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高中高二文言文《李?謀襲蔡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題。(19分)
李?謀襲蔡州。?每得隆卒,必親引問委曲,由是賊中險易遠近虛實盡知之。?厚待吳秀琳,與之謀取蔡。秀琳曰:“公欲取蔡,非得李?不可,秀琳無能為也。”?者,淮西騎將,有勇略,守興橋柵。庚辰,?帥士卒刈麥于張柴村。?召廂虞候史用誠,戒之曰:“爾以三百騎伏彼林中,又使人搖幟于前,若將焚其麥積者。?素易官軍,必輕騎來逐之,爾乃發(fā)騎掩之,必擒之。”用誠如言而往,生擒?以歸。將士以?向日多殺官軍,爭請殺之,?不許,釋縛,待以客禮。李?言于李?曰:“蔡之精兵皆在洄曲及四境拒守,守州城者皆羸老之卒,可以乘虛直抵其城。比賊將聞之,元濟已成擒矣。”?然之。
辛未,李?命李?、李忠義帥突將三千為前驅,自與監(jiān)軍將三千人為中軍,命李進誠將三千人殿其后。軍出,不知所之。?曰:“但東行。”行六十里,夜,至張柴村,盡殺其戍卒及烽子。據(jù)其柵,命士卒少休,食干糟,整羈鞠,留義成軍五百人鎮(zhèn)之。命丁士良將五百人斷洄曲及諸道橋梁,復夜引兵出門。諸將請所之,?曰:“入蔡州取吳元濟!”諸將皆失色。監(jiān)軍哭曰:“果落李?奸計!”時大風雪,旌旗裂,人馬凍死者相望。天陰黑,自張柴村以東道路,皆官軍所未嘗行,人人自以為必死,然畏?,莫敢違。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至州城。近城有鵝鴨池,?令驚之以混軍聲。
壬申,四鼓,?至城下,無一人知者。李?、李忠義?其城為坎以先登,壯士從之。守門卒方熟寐盡殺之而留擊柝者使擊柝如故遂開門納眾及里城亦然。城中皆不之覺。雞鳴,雪止,?入居元濟外宅;蚋嬖獫唬“官軍至矣!”元濟尚寢,笑曰:“俘囚為盜耳!曉當盡戮之。”又有告者曰:“城陷矣!”元濟曰:“此必洄曲子弟就吾求寒衣也。”……乃帥左右登牙城拒戰(zhàn)。?遣李進誠攻牙城,毀其外門,得甲庫,取其器械。癸酉,復攻之,燒其南門,民爭負薪芻助之,城上矢如猬毛。晡時,門壞,元濟于城上請罪,進誠梯而下之。甲戌,?以檻車送元濟詣京師。
是日,申、光二州及諸鎮(zhèn)兵二萬余人相繼來降。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唐紀》)
[注]李忠義是蔡州降將。
16.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素易官軍易:輕視
B.爾乃發(fā)騎掩之掩:掩護
C.?其城為坎以先登?:用鋤頭挖
D.?以檻車送元濟詣京師詣:到……去
1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若將焚其麥積者以為莫己若者
B.李?言于李?曰龜玉毀于櫝中
C.諸將請所之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D.俘囚為盜耳為擊破沛公軍
1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全文緊扣“謀”和“襲”,把李?的雄才大略和超群智謀刻畫得栩栩如生。李?雪夜奇襲蔡州,活捉吳元濟的故事敘述得脈絡清晰,聲色兼?zhèn)洹?br>B.李?攻打蔡州,采納蔡州降將李?的意見;任命李?、李忠義兩降將作為作戰(zhàn)先鋒;委派他們在關鍵時刻,率先攻城:這些都表現(xiàn)了李?用人不疑的眼光和膽識。
C.本文描寫歷史人物客觀、真實。李?選擇在大雪之夜攻打蔡州,軍隊夜行七十里,人馬凍死很多,可見李?有點貪功冒進;而且將士們都畏懼他,可見他對待部卒不夠寬厚。
D.本文采用多處對比,如李?與吳元濟的對比,吳元濟的愚蠢、剛愎反襯出李?的足智多謀;李?與其諸將相比,也表現(xiàn)出他超群的膽略。這樣,既使人物形象鮮明活潑,又避免行文的平淡單調。
19.用“/”給文段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3分)
守門卒方熟寐盡殺之而留擊柝者使擊柝如故遂開門納眾及里城亦然。
20.把文段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7分)
①想每得降卒,必親引問委曲。(4分)
②此必洄曲子弟就吾求寒衣也。(3分)
為您提供的高中高二文言文,愿您能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1292306.html
相關閱讀:陶澍,字云汀,湖南安化人 閱讀答案(廣東高考試題)
“丁奉字承淵”閱讀答案及翻譯
節(jié)選自清朝布顏圖《學畫心法問答》閱讀
《張益州畫像記》閱讀答案及翻譯
《荀卿論》閱讀答案(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