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文:
崇明縣有吳姓老人者,年已九十九歲,其婦亦九十七歲矣。老人生四子,壯年家貧,鬻①子以自給,四子盡為富家奴。及四子長,咸能自立,各自贖身娶婦,遂同居而共養(yǎng)父母焉。
伯仲叔季②,列肆五間:每戶一鋪,另辟一間,為出入之所。四子奉養(yǎng)父母,曲盡孝道。始擬膳每月一輪,周而復(fù)始,其媳日:“翁姑老矣,若一月一輪,則必歷三月后,方得侍奉顏色,太疏!睌M每日一家,周而復(fù)始。媳又日:“翁老矣,若一日一輪,則歷三日后,方得侍奉顏色,亦疏!蹦艘砸徊蜑槁盛郏缭椴筒,則午餐仲,晚餐叔,則明日蚤餐季,周而復(fù)始。若逢五及十,則四子共設(shè)于中堂,父母南向坐,東則四子及諸孫輩,西則四媳及諸孫媳輩。分伯仲坐定,以次稱觴④獻(xiàn)壽。率⑤以為常。
老人飲食之所,后置一櫥,櫥中每家各置錢一串,每串五十文。老人每食畢,反手于櫥中隨意取錢一串,即往市中嬉,買果餅啖之。櫥中錢缺,則其子潛補(bǔ)之,不令老人知也。老人間往知交游,或?qū),或樗蒲⑥。四子知其所往,隨遣人密囑其家佯輸于老人,老人亦不知也。老人勝,輒踴躍歸。亦率以為常。蓋數(shù)十年無異云。
(選自《明清散文名篇集粹》,有刪改)
【注】①鬻(yu):賣。②伯仲叔季:兄弟排行的次序。③率(lǜ):文中指頻次。④稱觴(shāng):舉杯。⑤率(shuài):大致,一般。⑥樗蒲(chūpú):古代一種游戲。
二、翻譯:
崇明縣有一位姓吳的老人,已經(jīng)九十九歲了,他的妻子也已九十七歲。老人生了四個兒子,中年時家里窮,把這些兒子賣了后才能養(yǎng)活自己,四個兒子都成了富戶家里的奴仆。等到四個兒子長大,都能獨(dú)立了,分別贖身娶妻成家,他們就住到一起來共同扶養(yǎng)父母。
兄弟幾個有五間門店,每個兒子一個店鋪,中間留出一間,作為一家人出入的地方。四個兒子贍養(yǎng)父母,百般孝敬。開始準(zhǔn)備每家過一個月,周而復(fù)始,他的媳婦們說:“父母都老了,如果一個月一家的話,那么要過三個月后,我們才能侍奉老人一回,太久了。”準(zhǔn)備每天輪一家,周而復(fù)始。媳婦們又說:“父母年紀(jì)大了,如果一天去一家,要過三天才能侍奉老人一回,也還是太長了!庇谑且砸徊蜑闃(biāo)準(zhǔn),如果早餐在大兒子家,那么午餐在二兒子家,晚餐就在三兒子家,明天早餐就在四兒子家,周而復(fù)始。如果碰上逢五或十,四個兒子就在中堂聚餐,父母朝南坐,東邊是四個兒子和孫子們,西邊是媳婦和孫媳婦們。都按輩分坐好,按照次序斟酒祝壽。大概都是這樣的。
在老人飲食地方的后面,放一個壁櫥,壁櫥里每家各放一串五十文的錢。老人吃罷了飯,回手在壁櫥里隨便拿一串錢,就到街上去游玩,買些水果糕餅吃。壁櫥中的錢少了,兒子們就偷偷補(bǔ)上缺的錢串,不讓老人知道。有時,老人到朋友家去下棋,或賭錢,四個兒子知道了,便派人悄悄拿了二三百文錢,放在老人所游玩的人家,并且告訴那人家,假裝輸給了老人,老人自己也不知道。老人勝后,常常很快樂地回來,這樣也成了習(xí)慣了。大概幾十年沒有變更過。
三、點(diǎn)評: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yǎng)。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1168714.html
相關(guān)閱讀:高考語文復(fù)習(xí)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