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高中文言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蔣隱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書。其子立恭,能詩。皆意度闊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獨與余相得也。
是歲三月朔,余三人者,攜童子四五人,載酒肴出游。天未明東行,過洪山寺二里許,折北,穿小徑可十里,度松林,涉澗。澗水澄澈,深處可浮小舟。旁有盤石,客坐十數(shù)人。松柏竹樹之陰,森布蒙密。時風日和暢,草木之葩爛然,香氣拂拂襲衣,禽鳥之聲不一類。遂掃石而坐。
坐久,聞雞犬聲。余招立恭起,東行數(shù)十步,過小岡,田疇平衍彌望,有茅屋十數(shù)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歲,素發(fā)如雪,被兩肩,容色腴澤,類飲酒者。延余兩人坐。牖下有書數(shù)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難于言。叟識其意,曰:老夫無用也。各懷之而出。
還坐石上,指顧童子摘芋葉為盤,載肉。立恭舉匏壺注酒,傳觴數(shù)行。立恭賦七言近體詩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騎而過者,余故人武昌左護衛(wèi)李千戶也,駭而笑,不下馬,徑馳去。須臾,具盛饌,及一道士偕來,遂共酌。遭士出《太乙真人圖》求詩。余賦五言古體一章,書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飲道士不已。道士不能勝,降跽謝過,眾皆大笑。李出琵琶彈數(shù)曲。立恭折竹,竅而吹之,作洞簫聲。隱溪歌費無隱《蘇武慢》。道士起舞蹁躚,兩童子拍手跳躍隨其后。已而道士復(fù)揖立恭曰:奈何不與道士詩?立恭援筆書數(shù)絕句,語益奇,遂復(fù)酌,余與立恭飲,少皆醉。 [ ]
已而夕陽距西峰僅丈許,隱溪呼余還,曰:樂其無已乎?遂與李及道士別。中道隱溪指道旁岡麓顧余曰:是吾所營樂丘①處也。又指道旁桃花語余曰:明年看花時索我于此。
既歸,立恭曰:是游宜有記。屬未暇也。
是冬,隱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與立恭豫約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幾,余歸廬陵,過立恭宿別,始命筆追記之。未畢,立恭取讀,慟哭;余亦泣下,遂罷。然念蔣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屢矣,而樂無加乎此,故勉而終記之。手錄一通,遺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記。
(取材于 楊士奇《游東山記》)
注:①丘:墳?zāi)埂?br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有茅屋十數(shù)家,遂造焉 造:拜訪
B.降跽謝過 謝:感謝。
C.明年看花時索我于此 索:尋找
D.而樂無加乎此 加:超過。
答案:B(謝是認錯、道歉的意思) ( 作文網(wǎng))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遂掃石而坐 B.有茅屋十數(shù)家,遂造焉
棄甲曳兵而走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C.樂其無已乎 D.遂與李及道士別
其孰能譏之乎 彼與彼年相若也
答案:C(C組的兩個其都是副詞,加強反問語氣,相當于難道 怎么。A項中的而是連詞,第一個表示承接關(guān)系,第二個表示修飾關(guān)系。B項中焉,第一個是代詞,作賓語,相當于之,那里;第二個是兼詞,相當于于之,在那里。D項中的與,第一個是介詞,和、同;第二個是連詞,和)
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隱溪隱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謹慎,樂觀曠達,對生死也很淡然;雖然年事已高,還能怡情山水。
B.立恭性情率真,能飲酒,好讀書,擅長詩歌寫作,與作者有著很深的交往,對已逝的父親充滿懷念。
C.立恭提議出游后應(yīng)該有游記,可是作者因為事務(wù)繁忙,一直未能寫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動筆寫成。
D.文章主要記述了游東山的情況,表現(xiàn)了作者與隱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對老友逝去的感傷。
答案:C(是游宜有記的意思是這次游覽可得寫篇游記,再者一直未能寫成,不僅僅是事務(wù)繁忙,還因為未畢,立恭取讀,慟哭;余亦泣下,遂罷)
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立恭折竹,竅而吹之,作洞簫聲。
(2)已而道士復(fù)揖立恭曰:奈何不與道士詩?
答案:
(1)立恭折斷一根竹子,鑿出孔吹奏起來,發(fā)出洞簫一樣的聲音。
(2)一會兒道士又向立恭拱手行禮說:為什么不給我詩呢?
(第(1)句中的關(guān)鍵字是識、無用和懷,分別是知道、懂得、明白、不需要(本人認為譯為沒有用處也可),懷藏、懷揣(如懷其璧,從徑道亡)。第(2)句關(guān)鍵詞為竅、作,分別是鑿孔(本人以為挖孔、鉆孔更貼切)、發(fā)出。第(3)句的關(guān)鍵詞是揖、奈何、與,分別是拱手行禮、為什么、給。(本人感覺答案的翻譯不夠貼切,不如譯為先生為什么不肯送我一首詩呢?)
