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孫通者,薛人也。及項梁之薛,叔孫通從之。敗于定陶,從懷王。懷王為義帝,叔孫通留事項王。漢二年,漢王從五諸侯入彭城,叔孫通降漢王。漢王敗而西,因竟從漢。
漢五年,已并天下,諸候共尊漢王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儀法,為簡易。群臣飲酒爭功,醉或妄呼,拔劍擊柱,高帝患之。叔孫通知上益厭之也,說上曰:“夫儒者難與進取,可與守成。臣愿征魯諸生,與臣弟子共起朝儀!备叩墼唬骸暗脽o難乎?”叔孫通曰:“臣愿頗采古禮與秦儀雜就之!鄙显唬骸翱稍嚍橹,令易知,度吾所能行為之!
于是叔孫通使征魯諸生。魯有兩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諛以得親貴。吾不忍為公所為。公所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無污我!”叔孫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時變!
遂與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為學者與其弟子百馀人習之月馀,叔孫通曰:“上可試觀!鄙霞扔^,使行禮,曰:“吾能為此。”乃令群臣習肄①。
漢七年,長樂宮成,諸侯群臣皆朝。儀:先平明,謁者治禮,引以次入殿門。廷中陳車騎步卒衛(wèi)宮,設兵張旗志。傳言“趨”。殿下郎中俠陛,陛數(shù)百人。功臣列侯諸將軍軍吏以次陳西方,東鄉(xiāng);文官丞相以下陳東方,西鄉(xiāng)。大行設九賓,臚傳。于是皇帝輦出房,百官執(zhí)職傳警。引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賀。自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肅敬。至禮畢,復置法酒。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壽。觴九行,謁者②言“罷酒”。御史執(zhí)法,舉不如儀者,輒引去。竟朝置酒,無敢歡嘩失禮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乃拜叔孫通為太常,賜金五百斤。
叔孫通出,皆以五百斤金賜諸生。諸生乃皆喜曰:“叔孫生誠圣人也,知當世之要務。”
(節(jié)選自《史記·叔孫通傳》)
注:①肄:學習、練習。 ②謁者:官名,掌接待賓客及贊禮。
6. 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叔孫通者,薛人也”閱讀答案
A. 與臣弟子共起朝儀 起:制定
B. 若真鄙儒也 鄙:品德低下
C. 引以次入殿門 引:引導
D. 觴九行,謁者言“罷酒” 觴:斟酒
7. 下列語句編為四組,全部直接表現(xiàn)叔孫通有眼光、識時務的一組是( )(3分)
①及項梁之薛,叔孫通從之。 ②醉或妄呼,拔劍擊柱
③夫儒者難與進取,可與守成 ④若真鄙儒也,不知時變
⑤竟朝置酒,無敢喧嘩失禮者 ⑥叔孫生誠圣人也,知當世之要務
A. 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⑤⑥ D. ③④⑤
8. 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劉邦初即位,廢除秦代嚴苛的禮儀法制,在朝中推行簡單易行的規(guī)定,但群臣飲酒狂歡行為粗魯?shù)臓顩r,又使他日益擔憂。
B. 叔孫通向漢高祖建議制訂宮廷禮儀,得到漢高祖的同意,他借鑒古代禮儀與秦禮制定了有序且易于推行的禮節(jié)。
C. 叔孫通召集儒生進京演練禮儀,但魯?shù)厝迳淌貧夤?jié),堅決不與叔孫通合作,遭到了叔孫通的哂笑。
D. 叔孫通的措施震懾群臣,使群臣在遵守宗法禮儀不敢怠慢,而劉邦也從中找到了自己作為皇帝的尊貴感。
9. 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可試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為之。(3分)
(2)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壽。(3分)
(3) 此人皆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4分)
