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鑒賞閱讀 每日一篇:《讓縣自明本志令》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高中語文 來源: 高中學(xué)習(xí)網(wǎng)

作者:曹操

孤始舉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巖穴知名之士,欲為一郡守,以建立名譽;故在濟南,始除殘去穢,平心選舉,違迕諸常侍①。以為強豪所忿,恐致家禍,故以病還。于譙②東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讀書,冬春射獵。然不能得如意。

后征為都尉,遷典軍校尉,意遂更欲為國家討賊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將軍,然后題墓道言“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而遭值董卓之難,興舉義兵。是時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損,不欲多之。

后領(lǐng)兗州,破降黃巾三十萬眾。又袁術(shù)僭號于九江,下皆稱臣,人有勸術(shù)使遂即帝位,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討禽其四將,獲其人眾。及至袁紹據(jù)河北,兵勢強盛,孤自度勢,實不敵之;但計投死為國,以義滅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紹,梟其二子。又劉表自以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卻,以觀世事,孤復(fù)定之,遂平天下。身為宰相,人臣之貴已極,意望已過矣。

今孤言此,若為自大,欲人言盡,故無諱耳。設(shè)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dāng)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然欲孤便爾委捐③所典兵眾,以還執(zhí)事,歸就武平侯國④,實不可也。何者?誠恐己離兵為人所禍也。既為子孫計,又己敗則國家傾危,是以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此所不得為也。前,朝恩封三子為侯,固辭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復(fù)以為榮,欲以為外援,為萬安計。然封兼四縣,食戶三萬,何德堪之!江湖未靜,不可讓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辭。今上還陽夏、柘、苦三縣戶二萬,但食武平萬戶,且以分損謗議,少減孤之責(zé)也。

注:①常侍:也稱中常侍,皇帝的侍從近臣,掌管宮廷文書和傳達皇帝命令。東漢末年,中常侍改用宦官,權(quán)勢很大,地方官多逢迎他們。②譙(qiáo):今安徽亳縣。曹操的故鄉(xiāng)。③委捐:放棄,交出。④武平侯國:建安元年,獻帝以曹操為大將軍,封武平侯。

【賞析】這篇文章載于《三國志·魏書·武帝紀(jì)》。《三國志》為“前四史”之一,由陳壽所著,裴松之作注。陳壽所著《三國志》,取材精審,文辭簡約,但史料相對不足。裴松之為之補充了大量原始史料。選文即出自裴松之注引的《魏武故事》中。

《讓縣自明本志令》是一篇展現(xiàn)曹操政治思想和心聲的奇文。文章一開頭主要敘述他起初的志向只是做好一個郡守,因政局黑暗,于是想隱居讀書射獵。后來被征為典軍校尉,愿為國建立功業(yè),得到封侯,做征西將軍。他在董卓之亂后興舉義兵,初舉兵時并不打算多招募士兵。這說明他自己的“志”本不廣。后來消滅了袁術(shù)、袁紹、劉表,平定了北方。由于屢建功業(yè),身為宰相,已經(jīng)是過于“所望”了。他認(rèn)為自己是國家統(tǒng)一的維護者,并無代漢自立之心。他之所以不肯釋兵權(quán),完全是為了自衛(wèi),亦是為了衛(wèi)國,為此目的,不妨讓子輩受恩封,借此為外援,作為萬全之計。最后申明了讓縣的原因,在于不貪天之功,并以損謗。

魯迅評價曹操的散文,具有清峻、通脫的風(fēng)格。此文通篇實話娓娓道來,充分展現(xiàn)了曹操的文學(xué)才華,也凸現(xiàn)他個人獨特的魅力。文中曹操借退還皇帝加封三縣之名,表明自己的本志,反擊了朝野“托名漢相,實為漢賊”“欲廢漢自立”等謗議,表達了以平定天下、恢復(fù)統(tǒng)一為己任的政治抱負(fù),寫得坦白直率,氣勢磅礴,表現(xiàn)出政治家的氣度和見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1135566.html

相關(guān)閱讀:2019年高考語文備考答題技巧:文字表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