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題的超極解題方法與技巧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高中歷史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1.“三段式”選擇題
“三段式”選擇題是對題支與所列內(nèi)容按題干要求歸類和題支所列內(nèi)容按時間或空間順序一次選擇。這種題型較之于“兩段式”選擇題來說,更簡單,難度更小,更易得分。
其理由:第一,無論題目所結(jié)內(nèi)容有四項[1、②、③、④]或是六項,但它僅有A、B、C、D四種變化,而每一變化絕對超不出題支所列范圍,其排列與組合極為有限。第二,無論按題目要求題支有幾項正確,或順序應為何種排列,但考生在題中總能知道四個或六個中的1——2項,那么解題就不難了。其方法如下:

(1)組合選擇題
組合選擇題是指選項有若干“部件”組合而成的選擇題。下列就是一個組合選擇題,經(jīng)過分析,就可斷定:選項只要含③就不合題意。
例:秦漢時期在秦嶺以北修建的水利工程有:
①鄭國渠 ②長城 ③靈渠 ④六輔渠 ⑤白渠
選項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④⑤

這個題目的第一行是題干,它提出的限制有秦漢時期,提出工程修建時間須在公元前221年一公元220年之間,排斥掉鄭國渠秦嶺以北是指地點,排斥掉靈渠水利工程指屬性,排除掉長城。做選擇題首先要注意題干,對題干所提供的每一個信息進行認真分析,忽略一點就會造成錯誤。

解此類題時:①若在題支項中已能知其中某項(“×”為錯誤。因此,凡含X項的備選答案絕對錯。不含X項的可能正確。
②若在題支中,同時知X為“×”、Y為,“√”。因此,知X為“×”的結(jié)論如前法;知Y為“ √”,則可知含Y可能是“√”,不含Y絕對是“×”。

掌握了上述兩種方法的優(yōu)點:第一,即能在只知1一2項時也可以找出正確答案,從而避免了一些學生對所給四項或六項中部分未掌握而失分。第二,即使在做題時一兩步不能直接推出正確項,也可避免過題中最難判斷的難項。

(2)排列選擇題
例1:下列史實,先后順序應該是:
①王建建立高麗王朝,重新統(tǒng)一朝鮮半島
②伊斯蘭教創(chuàng)始人穆罕默德出走麥地那
③日本“大化改新”開始
④諾曼底公爵征服英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④①③ D.④①③②
例2:①利瑪竇 ②汪大淵 ③馬可波羅 ④空海
A.④③②① B.①②④③ C.②③④① D.③②①④

做這類題,可用“首定法”。只要確定最早的,即可選對答案。同時,還可用“首尾結(jié)合法”。如例2,只用首定法是不行的,因為②排在最前面的有兩選項,那就再看看這兩個選項的最后一個哪個是正確的,從而提出B是正確答案。

解這類題時:①若已知題支列項中X為先,所以凡X在先的選項可能是“√”,否則絕對是“×”。
②若已知題支列項中Y項為最后,故凡Y在后有可能是“√”,凡Y不在后絕對是“×”。
③若己知題支列項中X、Y相連而不可逆。故凡X、Y相連未逆的項可能是“√”,否則絕對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12079.html

相關(guān)閱讀:高考歷史選擇題技巧 歷史答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