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動物中的國寶之丹頂鶴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高中地理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在中國、朝鮮和日本,人們常把仙鶴和挺拔蒼勁的古松畫在一起,作為益年長壽的象征。其實,傳說中的仙鶴,就是丹頂鶴,它是生活在沼澤或淺水地帶的一種大型涉禽,常被人冠以“濕地之神”“長壽之神”的美稱。它與生長在高山丘陵中的松樹毫無緣份,而且壽命一般只有二三十年,并不長壽。

 

丹頂鶴性情高雅,形態(tài)美麗,素以喙、頸、腿“三長”著稱,直立時可達一米多高。它身披潔白羽毛,喉、頰和頸為暗褐色,長而彎曲的黑色飛羽呈弓狀,覆蓋在白色尾羽上。特別是裸露的朱紅色頭頂,好像一頂小紅帽,因此得名。

 

丹頂鶴是典型的候鳥,每年隨季節(jié)氣候的變化,有規(guī)律地南來北往遷徙。它多棲息于開闊的蘆葦叢或多草的沼澤地帶,主要以魚、蝦、貝類和植物根莖為食。丹頂鶴4月初開始擇偶。每天清晨或傍晚,人們常能聽到它們發(fā)出的求偶聲,叫聲頻繁響亮,可傳二三千米遠。在選擇終生伴侶時,雄鶴主動求愛,引頸聳翅,總是“嗝——嗝”叫個不停;雌鶴則翩翩起舞,報以“嗝啊——嗝啊”的回答。雙方對歌對舞,你來我往,一旦婚配成對,就偕老至終。

 

丹頂鶴一般4月中、下旬開始產(chǎn)卵。它沒有明顯的營巢期,只是在產(chǎn)卵前數(shù)小時才選擇四周環(huán)水的蘆葦叢淺灘,進行筑巢工作。雌鶴產(chǎn)卵后就臥窩開始孵化,雄鶴左右不離,待在附近擔任警戒。在一個月的孵化期中,只有當雌鶴出巢覓食時,雄鶴才代替雌鶴孵卵。5月中下旬,雛鳥相繼破殼而出,20多小時后就能蹣跚行走;3個月后長大成形,自由飛翔。約從10月上中旬開始,它們就跟隨父母,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由北向南,開始長達幾兆米的遷飛。直到第二年的3月上、中旬,又從南到北,返回故鄉(xiāng)。據(jù)調(diào)查統(tǒng)計,全世界野生丹頂鶴的總數(shù)僅1200只左右,我國占全世界總數(shù)的60%左右,屬于國家一類保護動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120625.html

相關(guān)閱讀: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jié) 河成湖的形成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