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寫作指導:巧學文言經(jīng)典,提升寫作素養(yǎng)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語文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李彬

高中語文教材中文言文所占的比重很大,以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為例,必修教材有文言文24篇,選修教材包括《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史記>選讀》《傳記選讀》《<論語><孟子>選讀》。閱讀這些經(jīng)典之作,能給學生帶來知識技能和情感價值的雙重滋養(yǎng)。高考的巨大壓力下,學生對課外書是心向往之而莫能得之,是心有余而時不足,語文教材中的經(jīng)典古文都是歷經(jīng)千百年考驗的文史瑰寶,“是詩文中的極品,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chǎn)中的精華,表現(xiàn)在這些作品中的先哲們的崇高理想,美好情操,是我們民族引以自豪的精神財富;這些作品千錘百煉的語言,斐然可觀的文采,匠心經(jīng)營的章法,也都足以垂范后世,成為我們取之不盡的寶藏”。

一、背誦積累求內化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版)》必修課程目標明確規(guī)定:“誦讀古代詩詞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shù)量的名篇。”語文學習強調積累,注重厚積薄發(fā),而積累自讀書起,背誦始。經(jīng)典的文言文意蘊優(yōu)美、文字精粹、情感真切、意蘊深刻,背誦文言文對提升高中生的寫作能力有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大量優(yōu)美動人的經(jīng)典古文就是一部中華文化大全,從社會歷史的沿襲變遷到節(jié)日的風俗人情,從寄情山水田園歸隱到邊塞征戰(zhàn)登高懷古,無所不及。

大量背誦,能積淀豐厚的文化知識,內化為自身的知識儲備。我們學習文言文,既要體會文章的音韻之美、文字之精、情感之切、意蘊之深,更要使其中優(yōu)美的字詞句段成為自我語言倉庫中的一部分,從而充實寫作素材,促進語言的發(fā)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如果學生對精妙詞句、豐贍文化學過就忘,讓知識成為“過眼云煙”,對知識不加積累,腹內空空,那是無論如何也說不好話、寫不好文章的。

古文遣詞造句的凝煉,精要之處,還表現(xiàn)在文句大多用筆簡潔而意蘊豐富,節(jié)奏鮮明且韻律優(yōu)美。經(jīng)典古文中有大量文質優(yōu)美的對偶句、氣勢磅礴的排比句、生動形象的比喻句,富有哲理的警示句、情感真摯的抒情句、鞭辟入里的議論句,如王勃的“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韓愈的“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歐陽修的“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蘇軾的“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堅忍不撥之志”等等。學生寫作中若能合理引用、巧妙化用,不僅可以使文章生動優(yōu)雅,文采斐然,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展示自己的閱讀量和知識面,增加文章的思想深度和文化含量。如2005廣東高考佳作《心弦上的焰火》:“舟搖搖以輕?,風飄飄而吹衣。一片晨曦霧靄中他醒悟著以往之不諫,猶知來者之可追。樊籠里的榮華富貴豈能讓自由飛翔的小鳥甘心折斷雙翼,戴上金銀打造的枷鎖?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遠離世俗喧囂,醉倒在南山里的悠悠菊香,與飛鳥相與還,臨清流而賦詩,獨守高潔也很寫意——紀念靖節(jié)先生,讓我懂得了在浮躁紛擾中獨守心中一方樂園和凈土……”直接引用和化用《歸去來兮辭》和《歸園田居》中的語句四處,以其語解其人,精當美妙。

背誦的過程是汲取思想養(yǎng)料過程,是內化各種知識的過程,也是訓練寫作思維的過程,背誦式是提高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倘若學生能厚積朝夕之功,“日積月累、久久為功”,滿腹詩書,且融會貫通地運用,相信定會才思泉涌,筆下生花。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1263089.html

相關閱讀:名家散文賞析:再游北戴河 陳衡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