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鉉,鄧人”閱讀答案(附翻譯)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文言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文言文閱讀,完成 4-7 題。 鐵鉉,鄧人。洪武中,由國子生授禮科給事中,調(diào)都督府斷事。嘗讞疑獄,立白。太祖 ① 喜,字之曰 鼎石 ;莸 ② 建文初,為山東參政。李景隆之北伐也 文言文閱讀,完成
4-7
題。
鐵鉉,鄧人。洪武中,由國子生授禮科給事中,調(diào)都督府斷事。嘗讞疑獄,立白。太祖

喜,字之曰
"
鼎石
"
;莸

建文初,為山東參政。李景隆之北伐也,鉉督餉無乏。景隆兵敗白溝河,單騎走德州,城戍皆望風潰。鉉與參軍高巍感奮涕泣,自臨邑趨濟南,偕盛庸、宋參軍等誓以死守。燕兵攻德州,景隆走依鉉。德州陷,燕兵收其儲蓄百余萬,勢益張。遂攻濟南,景隆復大敗,南奔。鉉與庸等乘城守御。燕兵堤水灌城,筑長圍,晝夜攻擊。鉉以計焚其攻具,間出兵奮擊。又遣千人出城詐降。燕王

大喜,軍中皆歡呼。鉉伏壯士城上,候王入,下鐵板擊之。別設伏、斷橋。既而失約,王未入城板驟下。王驚走,伏發(fā),橋倉卒不可斷,王鞭馬馳去。憤甚,百計進攻。凡三閱月,卒固守不能下。當是時,平安統(tǒng)兵二十萬,將復德州,以絕燕餉道。燕王懼,解圍北歸。
燕王自起兵以來,攻真定二日不下,即舍去。獨以得濟南,斷南北道,即畫疆守,金陵不難圖。故乘大破景隆之銳,盡力以攻,期于必拔,而竟為鉉等所挫。帝聞大悅,遣官慰勞,賜金幣,封其三世。鉉入謝,賜宴。凡所建白皆采納。擢山東布政使。尋進兵部尚書。以盛庸代景隆為平燕將軍,命鉉參其軍務。是冬,庸大敗燕王于東昌,斬其大將張玉。燕王奔還北平。自燕兵犯順,南北日尋干戈,而王師克捷,未有如東昌者。自是燕兵南下由徐、沛,不敢復道山東。
比燕兵漸逼,帝命遼東總兵官楊文將所部十萬與鉉合,絕燕后。文師至直沽,為燕將宋貴等所敗,無一至濟南者。四四月,燕軍南綴王師于小河,鉉與諸將時有斬獲。戰(zhàn)至靈璧,平安等師潰被擒。既而庸亦敗績。燕兵渡江,鉉屯淮上,兵亦潰。

燕王即皇帝位,執(zhí)之至。反背坐廷中?罵,令其一回顧,終不可,遂磔于市
。三十七。
(節(jié)選自《明史
o
列傳第三十》)
〔注〕:

太祖:明太祖朱元璋。

惠帝:朱元璋之孫,朱元璋死后即位,建文是其號。

燕王:朱元璋第四子,推翻惠帝即位,即明成祖朱棣。

磔,古代一種分裂肢體的酷刑。
4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嘗讞疑獄,立白
獄:案件
B
.帝命遼東總兵官楊文將所部十萬與鉉合

部:部隊,部下
C
.四四月,燕軍南綴王師于小河
綴:追擊
D
.燕兵渡江,鉉屯淮上,兵亦潰
屯:駐扎
5
.以下各組句子中,分別表明鐵鉉
"
多智善戰(zhàn)
"

"
忠君
"
特點的一組是


A


憤甚,百計進攻

鉉督餉無乏
B


鉉伏壯士城上,候王入,下鐵板擊之

單騎走德州,城戍皆望風潰
C


鉉以計焚其攻具,間出兵奮擊

偕盛庸、宋參軍等誓以死守
D


又遣千人出城詐降

帝聞大悅,遣官慰勞,賜金幣,封其三世
6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大將軍李景隆率軍北伐時,鐵鉉負責督運糧餉從無匱乏。李景隆兵敗后,各守城部隊都望風而潰,只有鐵鉉與參軍高巍從臨邑到濟南同盛庸、宋參軍等人一起誓死以守。
B
.盛庸率軍在東昌大敗燕軍,斬殺了燕軍大將張玉,取得了抗擊燕軍以來的重大勝利,從此燕軍南下不敢再取道山東。
C
.由于鐵鉉機智靈敏善決疑獄,太祖朱元璋賜字
"
鼎石
"
,又封他為山東參政,足以看出朱元璋對他的器重。
D
.朱棣攻濟南時,筑堤擋水,引河水灌城。鐵鉉決定以詐降之計,誘殺朱棣,但可惜計劃失敗,引發(fā)了燕軍更加瘋狂的攻勢。
7
.把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0
分)

1
)故乘大破景隆之銳,盡力以攻,期于必拔,而竟為鉉等所挫。(
5
分)

2
)燕王即皇帝位,執(zhí)之至。反背坐廷中?罵,令其一回顧,終不可,遂磔于市。(
5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1254478.html

相關閱讀:“來函由清江至鎮(zhèn)搭輪船赴鄂”閱讀答案及翻譯
魏禧《留侯論》蘇軾《留侯論》比較閱讀及答案
“ 王樸字文伯,東平人也”閱讀答案(附翻譯)
《書魯亮儕》閱讀答案(附翻譯)
《錢塘六井記》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