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學習是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過程,不像語文、英語那樣,即使課堂上沒有跟上,課下努力復習也可以有所提高。
對數學來說,由于知識點的內在聯系強,一個知識點沒跟上必定會影響下一個知識點的掌握,甚至會影響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的學習。
那么,怎樣才能幫助孩子解決數學這個“老大難”問題呢?
糾正數學學習的壞習慣
數學成績上不去,或多或少與學習習慣有關。如果孩子在數學學習中有以下習慣,一定讓孩子盡快解決。
課堂上不認真聽
基礎知識主要來自于課堂學習,而課堂效率高不高,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堂上是否認真聽講,倘若上課開小差,就很容易錯過某個重點知識的講解,導致課下花費很多時間去理解。
學習無規(guī)劃
很多孩子在學習上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該干什么,教師和家長讓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
而成績好的學生一般計劃性都很強,小到每日計劃,大到學年計劃都已安排好。所以,一個有針對性的學習計劃是很有必要的。
邊做題,邊翻閱參考資料
有的孩子邊做數學題,會邊翻參考資料,比如,做到某道題時忘記了公式翻一下,忘記了某個步驟翻一下,雖然對著書上的知識點也把這題做出來了,但是下次再遇到時很有可能還是不會,最終還是不會做題。
這樣做數學題,就和開卷考一樣,考完就忘了,很可能導致長時間掌握不住這個知識點,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東西記在腦子里。一來能節(jié)省時間,二來能夠快速提供解題思路。
只做題,不思考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思考對于數學的學習是最核心的,做題更是如此。不堅持去思考、聯想、類比、總結,那只相當于背書。
做題時應學會思考題中所包含的知識點的運用,題與題之間的異同、聯系等。
通過思考整合知識點,慢慢提煉出思路,以后再解這類題就會順暢很多。每思考一次就會加深一次印象,逐漸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重新認識數學
除了糾正錯誤習慣之外,最關鍵的還是激發(fā)孩子內心對于數學的興趣,提升數學能力。
算數很慢,是不是學不好數學?
“算數很慢,是不是學不好數學?”恐怕很多人認為這根本不算一個問題——算數慢,當然學不好數學!
其實,認為數學能力就是快速計算且計算正確的能力、快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以及快速解決數學謎題的能力,這跟真正的數學之間還有不小的差距。
當然,算數能力非常重要,但通過訓練提高孩子的計算速度,并不意味著孩子的數學就非常好。這好比一個修車廠的工人,他換輪胎的速度,不知道比我們快多少倍,但他會因此驕傲嗎?
其實,數學遠不止這么小,她不但是科學之母,還是一切學科的基礎,存在于生活的各個領域。
因此,只要孩子有好奇心,喜歡不斷去思考,即使算數速度比較慢,也不會限制孩子數學能力的發(fā)展。
怎樣對數學產生興趣?
說到這里,不妨先問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有的孩子非常討厭數學?
每次給小學生做調查問卷,評選最喜歡的科目的時候,你都會發(fā)現,數學和體育總是榜上有名。
但如果把調查對象換成高中生,喜歡數學的人的比例就非常低,甚至把這列成最討厭的。
數學的小學階段,打個比喻,就像手里攥著一本游戲攻略一樣。只要你能按照游戲攻略上的指示,就能獲得寶物。
可到了中學,情況變了。即使像小學一樣,用不理解就背誦的方法,真正上了考場,分數也不見起色。
因為,初中或者高中,很多題目是無法靠死記硬背解決的。而且,這種現象會隨著年級的增加,變得越來越明顯。
怎么提高數學能力?
⊙ 停止死記硬背
死記硬背,看到這四個字,可能有些人會覺得非常出乎意料——數學也能背嗎?其實很多孩子學數學都是死記公式和解法。
但可以確定的是——越是嘗試死記公式和解法,越是無法學好更復雜的數學,直到變成死循環(huán),覺得數學非常無聊,討厭數學。
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學習數學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邏輯能力。無論數字、圖形、函數、方程、向量、數列等,都是用來培養(yǎng)邏輯思考的工具而已,而邏輯思維鍛煉,只能用大腦去完成。
對那些似懂非懂的學問,如果從頭到尾只打算用死記硬背的方法,那就等于在拒絕思考。
⊙ 培養(yǎng)孩子思考“為什么”的習慣
給大家推薦一個平常就能用的方法,給孩子一個陌生的機器或者玩具,再配上一本說明書,讓孩子自己去閱讀、研究、思考。
即使擅長數學的人,在操作無法靠直覺理解的機器時,也會研究說明書,徹底了解其整個功能。
這是一個非常不錯,并且非常有趣的,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數學能力的方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1174813.html
相關閱讀:高三數學必修二知識點:數列的概念與簡單表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