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與元九書)唐興二百年,其間詩人不可勝數(shù)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文言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唐興二百年,其間詩人不可勝數(shù)。所可舉者,陳子昂有《感遇詩》二十首,鮑防《感興詩》十五篇。又詩之豪者,世稱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風、雅、比、興,十無一焉。杜詩最多,可傳者千余首。至于貫穿古今,?①縷格律,盡工盡善,又過于李焉。然撮其《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塞蘆子》、《花門》之章,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之句,亦不過十三四。杜尚如此,況不逮杜者乎?仆常痛詩道崩壞,忽忽憤發(fā),或廢食輟寢,不量才力,欲扶起之。嗟乎!事有大謬者,又不可一二而言,然亦不能不粗陳于左右。
仆始生六七月時,乳母抱弄于書屏下,有指無字之字示仆者,仆口未能言,心已默識。后有問此二字者,雖百十其試,而指之不差。則知仆宿習之緣,已在文字中矣。及五六歲,便學為詩。九歲諳識聲韻。十五六,始知有進士,苦節(jié)讀書。二十已來,晝課賦,夜課書,間又課詩,不遑寢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瘡,手肘成胝。既壯而膚革不豐盈,未老而齒發(fā)早衰白;瞀瞀然如飛蠅垂珠在眸子中者,動以萬數(shù),蓋以苦學力文之所致,又自悲。
家貧多故,年二十七方從鄉(xiāng)試。既第之后,雖專于科試,亦不廢詩。及授校書郎時,已盈三四百首;虺鍪窘挥讶缱阆螺,見皆謂之工,其實未窺作者之域耳。自登朝來,年齒漸長,閱事漸多。每與人言,多詢時務;每讀書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舍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時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屢降璽書,訪人急病。仆當此日,擢在翰林,身是諫官,手請諫紙。啟奏之外,有可以救濟人病,裨補時闕,而難于指言者,輒詠歌之,欲稍稍遞進聞于上。上以廣宸聰,副憂勤;次以酬恩獎,塞言責;下以復吾平生之志。豈圖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聞而謗已成矣!
(選自《古代散文鑒賞辭典.白居易(與元九書)》,有刪改)
[注]①?:同診,察看。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C )(3分)
A.盡工盡善,又過于李焉 過:超過
B.仆口未能言,心已默識 識:記住
C.屢降璽書,訪人急病 病:患病
D.仆當此日,擢在翰林 擢:提拔 [內(nèi)容來自 ]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B )(3分)
A.況不逮杜者乎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B.然亦不能不粗陳于左右 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
C.則知仆宿習之緣 悲夫古書之不存
D.上以廣宸聰 君臣固守以窺周室 [內(nèi)容來自 ]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C )(3分)
A.在作者看來,唐朝興盛二百年來,詩人多得不可勝數(shù),世人都稱頌李白、杜甫;但其實最值得推崇的人是杜甫,而非李白。
B.作為詩人,作者之所以常痛詩道崩壞,忽忽憤發(fā),或廢食輟寢,不量才力,欲扶起之,是因為他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C.作者在文段中追述了自己從出生六七個月到現(xiàn)在的刻苦學習的歷程,因為家貧多故,致使未老而齒發(fā)早衰白,傷心不已。
D.作者擔任翰林學士、左拾遺職務時,會將可解救人民疾苦、彌補時政的缺失而又難于直接說明的事項寫成詩歌,慢慢讓皇上知道。
7.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瞀瞀然如飛蠅垂珠在眸子中者,動以萬數(shù),蓋以苦學力文之所致,又自悲。(5分)
譯文: 眸子里面總是一晃一晃的,好像有群蠅飛動,串珠系掛,動不動就以萬計 ,這大概是刻苦學習,奮力作詩導致的,自己感到很悲哀。 (嬈雪+語文網(wǎng))
(2)豈圖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聞而謗已成矣!(5分)
譯文:哪里想到心愿沒有實現(xiàn)而悔恨早已產(chǎn)生,詩歌沒有讓皇帝聽到而誹謗早已經(jīng)形成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1249857.html

相關閱讀:《李密傳》閱讀答案及答案
《口技》(林嗣環(huán))翻譯
《范雎說秦王》閱讀答案及翻譯
《許文岐,字我西》閱讀答案及翻譯
“陳群字長文,?川許昌人”文言文閱讀及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