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巧思妙用,讓錯誤展示魅力
教學中不是缺乏教育資源,而是缺乏善于發(fā)現的眼睛。出現錯誤并不可怕,只要我們及時識別錯誤,把錯誤當成一種難得生成資源加以開發(fā)利用,那么錯誤就能成為發(fā)展學生學習能力的一貼良藥。在課堂教學中常出現一種現象:一些同學在解題過程中出錯,別人說他錯了,他就認為自己是對的,經過不斷的實踐后,他才會知錯改錯。對于學生在課堂中出現的錯誤,教師不要著急解釋,講結果,而要把錯誤拋給學生,將錯就錯,把學生的錯誤作為寶貴的教育資源,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辨別錯誤,給學生一些研究爭論的時間和空間,從而讓學生在爭論中分析、反駁,在爭論中明理,在爭論中內化知識。
二、注重過程與交流
對錯誤原因的分析,小組成員的合作與交流,課堂內的交流合作等等,都蘊含著學生智慧的火花,對學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都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因而,要重視過程與交流。重視錯誤問題分析,重視錯誤問題的深化和拓展,了解自身對知識點理解的誤區(qū),培養(yǎng)對錯誤問題的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培養(yǎng)錯題管理意識與較為系統(tǒng)的錯題管理策略,錯題管理行為包括錯題收集、分析、整理和反思等行為;錯題管理策略包括錯題收集、分析、整理、反思、再學習、分類以及遷移策略,使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
數學的價值不在模仿而在于創(chuàng)新,數學的本質不是技能而是思想。數學學習不能只是一個遵照指令進行程序操作的過程,而是一個不斷運用自己的知識經驗進行自我建構的過程。學生需要的不是去復制別人的數學,而是去建構自己的數學。也就是說,數學學習應由學生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fā)現或創(chuàng)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chuàng)造,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因此,對待課堂中出現的錯誤,教師應采取糾錯措施,給予反思機會,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解題思路進行認真的回顧和分析,讓學生存反思過程中明白為何出錯,使學生避免重蹈覆轍。
三、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提出能力、加大課堂的開放性和自主性
只有富有研究性、開放性和自主性的課堂教學,才能更好的促進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習慣、思維能力等方面更好的發(fā)展,進而有效地克服教學目標技能化的傾向,從而培養(yǎng)出適應社會的人才。學生總是被要求去解決由他人(教師、教材編寫者、考試出題人等)所提出的問題,也應被看成傳統(tǒng)的“傳授—接受”式教學思想的一個具體體現。課學生學習的起點應是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也就是說,完整的數學學習應是一個不斷發(fā)現問題、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應該包括“學問”與“學答”兩個方面。因此,我們應該把引導學生自己提出數學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把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提出能力作為課堂教學的目標之一。
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鎮(zhèn)第一中學 王會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1191532.html
相關閱讀:學會這九大解題法,數學高分so ea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