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李商隱痛苦體驗悲劇心理憂患情結
摘要:李商隱是晚唐特定時代一個悲劇性的生命意象,也是中國詩歌史上少有的以表現(xiàn)心靈世界見長的詩人。他47年的生命歷程,充滿著人生的痛苦體驗。正是這些痛苦體驗,主導了他心理建構的悲劇性意向,而這意向的核心就是貫穿在他一生心理和生命歷程中的憂患情結。
無論是作為生命個體,還是作為詩人,李商隱充滿著魅力。他一生中許多謎一樣的情感經(jīng)歷,悲劇性的生命意象,以及用靈魂深處最隱秘的符號進行象征、暗示的詩歌創(chuàng)作,千百年來使無數(shù)讀者駐足捧讀,甚至沉迷其中。尤其是作為中國詩歌史上少有的以表現(xiàn)心靈世界見長的詩人,對他的心理研究所可能產(chǎn)生的價值以及研究的難度一直為學界所共識。長久以來,很多研究者都試圖解讀其心靈密碼,以能夠走進其隱秘的精神世界。然而,當我們真正面對那些境象凄清朦朧、情調感傷迷離的詩歌,以及被歷史的長河沖刷得撲朔迷離的詩人的時候,深感如果沒有很好的方法論作指導,是很難深入其里的。筆者試圖借助現(xiàn)代心理學理論去觀照李商隱痛苦的生命體驗對他心理建構的影響,以透視其悲劇心理形成的深層原因,從而為他一生悲劇性的生命活動和詩歌創(chuàng)作尋找到心理依據(jù)。
我們知道,李商隱生活的時代,昔日輝煌的李唐王朝氣數(shù)已盡,呈現(xiàn)出沒落王朝那種分崩離析、紛然坍塌的頹勢。一種大勢已去的衰亡時代的悲劇氣氛籠罩著整個社會,滲透在人們的精神狀態(tài)之中。感傷成為了一股強大的、不可逆轉的情緒潮,經(jīng)由無意識浸透到了所有駐足在情感之岸的晚唐文人,李商隱也難以例外。然而,當我們走近李商隱的精神世界的時候,我們更有理由相信哲人狄爾泰的話:“任何世界觀的終極根基乃是生命本身”。一個人心靈世界的建構是直接來自于他對生命的體驗,尤其對于一個從事創(chuàng)作的人,他豐富的藝術靈感一定來自他豐富的生命體驗。李商隱的精神世界即是以他對生命的種種體驗為根基建構起來的,而體現(xiàn)著他的情感、想象、希望、冥思等心智活動的詩歌創(chuàng)作,更是他生命體驗的結晶,是他把自己的命運遭際融合著內心的全部情感建樹起來的顯示著豐厚生命意蘊的形象世界。
尋訪李商隱的生命軌跡,我們看到,無論是作為杰出的詩人,還是作為普通的官吏,抑或是僅僅作為本體的人,他始終都困擾在悲劇情境之中,以其復雜的人格面貌尋求著一條既能保住人的尊嚴,又想與現(xiàn)實和解的道路。如果用心體察,我們就會深切感受到他在承受種種具體而沉重的災難與不幸時的痛苦與辛酸。也許僅僅作為在仕宦生涯中上下求索的普通官吏,李商隱的這些生命現(xiàn)象早已被歷史的長河沖刷得不留痕跡,然而,當他作為一個優(yōu)秀的詩人被我們所認知的時候,他生命的每一個信息就都有了全新的意義。在李商隱短暫的一生中,幾乎每個階段、每個層面都有著不同的痛苦體驗。幼年喪慈父,中年喪愛妻;雖以“王孫”自居,卻生來家境貧寒、三代孤寡;愛情上時有所求,卻又常無所得;雖有濟世大志,卻又仕途蹭蹬,一生費盡心力汲汲于政治,想要“安危與共主君憂”,卻始終被拒之門外,雖然胸懷錦繡,才情橫溢,卻終生盤桓于幕府之間,以筆墨事人……人生最大的痛苦也莫過如此!正是這些痛苦體驗,主導了他心理建構和生命活動的意向性,而這意向的核心就是貫穿在他一生心理和生命歷程中的憂患意識。這種憂患意識不斷出現(xiàn)在李商隱的心理中,以至于強有力地支配了他的思想和行為,使它帶上了濃重的“情結”色彩。正是這種憂患情結作為詩人潛在的心理能量被頻繁地投射在他創(chuàng)作的以反映人生態(tài)度、價值取向等為主旨的詩歌作品中,使我們從中窺見到詩人深層的、悲劇性的心理意向。而這種憂患情結的生成背景,我們可從他人生進程中的種種生命體驗,尤其是童年的痛苦體驗中找到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1225453.html
相關閱讀:2019屆高考語文語言文字運用辨析病句專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