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
吳敏樹
秋月泛湖,游之上者,未有若周君山游者之上也。不知古人曾有是事否,而余平生以為勝期,嘗以著之詩歌。今丁卯七月望夜,始得一為之。
初發(fā)棹,自龍口向香爐。月升樹端,舟入金碧。偕者二僧一客,及費甥、坡孫也。南崖下漁火十?dāng)?shù)星,相接續(xù)而西,次第過之,小船撈蝦者也。開上人指危崖一樹曰:“
此古樟,無慮十?dāng)?shù)圍,根抱一巨石,方丈余。自郡城望山,見樹影獨出者,此是也。”
然月下舟中仰視之,殊不甚高大。余初識之客黎君曰:“
蘇子瞻赤壁之游,七月既望,今差一夕爾。”
余顧語坡孫:“
汝觀月不在斗牛間乎?”
因舉誦蘇賦十?dāng)?shù)句。
又西出香爐峽中,少北。初發(fā)時,風(fēng)東南來,至是斜背之,水益平不波,見灣?,思可小泊,然且行。過觀音泉口,響山前也。相與論地道通吳中,或說有神人金堂數(shù)百間,當(dāng)在此下耶?夜來月下,山水寂然,湘靈、洞庭君恍惚如可問者。
又北入后湖,旋而東,水面對出燈火光,岳州城也。云起船側(cè),水上??然。平視之,已作橫長狀,稍上乃不見。坡孫言:“
一日晚,自沙嘴見后湖云出水,白團(tuán)團(tuán)若車輪巨甕狀者十余積,即此處也。”
然則此下近山根,當(dāng)有云孔穴耶?山后無居人,有棚于坳者數(shù)家,洲人避水來者也。數(shù)客舟泊之,皆無人聲。轉(zhuǎn)南出沙嘴,穿水柳中,則老廟門矣!吨尽贩Q山周七里有奇,以余舟行緩,似不翅①
也。
既泊,乃命酒肴,以子雞苦瓜拌之。
月高中天,風(fēng)起浪作,劇飲當(dāng)之,各逾本量。超上人守葷戒,裁少飲,啖梨數(shù)片。復(fù)入廟,具茶來。夜分登岸,別超及黎,余四人循山以歸。明日記。
(選自《古代散文鑒賞》)
注:①
翅:同“
啻”
,只。
4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
)
A.
未有若周君山游者之上也
周:環(huán)繞
B.
開上人指危崖一樹曰
危:高
C.
又北入后湖,旋而東
旋:旋轉(zhuǎn)
D.
超上人守葷戒,裁少飲
裁:通“
才”
,只
5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
分)
(
)
A.
相接續(xù)而西
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
B.
然月下舟中仰視之
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
C.
汝觀月不在斗牛間乎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而不知其所止
D.
以余舟行緩,似不翅也
余四人循山以歸
6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
)
A.
丁卯七月十五夜,作者與二僧一客及子孫輩結(jié)伴泛舟漫游家鄉(xiāng)名聞遐邇的勝景洞庭湖、君山,鄉(xiāng)情親切,游興很濃。
B.
夜深了,風(fēng)大了,浪高了,對著高上中天的明月和翻滾飛濺的波浪,痛痛快快地飲酒,幾位都有些忘乎所以。
C.
文章以小舟的行進(jìn)為線索,寫景、狀物、記事,構(gòu)成了令讀者盡情鼓動遐想翅膀的藝術(shù)空間。
D.
作者說東道西,談古論今,不僅有力地烘托了游者脫俗的雅興、情趣,而且鮮明地顯現(xiàn)了作者對當(dāng)朝統(tǒng)治者的不滿。
7
.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
分)
(1
)南崖下漁火十?dāng)?shù)星,相接續(xù)而西,次第過之,小船撈蝦者也。(4
分)
譯文:
(2
)因舉誦蘇賦十?dāng)?shù)句。(3
分)
譯文:
(3
)既泊,乃命酒肴,以子雞苦瓜拌之。(3
分)
譯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1242481.html
相關(guān)閱讀:《閩人許將》閱讀答案及翻譯
《蘇瓊,字珍之》閱讀答案及翻譯
《寇準(zhǔn),字平仲》閱讀答案及翻譯
《晏子使吳》閱讀答案及翻譯
“吳?,字伯美,山西沁州人”閱讀答案(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