譯文:
洪武二十八年,我旅居武昌。武昌有位蔣隱溪先生,祖上也是我們廬陵人,已經(jīng)八十多歲,愛讀道家書。兒子立恭會寫詩。父子二人都是氣度曠達的人,平日深居簡出,隱藏自己的志向和才氣,不隨便與人來往,只和我情投意合。
這年三月初一,我們?nèi)藥е奈鍌童仆,攜帶酒食,出門遠游。天還沒有亮,朝東走,走過洪山寺二里左右,向北拐,走小路大約十里,穿松林,趟水過山澗。澗水清澈,深處可以泛小舟。溪邊一塊大圓石,能坐十幾個人。青松翠竹,綠陰掩映,十分茂密。這時風和日麗,野草與樹木的花朵盛開,香氣飄拂沾染衣裳襲人,百鳥爭鳴。于是動手清掃石面,坐在上面。
坐了許久,聽見雞叫聲和狗吠聲。我招呼立恭起身,向東走了幾十步,翻過一道山岡,只見田野平坦廣闊,近處有十幾間茅舍。于是前去拜訪。一位約有七十多歲的老者,長長的頭發(fā)像雪一樣白,披落在雙肩,面容紅潤光澤,好像是會飲酒的人。老者邀請我們兩人坐下。窗下有幾套書。立恭抽出一冊《列子》,我拿起一部《白虎通》,都想把書帶走卻不便開口索取。老人看出了我們的心思,說:這兩部書我沒有用處。于是,我們兩人各自將書揣在懷里,告辭離開。
回到石上坐下,分派童子摘來芋葉當盤子,把肉放在上面。立恭舉起酒葫蘆斟酒,傳遞酒杯依次喝了幾輪,立恭乘興寫了一首七言近體詩,我和了一首。酒喝到一半,有一個騎馬經(jīng)過的人,竟是我的老朋友武昌左護衛(wèi)李千戶。他先是感到驚訝,相視一笑,卻并不停留,徑直驅(qū)馬離開。不久,便備辦了豐盛的酒菜,帶著一位道士一起來。于是我們和他們一起喝酒。道士拿出一幀《太乙真人圖》請我們題詩。我題寫了一首五言古詩。立恭不寫,只一味地向道士敬酒。道士不能承受,躬身告饒,引得眾人捧腹大笑。李千戶取出琵琶連彈數(shù)曲。立恭也折斷一根竹子,鉆了幾個孔,吹奏起來,發(fā)出洞簫般悅耳的聲音。隱溪老先生也忍不住唱了一闋費無隱的《蘇武慢》。道士翩翩起舞,兩個童仆也跟在他后面拍著手跳了起來。之后,道士再次拱手行禮問立恭:先生為何不肯為貧道賦詩!立恭提筆寫了幾首絕句,詩句更加新奇。于是重新喝酒,我和立恭酒量不大,都有些醉意。
不久,太陽西下,距離西邊山峰只剩一丈多了,隱溪先生喚回我倆,說:玩樂難道沒有止境嗎!于是,我們和李千戶、道士拱手作別。途中,隱溪先生指著道旁山岡腳下,回頭對我說:這里就是我修建墳?zāi)沟牡胤健S种钢愤叺奶覙鋰诟牢遥好髂曩p桃花時就到這里來找我吧。
回來之后,立恭對我說:這次游覽可得寫篇游記。可是當時我沒有閑暇寫作此文。
這年冬天,隱溪先生竟溘然長逝。我痛哭哀悼。第二年寒食節(jié),與立恭相約去給老人家掃墓。沒想到那時我又鬧了一場病,未能如約前往。過了不久,我將要返回廬陵,臨行特地到立恭府上留宿話別,這才動手追記東山之行。沒有寫完,立恭拿去讀,邊讀邊哭,我也忍不住潸然淚下,于是再次擱筆。但是想到與蔣氏父子交情深厚,況且我在武昌游山玩水很多次了,但是從沒有比這一次更快樂的,所以(強撐病體)盡力地記述完這一次游歷。我(把這篇游記)親手抄錄了一遍,送給立恭。
東山春游的第二年,八月初三日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1222049.html

相關(guān)閱讀:《張居正示季子道修書》閱讀答案及翻譯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閱讀答案
駁《復(fù)仇議》閱讀答案及翻譯
《陸瓊,字伯玉》閱讀答案附翻譯
《鄒炳泰,字仲文》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