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學類文本閱讀應試策略4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語文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高考文學類文本閱讀應試策略4 高考文學類文本閱讀應試策略

(三)、應對考綱

根據(jù)具體試題中的情況,將“鑒賞評價”能力要求分為三個考點

1、考點: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語句的表現(xiàn)力

[題型示例]

(1)、在“……”一句中,作者為什么要用“××(詞語)”?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2)、“……”,這里的“××(詞語)”的含義是什么?作者說這句話,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

(3)、文中“……”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請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4)、根據(jù)你的體會,分析“……”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5)、為什么說“……”?請聯(lián)系“……”,分析這句話的含義。

[典型例題]

(2019年江蘇卷)《麥天》

文章最后說麥天的忙碌、喜悅“把農(nóng)家的日子濡染得鮮鮮亮亮,有滋有味”。請聯(lián)系全文,簡要說說你對“鮮亮”與“滋味”的理解。

“一路上都是鮮紅的收割機,突突突地吼個不停,所過之處,留下一地黃亮亮金燦燦的麥茬,散發(fā)著濕潤的麥秸香”。這句話描寫關中麥收的情景,請分析它的表達特色。

(2019年山東卷)《燈火的溫情》

作者最后說:“我不怕冷,卻會怕這荒野沒有一盞喚我歸去的燈”你怎樣理解這句話在文中的深刻含意?

(2018年山東卷)《歌德之勺》

“今天終于以另一種方式接近了你”這句話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它在文章結(jié)構(gòu)上有什么作用?

[答題程式]

根據(jù)問題形式和原句原文的不同,可以有多種程式。

①篩選提取句子或詞語所指向的信息,改造、尊和、變換。

②釋關鍵詞義+釋比喻意義(可用同義詞代替)+釋句義(內(nèi)涵)+析作用(表現(xiàn)主題、藝術效果、結(jié)構(gòu)作用等)

③可以從“句子深刻含意是什么”“表現(xiàn)了作者審美觀點”“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揭示了什么樣的哲理”等方面去進行分析。

2、考點:欣賞作品的形象、內(nèi)涵及藝術魅力

[題型示例]

①簡要分析文中某人這一人物形象。

②文中的“某人”與“某人”的共同點和不同點是什么?

③文中的“某人”與“某人”的形象在作者心目中“合二為一”,原因是什么?

④本文生動地刻畫了一個“××”形象,你認為第幾段和第幾段對“××”才描寫各有什么側(cè)重?這兩段的內(nèi)容有什么關系?

⑤作者賦于了“××”怎樣的含義?請根據(jù)文意加以闡釋。

⑥文中畫線部分所描寫的自然環(huán)境有什么特征?

⑦作者借寫“××”的世界來寫他理想的世界,那么,這個世界有怎樣的特點?作者理想中世界又是怎樣的?

[典型例題]

(2019年全國卷)《總想為你唱支歌》

文中刻畫的“左公柳”和“民勤人”兩個形象具有那些相同的特點?作者描寫這兩個人物形象的用意是什么?

(2018年江蘇卷)《侯銀匠》

小說中的花轎與刻畫侯菊的形象有密切關系,請簡要分析?

(2018年廣東卷)《河的第三條岸》

結(jié)合作品,簡要分析“母親”這一人物形象。

(2018年海南、寧夏卷)《二十年以后》

小說中鮑勃具有什么樣的性格?請簡要分析。

[答題程式]

①人物形象或物象特征:篩選信息,然后按點排列。

②通過人物或物象理解情感(主旨):人物或物象特征+情感(主旨)分析。

③表現(xiàn)人物特征的手法技巧:關鍵詞(手法)+人物或物象特征+表達效果(主題作用、藝術作用)

3、考點:對作品表現(xiàn)出來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作出評價

[題型示例]

④作者把“某物象”稱為“……”,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⑤請閱讀文中畫線的句子,結(jié)合全文,簡要說明作者對……的態(tài)度是什么?

⑥文中說“……”,又說“……”,這樣說矛盾嗎?你如何理解這兩種說法的異同?

⑦文章中說“……”這蘊含著作者什么樣的情感態(tài)度?你怎樣看待“……”?

⑧根據(jù)全文,分析作者對“……”的態(tài)度,并就文末“……”所蘊含的作者觀點作出簡要評價。

[典型例題]

(2019年全國卷)《總想為你唱支歌》

文章后一部分寫到了“戈壁石”,這對表現(xiàn)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2019年湖南卷)《憶劉半農(nóng)君》

聯(lián)系最后一段,談談你對“這情感是朋友的憎惡”一句的理解。

(2019年江蘇卷)《侯銀匠》

文中畫線部分的兩處,分別表現(xiàn)了侯銀匠什么樣的情感?

(2019年山東卷)《歌德之勺》

文章倒數(shù)第二段引用里恩格斯的一段話。作者為什么要引用這段話?這段話表達了恩格斯怎樣的觀點?

[答題程式]

人物或物象特征(句子含義,景物意境……)+情感(主旨)分析+評價。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1171665.html

相關閱讀:淺談新課改下語文教學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