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知識點必修一:常見遺傳疑難問題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生物 來源: 高中學習網


【導語】高二時孤身奮斗的階段,是一個與寂寞為伍的階段,是一個耐力、意志、自控力比拚的階段。但它同時是一個厚實莊重的階段。由此可見,高二高中三年的關鍵,也是最難把握的一年。為了幫你把握這個重要階段,逍遙右腦整理了《高二生物知識點必修一:常見遺傳疑難問題》希望對你有幫助!

  1.Aa是一對等位基因,AA;aa也是一對等位基因嗎?

  分析:許多參考書上都告訴我們,含等位基因的個體是雜合體,使我們認為A與a才是等位基因的關系。如果這樣,A與A,a與a是什么關系呢?難道是非等位基因的關系?事實上,等位基因指的是存在于同源染色體上相同位置的基因。包括AA;aa。是什么讓我們出現認識的錯誤呢?課本上等位基因的定義是:存在于同源染色體上相同位置,能控制一對相對性狀的基因。使我們誤認為Aa既含控制顯性性狀的A基因,又含控制隱性性狀的a基因,才屬一對等位基因。實際上,AA,Aa,aa三對基因一起控制一對相對性狀。在完全顯性的前提下,基因型為Aa的個體,其性狀表現只是顯性而非一對相對性狀。那么,純合體,雜合體顯然也不能以是否含等位基因作為判斷的依據。而應該以基因型是否由一個顯性基因和一個隱性基因組成作為依據。

  2.基因重組現象僅存在于真核生物嗎?

  分析:基因重組指的是非等位基因之間的重新組合現象。通過基因重組,能夠產生新的基因型。它是生物變異的重要來源。對真核生物而言,在減數*過程中,第一次*的四分體時期可能發(fā)生的有效交叉互換現象,和第一次*后期的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現象,都能實現基因重組。但對于不能進行減數*的生物如細菌等,卻可以通過細菌雜交?轉導等過程實現基因重組。顯然,減數*不是實現基因重組的唯一途徑。例如我們應該把通過轉基因技術而實現的變異視作基因重組而非基因突變。

  3.配子細胞中一定無同源染色體嗎?

  分析:由于課本上把細胞*過程染色體的數量以二倍體為例加以表示,所以使我們認為配子細胞中一定無同源染色體,許多題目也錯誤地引導了學生。事實上,通過對多倍體的染色體存在特點分析不難發(fā)現,配子細胞中是完全有可能存在同源染色體的。

  4.無籽西瓜的培育過程中,可以用四倍體作父本,二倍體作母本嗎?

  分析;如果我們按照以上方法培育無籽西瓜,會發(fā)現最終得到的無籽西瓜只是沒有種子的胚和胚乳部分,而硬殼(種皮)卻依然存在。這當然不符合實際要求,是不可行的。另外,用四倍體作母本,二倍體作父本時,三倍體西瓜開的第一朵雌花形成的西瓜也會有硬殼,必須摘除。

  5.秋水仙素為什么能誘導多倍體的產生?

  分析:勤于思考的同學往往會問:秋水仙素在細胞*時前期能阻斷紡錘絲或星射線的生成,使其斷裂,進而阻止紡錘體的形成,阻止細胞正常的*。但染色體數目怎么會加倍呢?出現以上問題絕非偶然。許多生物老師在講解細胞*特點時形象地告訴學生后期著絲點斷裂是由于絲狀物的牽引所致,那么現在前期紡錘體破壞了,只能導致未*的細胞中每條染色體含一對姐妹染色單體,2個DNA分子,而染色體的數量不應該變化。實際如何呢?著絲點一分為二,姐妹染色單體的分離并非是被動地被絲狀物拉斷,而是主動的斷裂。也就是說,染色體數目加倍根本與紡錘體無關。經實驗證明,著絲點*與細胞質的鈣離子存在有關。這樣,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6.同一生物個體的不同組織細胞,DNA相同嗎?mRNA,蛋白質呢?

