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yǎng)語感,促進語言和精神的協(xié)同發(fā)展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語文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作者:王崧舟

有一個老頭帶著他的兒子上市場買回一頭驢。買回來之后,老頭在前面牽著驢,兒子在后面跟著驢,慢慢悠悠地向著走,一路無話。沒想到半路上碰到一個瘸子,這個瘸子一看,特別地激動,指著那個老頭就說:“你這個人怎么那么傻?你自已掏錢買的驢,自個兒不騎,牽著走?”那老頭一聽,有道理,自己買的驢干嘛不騎呢?“來,兒子,你上來!”兒子翻身上去。于是,老頭在前面牽著驢,兒子騎在驢上,慢慢悠悠地向著走。走著走著,碰到一個老頭,那老頭看了非常生氣,指著那小孩就說:“你這個人啊,像不像話?叫你老子給你牽驢,你自己卻坐在驢上面。你怎么、怎么忍心這樣騎?”那老頭一聽,也是!暗茫瑑鹤,你下來,我騎!”于是,兒子在前面牽著驢,老頭騎在驢上,又慢慢悠悠地向著走。走著走著,又碰到一個抱小孩的婦女。一看,氣不打一處來,指著老頭就說:“你這個做父親的,你怎么那么狠心?你孩子這么小,你自己在上面騎著驢,卻讓孩子牽著驢?你這做父親的也……”這老頭一聽,也是!“得,兒子你也上來!”二人都上去,騎在驢上又慢慢悠悠往前走。走著走著,又碰到一位老太太。那老太太更生氣,拄著拐杖就對驢上的父子倆說:“這驢是不是你們的?是不是你們掏錢買的?自己掏錢買的驢,你們兩個人騎在驢背上,還不把驢壓死?”這老頭一聽,這怎么辦?兩個都下來不行,兒子上去不行,我上去不行,兩個都上去也不行,得,兒子,我跟你一起抬著驢回家!

老師們,講了一個笑話,笑過之后,可能大家都有所感悟,我說的這個抬驢的人是誰呀?在坐的各位都有同感,講的就是我們這些語文老師。大家都有這樣一個感受:語文難上,做語文老師真難啊!很多老師都說:“越教到后來,越感覺不會上課了!庇腥苏f:數(shù)學課清清楚楚一條線,語文課,模模糊糊一大片。你這么模糊來模糊去,模糊到最后你姓什么叫什么都不清楚了。這個里面,既有主觀的原因,也有客觀的原因。從客觀的角度來說,我們語文教學研究,“婆婆”太多。那些專家、學者、權威對語文研究的興趣非常濃厚,深度非常利害。五十年代語文強調文學性,六十年代語文強調思想性,七十年代語文強調革命性,八十年代語強調文工具,九十年代語文強調人文性,二十一世紀語文強調語文生命性。語文還有什么整體性、基礎性、情感性、形象性……這個性那個性?偠灾,言而總之,“婆婆”們對語文的“性”特別感興趣,于是我們的語文老師特別容易受到“性騷擾”。所以,面對各種紛至沓來莫衷一是的“性”,語文老師也不知道語文到底姓什么,叫什么。從主觀上面來說,我覺得語文老師對語文的屬性,對語文的功能,對語文的特征缺乏一種內在的覺悟,缺乏一種真正發(fā)自內心的屬于他自個兒的那種理念,那種精神,那種把握。

