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一冊)必修教材與試驗修訂本必修教材的比較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生物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人教社2003年高中《生物》第一冊(必修)(以下簡稱“必修本”)是在2000年版高中《生物》第一冊(試驗修訂本必修)教材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為了更好領會“必修本”在哪些方面作了修改與調(diào)整,筆者對比了以上兩本教材,歸納、分析出“必修本”的修改知識點共68處,主要為以下五方面:

1.修訂了部分概念

(1)滲透壓  刪去了滲透壓的概念及相關的注釋。

(2)原生質  刪去該比較抽象的概念。

(3)新陳代謝  將原定義的“活細胞中”改為“是生物體內(nèi)”全部有序的化學變化的總稱。由于多細胞生物體的細胞內(nèi)或細胞外進行的化學變化(如消化過程)都屬于新陳代謝,所以修改后概念內(nèi)涵擴大、更科學。

(4)自由擴散  刪去原定義中對自由擴散物質的限定詞“被選擇吸收的”幾個字。

(5)光反應的部位  將“光反應階段的化學反應是在葉綠體內(nèi)的囊狀結構上進行的”改為“……是在葉綠體內(nèi)的囊狀結構薄膜上進行的”。電子傳遞鏈的成分均位于囊狀結構薄膜上,修改后更具體、準確。

(6)暗反應階段  在光合作用的暗反應階段,CO2固定后首先形成三碳化合物3-磷酸甘油酸,然后被[H]還原成3-磷酸甘油醛,后者的一部分形成糖類,另一些形成五碳化合物。所以“必修本”作了如下修改,將原“一些三碳化合物……被氫[H]還原,然后經(jīng)過一系列復雜的變化,形成糖類。另一些三碳化合物……又形成五碳化合物”改為“三碳化合物……被氫[H]還原。其中,一些三碳化合物經(jīng)過一系列變化,形成糖類;另一些三碳化合物……又形成五碳化合物”。修改后不會產(chǎn)生歧義。

(7)滲透作用  增加了水分子的運動方向,改為“水分子……從低濃度向高濃度溶液的擴散,叫做滲透作用。”使定義更完整。

(8)代謝類型  這一段作了較大的修改。關于“自養(yǎng)型”的概念,作了如下修改:將“總之,生物體……把從外界環(huán)境中攝取的無機物轉變成為自身的組成物質,并且儲存能量,這種新陳代謝類型叫做自養(yǎng)型!毙薷臑椤翱傊,自養(yǎng)型生物……能夠以光能或無機物氧化所釋放的化學能為能源,以環(huán)境中的二氧化碳為碳源,來合成自身的組成物質,并且儲存能量!标P于“異養(yǎng)型”的概念,作如下修改:將“總之,生物體……把從外界環(huán)境中攝取的現(xiàn)成的有機物轉變成為自身的組成物質,并且儲存能量,這種新陳代謝類型叫做異養(yǎng)型。”修改為“總之,異養(yǎng)型生物……是以環(huán)境中現(xiàn)成的有機物作為能量和碳的來源,將這些有機物轉變成自身的組成物質,并且儲存能量!毙薷暮竺鞔_了“自養(yǎng)型”和“異養(yǎng)型”生物的能量來源和碳的來源。同時對舉例也作了修改,厭養(yǎng)型生物將乳酸菌改為破傷風桿菌,這是因為破傷風桿菌是嚴格的厭氧型生物,而乳酸菌則有專性厭氧、兼性厭氧等多種類型,修改后更嚴密。

2.刪去或合并了部分實驗

(1)實驗一  全面定義了還原糖(補充了游離酮基);將“可溶性還原糖”改為“還原糖”,因為還原糖均可溶,修改后避免了誤解。將實驗材料“黃豆”改為“大豆”,更規(guī)范。在實驗操作方法中將使用高倍鏡的方法單獨列為一點。

(2)實驗二和實驗三  將“實驗二高倍顯微鏡的使用和觀察葉綠體”和“實驗三觀察細胞質的流動”合并為“實驗二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細胞質流動”(由此后面的實驗序號數(shù)依次提前),此處刪去使用高倍顯微鏡的具體方法,避免重復。

(3)實驗六  在實驗標題“探索淀粉酶對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中,去掉結論性的“水解”兩字,將實驗原理中“就可以看出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學反應”,改為“就可以看出淀粉酶是否能催化這兩種化學反應”(對目的要求2中的內(nèi)容做相同改動),去掉了結論式語句,真正體現(xiàn)探索性。

