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送魏二》賞讀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語文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作者:徐昌才

唐代詩人王昌齡一度貶官龍標,遙遠蠻荒,但是,心中長存友情,情意飛越山水,一動心,一歌吟,就是感動心魂、催人下淚的詩篇。其詩《送魏二》大約是送別一位前往龍標探望他的朋友,詩歌這樣詠嘆:

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

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

在江邊,一個惠風和暢、天朗氣清的日子里,詩人送別自己的朋友魏二,設宴江邊高樓,舉杯話別。腳下江水潺潺,流向北方,流向遙遠的山外,那里是朋友即將遠去的方向,那里也是朋友朝思暮想的故鄉(xiāng)。樓外,楊柳披拂,婀娜隨風,遭逢風物蕭條慘淡季節(jié),少了幾分嫵媚與蒼翠,多了一份蕭瑟與枯淡?v然飄曳,縱然纏繞,卻也留不住朋友遠去的步履。遠處,有橘樹茂盛,枝葉蔥蘢,一個個金黃碩大的柚子高掛樹枝,壓低了枝椏,點綴了蔥蘢,遠遠望去,活像一個個可愛的娃娃臉,鮮艷亮眼。微風縷縷吹來,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柚香,清新潔凈,帶著枝葉的清涼,帶著豐收的喜悅。

王昌齡與魏二端坐酒樓,話語滔滔中舉杯痛飲。也許醉了更好,醉了就不知道離別的痛苦,醉了就不知道遠去的風雨,醉了更不知道相思的煎熬。王昌齡正是在酩酊大醉中送別朋友的,就像邀約朋友明天再來喝一杯一樣,“我欲醉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心中堅信,朋友還會回來,情意永遠像門前江水,萬古流淌。朋友也是在云里霧里離開的,不知道天時風雨,不知道夜色蒼茫,一個人登舟遠去。俗話說得好,酒醉心頭醒,朋友也罷,詩人也罷,縱然爛醉如泥,人事不省,但是,心中始終明白,你牽掛我,我牽掛你。

詩人醒來,朋友遠去。推開窗戶一看,煙云變色,暮色降臨,一江凄風冷雨悄然而至,無情拷打人間萬物。詩人想到,遠去的魏二啊,今天晚上,酒醒之后,你水路漂泊,應該到了瀟水、湘水交匯之處吧?那里的月亮好圓好大,清輝朗照天地,江面波光粼粼,閃閃爍爍,迷離、幻化成一片皎潔。兩岸,青山隱隱,起伏連綿,樹木叢生,暗影幢幢。四野一片寂靜,一片朦朧,只有潺潺的江流低聲細語訴說著無窮的思念。朋友也許正枯坐船上,靜聽流水有聲,靜想幽幽心事;蚴强葑畚,仰望圓月,想起仍然滯留龍標的我,愁容滿面,憂心忡忡;蚴沁M入沉沉夢鄉(xiāng),夢見我們的相聚,我們的詩酒歡暢,我們的似水流年。夢中時時傳來清猿長鳴,凄厲哀婉,冷切心肺。不像李白經(jīng)過三峽時候,“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那是輕舟,那是回家,兩岸猿聲在歡唱,在鼓掌,祝賀李白重獲自由。可是魏二呢,離開了最好的朋友,漂泊在異鄉(xiāng)的土地上,不知道哪里才是歸宿,猿聲陣陣,聲聲刺耳,聲聲驚心,喚醒了沉醉美夢中的朋友。一覺醒來,夢幻成煙,飄忽而逝,留下一個悵然若失、呆如木雞的魏二,心中還在隱隱作痛,耳邊還是傳來聲聲凄厲的猿鳴。

一個人漂泊在江面上,江面上久久回蕩著清猿啼鳴。一個“長”字,表面上是在描繪猿聲凄婉,綿長,不絕于耳,不絕如縷;深處想,卻是隱隱透露出魏二心緒不寧,忐忑不安。遠處想,更是流露出詩人的擔憂與牽掛。

王昌齡想念朋友,為朋友離去而暢飲大醉,為朋友漂泊而憂心如焚,一歌一詠,一思一念,都在遠方,都在朋友。我相信,兩個風雨同舟的生命,縱然相隔萬水千山,也會產生心靈感應,也會聲息相通。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1290977.html

相關閱讀:高中語文寫作萬能素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