如何走出困境,如何使我們的語文的教學走向一條陽光大道。全國著名特級教師錢正權經(jīng)常跟我說這樣一句話:當前的語文教學兩句話,八個字“刪繁就簡,返樸歸真”。尤其是返樸歸真,我們不要被各種紛至沓來目不暇接的這個理論,那個學說給弄模糊了。我們要有自己的“真”,有自己的“樸”。語文教學千變萬變不離其宗,這個宗就是我們所要返的“樸”,所要歸的“真”。老師們,“樸”在哪里,“真”在何方?我建議大家都靜下心來,一字一句、認認真真、全神貫注、專心致致地讀一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尤其是《語文課程標準》當中關于語文課程的理念那一個章節(jié)?梢哉f,是到目前為止,這是我們語文界近五十年的改革,探索、挫折、徘徊、誤區(qū)等等之后,所積淀下來的智慧的結晶。為了這樣的一筆財富,我們付出了很多很多。今天我想圍繞“語感”的話題來展開語文教學當中的一個真諦。課程標準里面有這樣一段話:語文課程必須高度重視漢語語言文字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的影響。在語文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整體把握的能力和良好語感的培養(yǎng)。漢語語言的特征文字,整體把握能力的培養(yǎng),良好語感的形成,這是語文教學中一項具有“樸”和“真”的意義上的教學理念。說到語感,我就非常的自豪。因為,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個提出“語感”這個術語的,是我的同鄉(xiāng),上虞人,夏mian尊先生。夏mian尊先生可能大家不怎么熟悉,但是,我說另外一個人大家可能就知道。這個人就是葉圣陶先生。夏老和葉老是兩親家。葉老的兒子葉知善跟夏老的女兒是夫妻。夏mian尊先生還翻譯過一本非常著名的小說,叫《愛的教育》,是意大利的一個作家寫的。他是第一個翻譯的。上海有一個愛的教育基金會,他們每年要在上海市評選金愛心獎的中小學老師。不是開玩笑,那些評上金愛心獎的中小學老師獎品,是一顆真的用金子做成的心。他們每年都要到上虞的春暉中學去尋根。為什么呢?因為夏mian尊先生的故居就在春暉中學。夏mian尊先生對語感有一個富有“語感”的描述。盡管他沒有下過一個非常科學、精確、嚴密的定義。但是,他的這一段的描述,我相信對我們的老師了解把握語感是一個什么東西,會有幫助。夏先生說:“在語感銳敏的人心中,赤不但解作紅吧?夜不但解作晝的反對吧?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田野不但解作種菜的地方吧?在語感銳敏的人當中,見了新綠二字,就會有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氣概,無限的希望等等說不盡的志趣。見到落葉二字就會有寂寥了、傷感、落魄等等道不清的意愿。這是什么?這就是語感。去年下半年,我在華東師范大學參觀國家級骨干教師的培訓,有一回,我們請來了《課程標準》研制組組長,華東師大中文系的著名教授巢宗祺給我們講語文課程標準解讀。講完以后,留出半個小時給我們學員提問。我提了一個問題,我說:“曹教授,我仔仔細細統(tǒng)計了一下,語文課程標準當中,語感這個詞出現(xiàn)了四次。我知道,這個術語在您的份量中肯定很重!彼f:“是的!薄拔蚁朊懊恋卣埥桃幌,什么叫語感?”老頭子稍稍想了一會兒,然后笑著說:“不瞞你說,語感這個東西啊,當你能夠用語言把它說得清楚的時候,它已經(jīng)不是語感了。”這話聽起來很俏皮,實際上老頭子的話非常有道理,郭沫若先生講:語感這個東西,如水在口,冷暖自知。其實每個人都有語感,但是這個東西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教師們總感覺語感這個東西說起來非常玄乎,捉摸不定、把握不定,這個說語感是一種能力;那個說語感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這個說語感是一種心理語言圖示;那個說語感是一種生命在語言上的獨特表征;這個說語感是一種技巧;那個說語感是一種責任。我收集到的關于語感的定義不下三十種之多。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最后誰也說服不了誰。我想我們可以采取的對策只有一條,都不予理睬。你就從自個兒內心的覺醒出發(fā)。你是怎么理解怎么把握語感的。你就從自己的教學中就怎么去實施,怎么去操作。但是我覺得有一條,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對語感的培養(yǎng)。

咱們先來看一個例子。這是1996年高考語文當中的一道試題。

下列四句話,用的詞語完全相同,但強調的重點卻不同。其中分別強調“受話人”和“打電話”這件事的一組是:

1、他上午在家里是給我打了一次電話。

2、他上午是在家里給我打了一次電話。

3、他是上午在家里給我打了一次電話。

4、他上午在家里給我是打了一次電話。

A:1、2B:2、3C:1、4D:3、4

你們在心里默默讀讀,正確的答案是什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1293000.html

相關閱讀: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之我見