(4)實驗七  將“探索影響淀粉酶活性的條件(選做)”冊去,降低難度,將探索溫度對酶活性影響的實驗調(diào)整到全一冊(選修)中。

(5)實驗六  對原“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中所要求的“畫出一條細而直的濾液細線”改為“畫出一條直的濾液細線”,突出關鍵點是線要直。

3.刪去超綱的內(nèi)容,將部分必修內(nèi)容改為選修內(nèi)容

(1)光合作用  刪去倒數(shù)第一段“長期以來,……光合作用的產(chǎn)物是有機物和氧”整段內(nèi)容。

(2)胚胎發(fā)育  刪去第一段及動物極、植物極的概念。

(3)第七節(jié)內(nèi)環(huán)境與穩(wěn)態(tài)  刪去此節(jié)內(nèi)容,調(diào)整至全一冊(選修)中,與選修教材內(nèi)容上下銜接。

4.增加和修改了部分“小資料”和旁欄內(nèi)容

(1)增加旁欄(10頁)  “人體缺Fe或缺Zn時會出現(xiàn)什么癥狀?”聯(lián)系實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增加旁欄(25頁)  思考人體白細胞吞噬入侵細菌等有何作用和意義,加深對細胞內(nèi)吞和外排作用的理解。

(3)增加旁欄(48頁)  比較酶與一般催化劑(H+)催化作用有何不同,加深對酶專一性的理解。

(4)增加小資料(37頁)  突出了子細胞不僅能從親代細胞獲得相同的成套染色體,而且能從親代獲得各種細胞器,以及是如何從親代獲得線粒體、葉綠體等細胞器的。開闊了視野,利于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

(5)修改小資料(53頁)  將“同位素標記法”由小資料改為正文小字部分。強調(diào)了同位素標記法是一重要的科學研究方式。

(6)修改小資料“紅螺菌”(76頁)  此部分內(nèi)容修改較大,將紅螺菌是“光能異養(yǎng)型細菌’’改為“典型的兼性營養(yǎng)型細菌”,并詳細介紹了其不同環(huán)境條件下營養(yǎng)類型會發(fā)生改變,使內(nèi)容表述更完整。

(7)修改旁欄(63頁)  將旁欄問題“N、P、K、B在植物生活中各起什么作用?植物缺乏N、P、K、B時各表現(xiàn)出什么癥狀?”改為“N、P、K在植物生活中各起什么作用?植物體缺乏Fe和B時,各表現(xiàn)出什么癥狀?使提問內(nèi)容不重復,更有針對性。

5.調(diào)整了課后復習題,增加了分析簡答題

(1)復習題(49頁)  增加了有關酶催化反應速率與反應物濃度關系曲線圖的分析說明題,有利于培養(yǎng)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復習題(62頁)  增加了關于植物吸收水分和蒸騰水分的數(shù)量變化曲線圖的分析說明題,減少死記硬背,學習分析曲線圖。

(3)增加簡答題(92頁)  比較神經(jīng)與體液調(diào)節(jié)的異同點,培養(yǎng)思維和表述能力,

6.其他

(1)表述嚴密  如將“脂類”改為“脂質”;將原核細胞的“核區(qū)”改為“擬核”;將光合作用意義的第二段末“自然界的各種動植物”改為“自然界的各種生物”;將“細胞壁是一層水和溶質都可以透過的透性膜”改為“水和溶質都可以透過細胞壁”;將“生物的呼吸作用”改為“細胞呼吸”;將“感覺性失語癥”改為“聽覺性失語癥”等。

(2)改動了圖示和表格  修改了8處圖示和一個表格內(nèi)容,如圖3-8光合作用過程的圖解,將光反應和暗反應階段的分界作了移動,修改了原錯誤分界。

(3)修改舉例  課文中對內(nèi)容舉例有4處改動,如將原教材“細胞中含量較多的陽離子有Na+、K+、Ca2+、Mg2+、Fe2+、Fe3+等”中的“Fe2+、Fe3+”刪去,因為Fe2+、Fe3+是微量元素,舉例更嚴密,準確;將孢子生殖的舉例由“青霉、曲霉、鐵線蕨”改為“青霉、曲霉、衣藻”,更有針對性,因為鐵線蕨是蕨類植物,其生活史中包括孢子生殖和配子生殖。

總之,“必修本”在修訂中更突出了表述的科學性、嚴密性,突出了能力的培養(yǎng),強調(diào)“重視體驗生物學研究的過程”。除了上述各項修訂內(nèi)容外,還及時將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反映在教材中,比如將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由13種改為14種,增加了微量元素Ni。

自《生物學教學》2005.6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116160.html

相關閱讀:對《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實驗的改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