參考答案:
5.①__C__②__A__③__D__④__B__(錯一個扣1分,扣完為止,全對3分。)
6. B (“鄙”在此語境中應解釋為“見識淺陋”。)
7. B(②“群臣”的行為;⑤推行新禮以后的成效;⑥諸生對叔孫通的評價。)
8. C (原文為“魯有兩生不肯行”“遂與所征三十人西”,并非“皆固守氣節(jié)”。)
9.(1)可以試著辦一下,要讓它容易知曉,考慮我所能夠做得到的去制定。(為:辦,制定; 度:考慮;“行為”是兩個詞,翻譯時必須分開)
(2)諸侯百官等坐在大殿上都斂聲屏氣地低著頭,按照尊卑次序站起來向皇帝祝頌敬酒。(抑首:低頭;次:次序;壽:敬酒祝福)“叔孫通者,薛人也”閱讀答案
(3)這些人都是精神上有郁結不解的地方,不能實現(xiàn)他們的理想,所以記述過去的事跡,使將來的人了解他的志向。(意:精神上;所郁結:所字結構,翻成名詞性短語;通:行,實現(xiàn);思來者:使動用法)
附文言文譯文:
叔孫通是薛縣人。等項梁到了薛縣,叔孫通便投靠了他。后來項梁在定陶戰(zhàn)死,叔孫通就跟了楚懷王。懷王被項羽封為義帝,(遷往長沙),叔孫通便留下侍奉項羽。漢高帝二年,劉邦帶領五個諸侯王攻進彭城,叔孫通就投降了劉邦。劉邦戰(zhàn)敗西去,叔孫通就最終投靠了劉邦。
漢高帝五年,天下已經(jīng)統(tǒng)一, 諸侯們在定陶共同尊推劉邦為皇帝。當時漢高帝把秦朝的那些嚴苛的儀禮法規(guī)全部取消,只是擬定了一些簡單易行的規(guī)矩?墒侨撼荚诔嬀谱鳂窢幷摴,醉了有的狂呼亂叫,甚至拔出劍來砍削庭中立柱,高帝為這事感到擔心。叔孫通知道皇帝愈來愈討厭這類事,就勸說道:“那些儒生很難為您進攻奪取,可是能夠幫您守護成果。我愿意征召魯?shù)氐囊恍┤迳,跟我的子弟們一起制定朝廷上的儀禮!备叩壅f:“只怕會像過去那樣的繁瑣難行吧?”叔孫通說:“我愿意略用古代禮節(jié)與秦朝的禮儀糅合起來制定新禮節(jié)。”皇帝說:“可以試著辦一下,但要讓它容易通曉,考慮我能夠做到的去制定。”
于是叔孫通奉命征召魯?shù)厝迳。魯(shù)赜袃蓚儒生不愿走,說:“您所侍奉的主子將近十位了,都是靠當面阿諛奉承來取得親近、顯貴的。我們不忍心做您所做的事。您的所作所為不合古法,我們不走。您還是去吧,不要玷辱了我們!”叔孫通笑著說:“你們真是見識淺陋的儒生啊,一點也不懂時世的變化!
叔孫通就與征來的三十人一起向西來到都城,他們和皇帝左右有學問的侍從以及叔孫通的弟子一百多人,演習了一個多月禮儀。叔孫通說:“皇帝可以試著來欣賞一下了。”皇帝視察后,讓他們向自己行禮,然后說:“我能做到這些。”于是命令群臣都來學習。
漢高帝七年,長樂宮建成, 各諸侯王及朝廷群臣都來朝拜皇帝參加大典。那禮儀是:先在天剛亮時,謁者開始主持禮儀,引導著諸侯群臣、文武百官依次進入殿門,廷中排列著戰(zhàn)車、騎兵、步兵和宮廷侍衛(wèi)軍士,擺設著各種兵器,樹立著各式旗幟。謁者傳呼“小步快走”。于是大殿下面郎中官員站在臺階兩側,臺階上有幾百人之多。凡是功臣、列侯、各級將軍軍官都按次序排列在西邊,面向東;凡文職官員從丞相起依次排列在東邊,面向西。大行令安排的九個禮賓官,從上到下地傳呼。于是皇帝乘坐輦車從宮房里出來,百官舉起旗幟傳呼警備,然后引導著諸侯王以下至六百石以上的各級官員依次畢恭畢敬地向皇帝施禮道賀。諸侯王以下的所有官員沒有一個不因這威嚴儀式而驚懼肅敬的。等到儀式完畢,再擺設酒宴大禮。諸侯百官等坐在大殿上都斂聲屏氣地低著頭,按照尊卑次序站起來向皇帝祝頌敬酒。斟酒九巡,謁者宣布“宴會結束”。最后監(jiān)察官員執(zhí)行禮儀法規(guī),找出那些不符合禮儀規(guī)定的人把他們帶走。從朝見到宴會的全部過程,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和行動失當?shù)娜。在大典之后,高祖皇帝說:“我今天才知道當皇帝的尊貴啊。”于是授給叔孫通太常的官職,賞賜黃金五百斤。
叔孫通出來后,把五百斤黃金全都送給各位儒生。儒生們于是都高興地說:“叔孫先生確實是圣人啊,知道當世的要務!笆鍖O通者,薛人也”閱讀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1258427.html
相關閱讀:吾鄉(xiāng)呂徽之先生,家仙居萬山中 閱讀答案(四川高考試題)
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閱讀答案(附翻譯)
《徐邈傳》閱讀答案(附翻譯)
高考文言文閱讀技巧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