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治生活中“黨鞭”的歷史由來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歷史 來源: 高中學習網
  Whip:從驅趕獵犬到鞭策議員

  最近,一貫擅長飾演道德有問題、陰險奸詐角色的演員凱文?史派西因為在電視劇《紙牌屋》(House of Cards)中的表演而成了美國政治圈紅人。在這部電視劇中,史派西飾演了美國眾議院議員、多數黨黨鞭(whip)安德伍德。安德伍德不但政治手腕老道而且冷酷無情,每句話、每個動作甚至每個眼神,都讓我們看到:作為黨鞭,他控制議員投票走向,在黨對國家政策的影響上發(fā)揮重要的導向作用。在這部美劇中,安德伍德這個黨鞭的角色有一定程度的虛構,對黨鞭權力也有一定程度的夸大,但也能夠體現這個角色在政黨中基本的地位和作用。

  Whip,英語“鞭子”之意。那么又是如何有了“黨鞭”的含義呢?這要從英格蘭貴族興起于17世紀的獵狐運動說起。開展這項運動不但花費昂貴,而且需要許多打下手的仆從。光是那一大群獵狐犬就需要有專人看管:這個專門負責趕狗的人在大群獵犬后面揮舞鞭子驅趕犬群,整理獵犬的陣型、使獵犬不會掉隊和溜號,并不時地將一些“溜號”的獵犬趕回犬群中,指出追獵的方向驅使犬群展開隊形進行圍捕因驚擾而狂奔的狐貍。這個揮鞭驅犬的人被叫做“Whip”或“Whipper in,Whipper”,因其手揮皮鞭被稱為“鞭手”,whip在“鞭子”之外又多了一個含義。那么whip又是如何有了“黨鞭”的含義呢?獵狐運動興起于17世紀的斯圖亞特王朝,而英國議會中兩黨政治的形成也恰在17世紀中期斯圖亞特王朝之時,歷史真是驚人的巧合。

  17世紀中期的一個大事??關于斯圖亞特王朝首任國王詹姆士即位資格的爭議形成了對立的兩派。一派是以哈夫茨伯里伯爵為首的反對派,堅持反對約克公爵詹姆士繼承英國王位,反對君主制,擁護議會制度,被稱為“輝格黨”(Whigs),這一派別代表中產階級和新貴族利益;與輝格黨對立的另一派堅決支持詹姆士繼承王位,被稱為“托利黨”(Tories)。代表著不同階級立場的兩個集團的形成,標志著兩個政黨的產生。而作為政府反對派的輝格黨的出現,則意味著王權遇到了真正的反對黨和制衡者,也標志著英國議會政治進入了一個新時期。

  17世紀光榮革命之后,國王成為國家的象征,議會成為國家的政治重心。議會中的黨派之爭特別是執(zhí)政黨與反對黨的斗爭,則因為所爭的是國家真實權力而越發(fā)激烈。正如輝格黨的首席理論家柏克所說:“人們結為政黨,是為了依據他們共同認可的某一原則,同心協(xié)力,以推進國家的利益……凡正直的黨派都應公開地申明,自己的首要目的,應時采用每一正當的手段,把政見同于自己的人推至要路之津,使之得以動用國家的全部權力和權威,把他們的共同綱領付諸實行。既然這樣的權力,是附著于某些職位的,因此他們的義務就是爭奪這樣的職位!弊h會的黨派斗爭進入到新階段,要想在議會斗爭、辯論和投票中戰(zhàn)勝對手,在每一次議案表決中取得壓倒性的多數,就要使全黨同志同心協(xié)力,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這樣,政黨自身的組織管理、組織建設工作就成為了開展議會政治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為了政黨管理、組織建設和約束本黨議員而建立的職位??黨鞭(whip)??應運而生。

  1762年圣誕節(jié),羅金厄姆侯爵聚集輝格黨舊部成立了宴會俱樂部,結成羅金厄姆派。英國歷史上第一個組織性頗強的反對黨產生了。為了在議會斗爭中行動一致,該派常常根據需要預先召開各種類型的黨務會議。在大型會議中,就有了專門設立的負責會議組織人員召集工作的本黨成員??whip(黨鞭)。輝格黨還通過黨鞭來維護政黨內部團結的內聚力,即使面對誘人的高位,政黨的強大內聚力使他們仍保持共進退的原則,以本黨的利益為最高利益,不計個人得失。1782年和1807年,輝格黨人曾先后兩次因為其黨鞭謝爾本和波特蘭公爵在內閣辭職而集體辭職。輝格黨此舉也刺激了托利黨人加強自身的組織建設。據記載,1807?1818年間有150名議員履行過whip職責,1818?1820年有80名議員擔任過whip。

  1832年第一次議會改革以后,下院兩黨格局已基本定型。議會斗爭中經常的勢均力敵使黨鞭制度又有新的發(fā)展,成為正式固定的職位:執(zhí)政黨首席黨鞭的薪俸接近于內閣大臣的官餉,3個助手薪俸減半。反對黨黨鞭通常是3人,地位也很重要,卻無薪金。但在輪流執(zhí)政的兩黨制度時代,反對黨有可能上臺執(zhí)政,他們的工作熱情也可以保持良久。

  黨鞭的工作相當繁重。平時,他們與本黨議員保持頻繁接觸,了解他們的情緒,對出席和投票情況盡量做到心中有數,并隨時向本黨領袖報告。議會開會前,首席黨鞭參加由黨魁支持的黨務會議,討論制定本黨行動計劃。議會開會時,黨鞭有時會發(fā)出書面的出席通知(whip在這又有了“出席議會的通知”之意),若情況緊急則會發(fā)出劃有三條線的緊急出席通知書,來動員和召集本黨議員及時參加下院分組投票,并說服動搖者和無黨派議會一道行動。分組投票時,他們通常任驗票員,負責核實投票結果。在黨鞭的驅趕下,議員們不可按照各自的意愿投票,否則會留下對黨不忠的記錄,那么黨鞭就“不管你了!”“以后閣下可以隨心所欲地投票了!”在大選中得不到本黨支持易于落選,也難以在政府中得到職薪。由于黨鞭的工作,幾乎所有的議員都站在某一政黨的旗幟下,隨時參加本黨的集體活動。投票時,各議員不能就事論事地考慮某個議案的優(yōu)缺點,而必須認識到他的一票對于鞏固本黨執(zhí)政地位或挫敗執(zhí)政黨的重要意義,黨鞭則會書面提醒他:“您的出席至關重要!”

  重視黨鞭的功能,加強政黨組織建設的措施效果顯著。第一次議會改革后,議會的下院中,政黨的作用提高了,政黨對議會負責的責任內閣制得以確立。而黨鞭在議會系統(tǒng)中逐漸發(fā)展和完善,其在黨的組織建設、監(jiān)督機制、所謂“本黨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則,到19世紀末被美國國會兩黨所借鑒,陸續(xù)在參眾兩院設立這個職位,黨鞭便在新大陸的上空舞動得呼呼作響。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1174723.html

相關閱讀:201年高二地理必修二知識點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