  分析:許多同學認為同一生物體不同種類的組織細胞,均是起源于受精卵經有絲*得到,所以遺傳物質一定相同,那么,經轉錄和翻譯的過程,所含的mRNA?蛋白質分子種類也一定相同。以上說法前半部分正確,而后半部分錯誤,因為忽略了細胞的分化所導致的遺傳物質的變化。很明顯,例如同一個人的紅細胞中含血紅蛋白,但其它類型體細胞如肝細胞中就沒有,同樣,肝細胞中含乙醇脫氫酶,但其它類型體細胞如紅細胞中沒有等。遺傳物質相同,受其影響和控制的mRNA?蛋白質為什么可以不同呢?原來,經細胞分化,不同種類的體細胞中基因的種類和數量雖然相同,但都只有部分基因能實際指導轉錄和翻譯。即細胞分化使部分基因失去活性,且這些基因在不同組織細胞中的種類有所不同,結果就導致了總的遺傳物質相同,卻得到了不同的mRNA和蛋白質,當然也可以認為參與控制轉錄與翻譯的基因總量多少,能一定程度上反映該類細胞全能性的相對大小。

  7.在細胞圖的判斷中,無同源染色體是否可以作為該細胞一定處于減數*第二次*過程的依據?

  分析:處于減數*第二次*過程的細胞,通常我們認為無同源染色體的存在。因為在減數*第一次*的后期,實現了同源染色體的兩兩分離。但是,無同源染色體是否可以作為該細胞一定處于減數*第二次*過程的依據呢?其實,通過對植物的花藥離體培養(yǎng),動物的單性生殖如蜜蜂的孤雌生殖等現象不難看出,無同源染色體的配子也完全可以進行有絲*。那么,顯然不可以簡單地把有無同源染色體作為判斷細胞*方式的依據。

  【導語】逍遙右腦整理《高二地理知識點: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2》,以及最全的高考備考資料,有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文綜、理綜復習學習資料,復習講義、聽力材料、作文素材,歷年真題試題下載及答案解析,完備的資料庫為廣大考生提供全面的備考參考。





 。1)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選擇性,臭氧吸收紫外線,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紅外線。對可見光吸收的很少。②反射作用:云層和顆粒較大的塵埃。云層的反射作用最顯著。③散射作用:空氣分子或微小塵埃,使一部分太陽輻射不能到達地面。


 。2)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大氣吸收地面輻射并產生大氣逆輻射(射向地面的大氣輻射),把部分熱量歸還給地面,云層越厚大氣逆輻射越強。


  5、全球近地面有7個氣壓帶(高低壓相間分布),6個風帶。


  (1)低緯度環(huán)流:


 、俪嗟赖蛪簬В阂驗闊崃ψ饔眯纬,氣流輻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帶。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熱帶雨林氣候(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東南亞的馬來群島)


 、诟睙釒Ц邏簬В阂驗閯恿ψ饔枚纬桑瑲饬髟30度緯度上空聚積而下沉,形成少雨帶(東亞季風區(qū)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區(qū)形成熱帶沙漠氣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亞的沙漠、北美美國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魯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亞大沙漠)


 、坌棚L帶: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壓的氣流,在北半球右偏成東北信風,在南半球左偏成東南信風。


 。2)中緯度環(huán)流:


 、芨睒O地低壓帶:由來自低緯的暖氣流與來自高緯的冷氣流相遇運動上升而形成。形成溫帶多雨帶。


 、葜芯曃黠L帶:由副高吹向副極地低壓帶的氣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風,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風,習慣上叫西風,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區(qū),在大陸西岸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歐洲西部、北美西部如加拿大的溫哥華附近、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側、澳大利亞南端及塔斯馬尼亞島、新西蘭等)


 。3)高緯環(huán)流:


 、迾O地高壓帶:因為熱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氣下沉,形成少雨帶。不過極地因為氣溫低,蒸發(fā)更少,所以極地屬于降水量大于蒸發(fā)量的地區(qū),為濕潤地區(qū)。


  ⑦極地東風帶:由極地高壓帶吹向副極地低壓帶的氣流,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成東北風,南半球左偏成東南風。


  (4)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移動的原因: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動。△移動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5)單一氣壓帶或風帶作用形成的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赤道低氣壓帶)、熱帶沙漠氣候(副熱帶高氣壓帶)、溫帶海洋性氣候(中緯西風帶)。


 。6)氣壓帶、風帶移動形成的氣候類型:熱帶草原氣候(夏季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冬季受低緯信風帶控制)、地中海氣候(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冬季受中緯西風帶控制)。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1112738.html

相關閱讀:高中生物教學的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