中心主義甚至人類沙文主義的觀念,強調人類要有自我反省的意識,不然我們就會陷入因為盲目的自我崇拜而帶來的種種困境之中。無可否認,作者的論述有其幽默調侃的成分,觀點有其牽強偏激之處,但他的視角是獨特的,見解是獨到的,議論是深刻的,讀之給人以理性的啟迪和美感的享受。
(3)怎樣理解本文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
作者在闡述中,往往把人類行為與其他生物的社會行為比照映襯來談,即把人類的行為看做是“生物化”的,把生物的行為看成是擬人化的,這就形成了一種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如說人類“碰碰觸角”,說螞蟻“使用童工”等等。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作者的這種幽默的語言風格:首先,作者作為人類的??員,卻能“降格自貶”,以較低的姿態(tài)來談論生物的社會行為,體現出一種自嘲式的幽默;其次,作者作為一個生物學家,敢于向傳統(tǒng)觀念挑戰(zhàn),敢于闖別人不敢涉足的禁區(qū),表現出一種智慧上優(yōu)越的幽默;再次,作者作為通俗欄目的科普作家,要向大眾普及科學知識,激發(fā)大眾對科學的關注和熱愛,也要用幽默的語言化雅為俗,拉近同讀者的距離,吸引他們的閱讀興趣。
【同步練習題】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都正確的一項是()
A.窺見(kuī)勻稱(yùn)河堤(dī)堵塞(sè)
B.老嫗(ōu)?河(xiáo)拱橋(?ǒn?)疏浚(jùn)
C.翌日(lì)和諧(xié)殘損(sǔn)鳥瞰(kàn)
D.惟妙惟肖(xiào)并行不悖(bèi)姹紫嫣紅(yān)
解析:A項,“勻”應讀“yún”;B項,“嫗”應讀“yù”;C項,“翌”應讀“yì”。
答案:D
2.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簇擁彩虹別致巢臼
B.造形棧橋陡坡駐足
C.婉如橋墩愜意悠久
D.徜徉古樸迥異橢圓
解析:A項,“巢臼”應為“窠臼”;B項,“造形”應為“造型”;C項,“婉如”應為“宛如”。
答案:D
3.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全正確的一項是()
A.駐足(停留)勝景(勝利)
B.窺見(從縫隙里看)豁亮(亮)
C.鳥瞰(看)惟妙惟肖(相似)
D.匝道(周)巧妙絕倫(絕對)
解析:A項,勝景(美好);B項,窺見(暗中觀察);D項,巧妙絕倫(極、最)。
答案:C
4.按合理的順序排列下列句子順序的一項是()
、偬K州園林可絕不講究對稱,好像故意避免似的。②這是為什么?③我想,用圖畫來比方,對稱的建筑是圖案畫,不是美術畫,而園林是美術畫,美術畫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講究對稱的。④東邊有了一個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邊絕不會來一個同樣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樣的回廊。⑤我國的建筑,從古代的宮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絕大部分是對稱的,左邊怎么樣,右邊也怎么樣。
A.①②④③⑤B.①④②⑤③
C.⑤①④②③
D.⑤②③①④
解析:做順序調整判斷題,一般不要忙著找“第一句”,而要先尋找邏輯上結合最緊密的句子。以本題為例:①句講“蘇州園林可絕不講究對稱,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下面就應該舉例子來說明,也就是④句,所以①④兩句肯定緊挨著,于是就排除了A項;再下面就該交代蘇州園林不講究對稱的原因了,那就是②③兩句了,②③兩句是一組設問句,②問③答,②前③后,于是我們就確定了①④②③的順序,從而選出正確答案。
答案:C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1112736.html
相關閱讀:高考生物復習方法 這些彎路不能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